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水利”基石 当前, 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站在 新的起点上, 正在向特色新型城镇化迈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水利在城市 建设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凸现, 快 速城镇化所带来的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 等一系列水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 泛关注。 新型城镇化突出的是“新”,其核心是“人”。“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 是我市新 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 人、水关系 密切程度将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我们 能否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取得更大的突 破, 离不开水资源的保障, 离不开水环境的 承载, 更离不开水利创造的平安稳定的发 展环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必须在更 高的层面, 以更新的视角, 充分认识新时期 水利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 设计, 准确把握水利工作基本定位, 加快实 现“三个转变”, 即树立“大水利”理念, 从重 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 从工程水利向以 资源水利为主兼顾水利工程效用转变, 从 单一防洪安全向防洪与水生态文明统筹考 虑转变, 不断拓展水利服务范围, 提升水利 公共服务能力。 一、优化水资源配置, 提升水资 源保障能力 近年来, 我市相继加固建成枫坑水库、 八都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和东阳横锦引水工程, 新增年供水能力0.81亿方, 全 市水资源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一个时期, 我市将加快推进国际贸易综合体制改革, 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加快城市化进 程,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没有水资源保 障, 一切都是空谈。为此, 水利工作要围 绕全市中心工作, 坚持“节水为先、空间 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着力抓好四项工程。 一是义乌境外引水工程。要科学谋划 跨境引水工程, 坚持看长远、算大帐, 大手 笔推进引水项目。目前, 境外引水前期工 作已经取得可喜进展, 下一步, 在省厅已 明确表示大力支持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 各方面配合支持, 加强沟通与衔接, 全力 做好引水方案比选, 尽快确定引水方向, 力争早日实施。 二是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要大力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 进一步完善同网、同 质、同价机制, 强化水质监测, 提升饮水安 全标准,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出台实施相应 管理办法, 确保农民喝上洁净水、放心水。 三是节水工程。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 源管理制度, 积极实施阶梯水价制度, 加 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雨水收集利用 项目研究, 大力推广雨水收集系统等新 技术,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制定中水回用强制性政策,推动中水回用工程项目建 设,上马稠江再生水厂工程,谋划佛堂再生水厂建设, 鼓励企业、单位建设内部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四是水厂供水管网联 通工程。重点抓好佛堂水厂、苏溪水厂和 城区水厂供水主管网联通及巧溪水库至 苏溪王界调节池的输水管工程项目建 设, 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 实现全市 水资源的统一调度。 二、抓好生态水利建设, 提升水 环境承载力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建设生 态浙江、生态义乌的必然要求。近些年, 我 们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 突出生态堤岸理念, 加强水土保持、清水河道整治等生态屏 障建设, 有力地遏制了水环境恶化的趋势。 但不容否认的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 域水环境状况堪忧, 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 迫在眉睫。要以“五水共治”为契机, 深入实 施四大工程。 一是义乌江综合治理工程。统筹兼顾 左右岸、上下游水生态环境资源优势, 在提 升防御能力的同时, 全面转型升级沿江景 观建设, 研究构筑义乌江安全生态带工程。 二是河湖库区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依托既有 山水脉络打造小城镇”的要求, 以中心镇、 中心村为重点, 全面规划全市农村河道、主 要库区综合整治, 实施河湖库区改造;同时 挖掘和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生态和水文 化, 通过河道治理、库区整治、水文化展现, 营造亮丽灵动的水系生态环境。 三是城市水系激活工程。研究新型城 镇化建设对城市水系提出的新要求, 联 通城市内河水系, 打通城市公园水域和 内河的连接, 形成“义乌江- 内河- 城市公 园”长藤结瓜式的城市生态水链, 成为城 市“绿脉”。 四是城市湿地系统工程。规划建设城 北湿地公园和尚经- 洋塘湿地公园, 有效 拦蓄雨洪水, 涵养地下水, 扩增地表水, 增加提供内河生态用水和部分农业生产 用水, 改善城市区域小气候, 成为城市 “绿肾”。 三、探索研究大水利文化, 提升 水利发展软实力 文化是灵魂, 是引领。探索研究大水利 文化, 以文化引领当代水利改革和发展, 进 一步凝聚水利人的人心, 激发水利人的工 作热情, 营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一是 研究历代义乌治水先贤, 弘扬他们在治 水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激励新时期义乌水利人改革发展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做好水利遗产 的挖掘、保护和利用, 挖掘水工程文化内 涵, 提升水工程和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 品位, 引导全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 生活方式。三是加强水文化教育, 推进水 文化传播与水文化交流, 让全社会了解 水、认识水、关心水, 进一步浓厚爱水、惜水 氛围。四是计划组织成立义乌大水利文化 研究所( 中心 ), 加强与省、市有关水利文化 组织和机构的联系沟通, 结合“五水共治”, 开展水文化研究工作。 (来源:义乌商报,作者:义乌市水务局童元能,2014年7月25日) “......制定中水回用强制性政策,推动中水回用工程项目建设,上马稠江再生水厂工程,谋划佛堂再生水厂建设, 鼓励企业、单位建设内部中水循环利用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