鸡西市麻山区生态立区事业兴 生机勃发的六月,走进麻山,处处可以感受到如火般的创业激情——工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农业牧业生产有序展开,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紧锣密鼓……一曲同心戮力、开拓奋进的绿色发展创业之歌,正在麻山大地上嘹亮唱响。 2011年,麻山区新班子组成后,提出并积极倡行“新班子要有新风貌、新作为、新业绩、新要求”的“四新”目标和“树正气、走正道、干正事”的“三正”要求,带领全区人民锐意进取、艰苦创业,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定位建设经济更具活力、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绿色生态、和谐宜居’的卫星城,麻山区高举绿色发展旗帜,坚持实施‘项目强区’、‘绿色富民’、‘全民招商’和‘生态宜居’的经济发展战略,统筹兼顾,稳扎稳打,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推进平衡发展,确保人民能共享绿色成果。”接受记者采访时,麻山区委书记杨伯春如是说。 要经济增长更要环保家园 记者来到贝特瑞,很难想象,这里竟然是一家石墨生产企业。在这里,记者没有见到作为石墨生产企业的“典型”外观——“黑又亮”,呈现在眼前的厂区环境,竟然一尘不染、美似花园。 2011年,深圳宝安集团在麻山投资兴建的贝特瑞石墨产业园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家企业的入驻,使我市的石墨产品向精深方向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司生产经理刘兴华说,贝特瑞落户麻山后,首先做的是承担起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坚决做到绿色选矿、无尾排放。投资4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在建厂时先期动工,企业在开工投产前就拿到了“排污许可证”,使企业轻装上阵,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实现利税530万元。贝特瑞循环利用生产用水的做法引起了“连锁效应”,使麻山区域内原来粗放生产的11家石墨企业纷纷效仿,均上了粉尘处理器,实现了密闭式生产,为“还麻山净水蓝天”尽到了应尽职责。 麻山区在招商工作中坚持三大原则:破坏生态的不招;污染环境的不招;生产工艺落后、高耗能的不招。招商来的企业由环保部门指导,坚持按环保标准建设、生产,决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他们以建设工业园区为载体,规划新兴工业企业入园建设,促进工业经济集聚发展。在以推进立区项目为重心,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提升振兴石墨、磨料、煤炭和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探索高新技术和建材、循环可利用产业方向,使矿产资源充分利用,将已开发矿产资源“吃干榨净”,从而实现循环发展的工业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 目前,麻山区已建成和正在建的利用石墨尾矿砂、煤矸石为原料制造建筑用砖的砖厂有广厦砖厂、鹤立达砖厂;有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节能保温墙板的金宇石墨有限公司;成功招商拟建的滨隆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可以将石墨尾矿砂利用到70%以上。这些项目,将把麻山30多年石墨生产产生的剩余矿砂变废为宝,可腾出大片占地,实现还绿复垦。 “绿色工业”强势推进,快速发展的绿色生态型农业也在迅速崛起—— 要特色提档更要绿色升级 麻山区地形地貌属于“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相对而言,地域面积大,可用耕地少。 怎么办?上特色,抓养殖,兴畜牧,目标是大力发展有机、特色、绿色农业。 龙头企业带动,畜牧特色增收。麻山以“绿色、生态、有机”为主攻方向,打出了绿色生态型农业品牌。近年来,麻山区有机食品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发展花开遍野,实现了“企业带动一项产业,产业推动一方增收”。产加销全程绿色有机标识食品不断申请、获得认证——苦瓜酒、朗德鹅、云山泉水猪肉等品牌系列产品不断做大做强,麻山打造绿色食品有机基地的步伐正有力向前迈进。 日前,记者在麻山区海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看到,7挂35吨大货车正在装车。这是海泰的主打绿色食品“水果玉米”行将运往江西南昌等地。 海泰公司总经理冯沛生操一口辽宁口音,用手指着窗外的货车对记者说,这些玉米都是发给“双汇”的。咱们平时吃的“双汇”玉米肠里的玉米,就是咱麻山生产的。咱麻山产的玉米日照充足、生长期长,口感甜度好,营养也丰富。当记者问及原料时,冯总介绍说,公司每年与当地农民签下至少3000亩甜玉米种植回收订单,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督促农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选择地块也十分讲究,一点儿化肥和农药都不能用。假如你用了化肥和农药,人家用户(双汇)就能检测出来。只要一退货,那公司的损失就大了。 据悉,今年海泰还在临近地域扩大订单面积,经营品种也扩大到芸豆角、山野菜和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达10余个品种。海泰食品与辽宁禾丰集团联手后,从甜玉米系列产品延伸到速冻南瓜、速冻粘玉米、速冻油豆角等速冻产品,海泰公司已经成为麻山地产有机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百姓餐桌的平台。 走进麻山区绿色蔬菜生产专业村——太和村,只见200多栋温室、大棚绵延成片,占据了村屯周边所有空地,棚室里绿意盎然,生菜、菠菜、茼蒿等叶菜已大量上市;以南瓜苗嫁接、口感脆甜闻名的黄瓜恰逢开园,引来菜贩的大车小辆不时堵塞了村路。 村党支部书记王修文告诉记者,太和村的菜从来不愁卖,200多亩棚室蔬菜以其无污染、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因为菜农把外销菜也当成自家吃的菜一样管理,全都使用农家肥,不超标使用农药,种的黄瓜、柿子格外好吃有味儿,到季节就有人主动上门来“开货”。 太和村苦瓜种植也在麻姑山庄酒业的带动下稳定发展,今年又签订了6万瓶的种植合同。食用菌、小杂粮也有东地农副产品公司做坚强后盾,产不愁销。 太和村,可谓麻山区绿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打造鸡西主城区的“菜园子”、“肉篮子”,麻山区以做好绿色食品产区、副食品基地建设,为主城区提供优质、放心的食品为方向,着力构建多元化绿色、特色农业生产体系。 远离工业区的共荣村,是全市有名的菇娘种植专业村。一开春,村民们就早早选种扣棚育苗了。今年村里有100多户种植菇娘500亩,到了金秋,鲜甜的菇娘每亩可增收2000元。特色畜牧养殖基地和农机合作社不断壮大。羽翔牧业与上海梅林集团达成松茸鹅肝酱深加工合作协议,工厂正在建设中。黑土地合作社发挥300多户社员能动作用,实现“产+销”一体,去年试生产的笨榨豆油、五谷杂粮深受欢迎,被客户认可。北京顺新龙生猪繁育公司、云山猪场、双龙养猪合作社等6家大型养猪场,当前存栏量达21000头。云山泉水猪肉、西大坡笨养黑民猪、邵氏散养散喂的野猪远近闻名。英杰千头育肥牛场年出栏肉牛2000——3000头。今年刚刚引进的集中舍养圈饲绒山羊项目落户和平村,并将在全区推广圈养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新上的872亩树莓、蓝莓基地为依托,组建起了凤翔树莓合作社,已建成的鲜果贮存冷库,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记者从麻山区畜牧局了解到,在紫花苜蓿保持全市最大种植面积基础上,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促进牧草种植与畜牧业发展相互促进,达到生态保护与农民效益互利双赢。今年还将筹划组建省级畜牧产业集团,带动农民走“畜牧当家”的农业转型之路。沃土农机合作社去年一成立就小试锋芒,今年将进一步助推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绿色水稻、杂粮和绿色油豆角、西葫芦种植示范节活动及桑蚕、柞蚕养殖示范区建设将进一步推广做实麻山绿色农业产业。 要城市“硬件”更要民生“软件” 破解经济社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麻山区强化“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实施荒山造林、城区绿化、村屯绿化、通道绿化工程,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今年,麻山区退耕还林800多亩,村屯绿化栽种白杨、紫穗槐、杨柳、丁香等苗木30000多株。以打造宜居城区为目标,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民心。麻山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城市建管水平,现已做出城区建设和发展中长期规划。他们以规划为指导,着力加快城区改造建设步伐,以早日实现城镇环境的“整洁清雅”。 “绿色生态”、“和谐宜居”还表现在社会事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提升,不仅上“硬件”,更要上“软件”。麻山区全力推进民生改善,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12年,投资700万元开工建设了日处理污水5000吨的城区污水处理工程,主体现已完工;投资126万元建设城区供水工程,铺设供水管线2300米,打深水井1座,并引至石墨园区,缓解了石墨园区用水难题;投资120万元,新建水冲公厕4座,现已交付使用,使全区水冲公厕达到6座;投资200多万元,实施城区亮化工程,亮化楼体7栋,新安装路灯63盏、灯箱104个;实施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对中心街和建国路进行了拓宽,提升了交管水平和城区整体形象。 与此同时,麻山区还全力做好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医疗卫生质量、推动文化大发展,通过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提升人们的思想内涵和道德素质,广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使绿色、生态、有机植根于广大民众的心田,并日渐成为他们生产生活实践的自觉行动。 麻山,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都充满了活力,到处都充满了希望——在绿色、和谐、发展的大地上,勤劳朴实的麻山人民,正在浇灌幸福的花朵,正在描绘宏伟蓝图,正在走向光辉美好的未来…… (来源:黑龙江政府网,2013-06-28) “......投资4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在建厂时先期动工,企业在开工投产前就拿到了“排污许可证”,使企业轻装上阵,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实现利税5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