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决战百日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9月8日讯)水是生命之源,保护好水环境,就是保护好健康。 长期以来,江西省鹰潭市的城市生活污水都是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往西外湖,再排入白露港,影响了下游的城镇,也危及了我市水源地信江。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保护水环境,减少信江流域的水污染,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显得日益迫切。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鹰潭市城市生活污水塘生态处理工程及城市排洪治涝工程动工兴建。 占地5万平方米的鹰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工程是我市2008年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万吨。该工程2008年7月9日正式动工建设。在现场,记者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8月4日,副省长孙刚到现场察看,他对我市为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加强项目协调,科学合理安排工序,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施工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还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充分认识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减排工作。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在确保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期并投入使用。 为落实好省政府领导的要求,我市提出了决战百天的口号,并进一步加强领导,科学调度,精心安排,确保10月底完成污水处理工程的主体工程并投入运营。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进行。 为让广大读者朋友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有更清晰的了解,本报记者从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背景、意义、处理工艺、工程建设等角度进行解读。 背景:生活污水直排,影响信江水源 鹰潭市市区地处信江以南,老城区改造后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的排水系统,新城区排水系统已经建设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城市污水经下水道排放至西外湖,西外湖成为污水汇集调蓄湖,同时成为大暴雨时的泄洪排涝湖,这是鹰潭市建市以来多年建设历史形成的排水、排涝体系。这一体系使西外湖的水质恶劣,恶劣的水环境也对周边的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西外湖的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排入白露河后汇入信江,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进入信江必将导致信江水域水质下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在设计书中指出,因为鹰潭城市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污水管道系统不够健全,大部分城区仍然是雨污合流。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系白露河,长此以往必将对市区的水环境、白露河以及信江的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不仅影响到下游的城镇,而且还危及鹰潭市的水源地信江,既增加了给水厂的处理费用,又无法保证可靠的供水水质;同时,水体的污染制约了鹰潭市向现代化、园林化和生态化城市的发展。污水的直接排放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因此,尽快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设计:工程设计规模为5万吨/天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模水量预测采用类比的方法,根据鹰潭市现有人口总数10万人,日用水量(180L/人.d),则现鹰潭市日用水量1.8万吨/天,考虑是不均系数和鹰潭市部分城区雨污合流,改造后仍然不能保证雨污完全分流,以及考虑鹰潭市的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1889.2毫米,平均降水日数有186天;汛期(4至6月)降水占全年的48.3%,旱季(7至9月)占20%。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81.2毫米;最长连续阴雨日数为17天。 服务范围为:城西区、东湖区、梅园区。南站、高桥等为规划新区,不列入本期服务范围,列入二期服务范围。二期工程另外选址,不在本次位置。 本期工程服务人口2010年15万人;人均用水量0.18吨/天。污水排放系数取0.8则,时变化系数1.3,污水实际排放量为2.808万吨/天;考虑雨污合流,截流倍率1.5;放大处理规模工程为4.22万吨/天。鹰潭市没有工业用水进入城市管网,所以水量测算以生活污水为依据。为此,本工程设计规模为5万吨/天。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2003年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新城区、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和提升泵站,先后建成城西、梅园、东湖污水提升泵站3座,污水管网改建、扩建、整修达21.7公里,现在市规划区的生活污水80%通过截污输送管道,集中到西外湖,即现在的污水处理厂厂址。 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集中到西外湖的污水能够得到集中处理。 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厂还兼具排洪治涝的功能,也就是说在洪涝季节能够达排洪目的。 确定选择西外湖厂址,利用西外湖的天然塘面建设污水处理生态塘系统,节省土方量,因地制宜,有效利用环境资源。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同时兼顾了西外湖排涝站的排涝泄洪功能,所以本污水系统建成之后具有以下功能: 1.污水达标处理功能。 2.排涝调蓄功能,在保证原有的调蓄库容的基础上有效增加库容而不能够降低库容。 3.水力流态能够实现污水处理过程自东向西污水处理达标后经露江小区排口进入白露河排放;又可以在暴雨期(20年一遇洪水期)塘系统中的污水全部放空保证调蓄库容,泄洪雨水自西向东经排涝站强排泵站排入白露河。 为了实现以上三大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在鹰潭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的指导下采用了在所有的布水坝加设闸门,共加设8个闸门,保证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闸门关闭,形成自西向东的水力流态;泄洪期闸门全部打开,放空塘体,保证调蓄库容。 选址:与现有的污水排放体系相配合 据了解,生活污水处理厂拟选厂址原本有4处,分别是西外湖厂址、排涝站厂址、朱埠厂址、西门厂址。 根据比较,西外湖厂址具有4方面的优点: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现有的污水排放体系相配;二、场地平坦、开阔,地质条件好;三厂址位于市区主导风的下风向;四、利用现有的水库作为处理塘,减少土方量,因地制宜,节约资金。 而排涝站厂址、朱埠厂址、西门厂址相对来说缺点较多。排涝站厂址土地面积有限,虽具有排涝功能,但增加了建设投资和施工难度。朱埠厂址地质条件差,回填土方量较大,工程费用高,距居民区也较近,影响居民生活,同时也需要改变东湖提升泵站污水输送走向。 西门厂址则缺点更加明显。一是场地位于夏季主导风的上方;二是城西污水向东输送较难;三是场地有限;四是占用农田较多,征地成本高。 通过以上分析,一致认为选择西外湖作为污水处理厂较为合理。 工艺:塘湿地生态处理系统 鹰潭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受纳水体是信江,为了防止水质恶化,保护生态环境,规定处理厂的排放水标准达到国家污水处理厂的一级B排放标准,达到水可以资源化利用,也可以排入地表水体。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是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结合当地污水的水量、水质以及温度、气候、气象、地理、经济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以达到出水排放标准。 根据进厂水质和出厂水质的特点,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基建和运行费用都比塘湿地生态处理系统昂贵,对于小城镇的污水也不能完全适应,亦不宜采用,故推荐采用塘湿地生态处理系统。 针对鹰潭进厂水的特点,采用塘生态工艺,并在高效复合兼性塘前部设置污泥发酵坑,有利于去除对水生动物生长有害的重金属离子,以及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同时中间段设置复合曝气段,加设适宜形状和比表面积较大的生物膜载体填料,这样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由于外部的缺氧环境势必形成生物膜内层供氧不足甚至处于缺氧状态,这样在生物膜中形成了由厌氧菌、兼性菌和好氧菌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形成的长食物链的生物群落,能有效地将不能好氧生物降解的COD部分厌氧降解为可生化的有机物,并能去除一定量的氮和磷,而且还能有效地控制丝状菌的繁殖,抑制污水膨胀,并能使污泥量大幅度减少,3-5年基本不排泥,且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良好,可利用污泥干化景观植物床直接脱水最为肥料利用,这样进一步简化了工艺。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具体的污水处理流程是:污水通过提升泵——处理厂的粗格栅至泵房——曝气沉砂池——高效复合兼性塘——曝气塘——沉淀塘——净化塘、荷花塘——白路港。 据介绍,污水经塘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完全能够达一级b排放标准。 建设:决战百日,确保进度和质量 7月9日,鹰潭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工程动工兴建后,我市就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以一流的态度、一流的作风、一流的工作状态投身到项目建设中;二是必须在满足技术质量要求下追求高进度,出了问题按职责范围追究责任;三是千方百计抢进度,项目要做到一手抓监管,一手抓服务,确保工程进度,如期达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8月初,污水处理厂的附属工程全部建成,共清淤10万方,围堰土方工程3万方,并积极进行主体工程的施工。 8月4日,副省长孙刚深入施工现场调研,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书记杨宪萍、市长钟志生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项目部及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采用人海战术,增加工作面、机械设备,抢时间进行施工,确保2008年10月底全部完工。 为此,施工人员在原来基础上新增加3个小组近100人。全体施工人员进一步延长施工时间,实行昼夜作业。并按照10月底主体竣工的目标,倒排工期,细化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确保每项工程工序按质按时完成。 为使工程进度加快,确保如期竣工有可靠的资金保障,项目部既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又充分考虑抢赶工期和资金保障的需要,一方面加强资金调度,另一方面采取按工程进度需要拨付资金的灵活支付方法,支持施工单位工作。同时,按照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的方法,着手考虑寻找筹措资金的渠道,确定合资合作伙伴,确保工程所需后续资金到位。 为做到工程施工和设备采购安装同步进行,在主体工程结束之前,所有设备全部到位,项目部召开了协调会议,研究了设备采购事宜,发布了设备采购公告。9月20日前,所有设备全部采购到位,并按进度安装调试。 (来源:赣东都市,作者:记者吴郡,上海供排水项目网胡旺云编辑,2008年9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