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污水处理系统管网施工现场(通讯员周运华摄影) 投资3.3亿建设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 改善水环境 70万人受益 重点工程历来是大朗镇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骨干支撑,在建设创新大朗和谐大朗的进程中发挥着强化关键节点、补充新鲜血液的重大作用。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东莞建立地级市20周年,也是大朗镇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的“项目建设年”。值此之际,本刊记者奔赴全镇各项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对大朗一些重点工程进行深入的采访。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大朗镇重点工程巡礼》,敬请垂注。 今年,大朗镇围绕打造“一个城市中心区三个聚焦点”的目标,在推进城市新一轮大建设中,共投资42亿元,启动了48项重点项目工程,其中有投资为3.3亿元的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这个项目包括主体工程和截污主干管网工程。这项民生工程的启动建设将有效改善大朗镇的生态环境、造福百姓,对于提升大朗的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大朗镇委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该项工程的重视,无论是在征地拆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还是施工单位遇到的困难等方面,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正因为这样,这项工程自动工建设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18%,预计11月底前可完成工艺管线及工艺设备的安装施工及单机调试工作;截污主干管网工程已完成84.3%,可望在9月底全面完工。 概况 70万人可从中受益 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于去年9月份奠基,11月份正式动工建设。该工程由东莞市大朗水口兴宝水务有限公司以BOT形式投资兴建和运营,投资规模为人民币1.25亿元。该项目污水处理规模近期10万M3/D,中期20万M3/D,远期35万M3/D;服务范围52平方公里,其中大朗镇40平方公里,松山湖南部工业园区12平方公里。该项目采用改良A2O法工艺技术,即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是我市采用BOT方式进行建设的36座污水处理厂之一,位于大朗镇沙步村和常平镇交界处,厂区总占地面积202亩,总规划日处理量为35万立方米,首期建设工程日处理量10万立方米,而污水处理截污主干管网工程管网总长33公里,工程总投资超3.3亿元,服务范围为50多平方公里,涉及大朗全镇及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南部地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环保工程,它的建成,可以大幅度削减排入松木山水库和寒溪河的污染物总量,明显改善松木山水库和寒溪河上游水质,全面改善大朗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水环境质量,有70多万人在这项环保工程中获益。”大朗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大朗环保分局局长刘效通对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如数家珍,言谈间,这位50多岁的环保工作者对自己能参与这项大环保项目建设充满了自豪感。 据调查了解,目前大朗镇周围的地面水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对供水水源的安全构成威胁,甚至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大朗镇的污水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改善地面水环境质量,保护供水水源和饮用水源,提高大朗人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当地政府的重要实事工程之一,该工程可为大朗镇及松山湖南部园区招商引资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持,促进大朗镇及松山湖南部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当地政府的自觉意识,更是大朗所有老百姓的心愿。 进度 主体工程11月底可启用 主体工程11月底可投入运行 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工程施工阶段。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些来回穿梭的运输车不断向工地运输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正紧张进行二沉池基础承台及垫层、生化池底板及池壁钢筋砼工程、综合楼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工人们你追我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据统计,工程至今已完成基础土方工程近10万M3土方;生化池、二沉池及综合楼的桩基础工程等已完成工程量约占该项目总工程量的18%;完成项目投资占该项目总投资的25%。近日,将开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的沉井工程及其他各建、构筑物土建工程的施工。该工程项目经理徐剑锋介绍,该项目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项目所有建筑及构筑物的土建工程施工,11月底前完成工艺管线及工艺设备的安装施工及单机调试工作,12月开始正式通水进行带负荷调试及整个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为确保该项目工程进度及质量,大朗镇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非常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加强管理。“我们要求该工程的项目工程管理岗位要全部配备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实施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尽一切努力确保工程按计划要求顺利完成。”专门负责分管该项工程的大朗环保分局副局长黄锦辉告诉记者,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要求项目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严格按照进度计划落实,项目公司全体管理人员要与施工单位现场施工人员一道并肩工作,吃住在施工现场的第一线,并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处理施工中的各种问题,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 “一天都不能耽搁。”这是工程开工以来,工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该工程项目经理徐剑锋介绍,针对雨季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施工现场专门增加排水设施及时截排雨水,并利用好天气加班加点施工,争取把雨季对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组织有经验的相关专业人员对设计的主要部件进行优化,如在工艺上将原来的单点进水优化为多点进水的先进工艺技术,从而提高了整个污水处理工艺对所受污水的水质、水量变化适应能力;将原来的进水闸井与提升泵房分设优化为一体,既保证工艺上的先进合理性又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周期。 截污主干管网已完成近85% “截污管网就是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专门分开的一种管道,通过截流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后再流入河里,改善环境。”针对部分干部群众不明白为什么要铺设截污管网,大朗环保分局局长刘效通解释说。 大朗这次铺设的截污主干管网全长33公里,总投资2.171亿元,主要沿大陂海两侧、一横路、莞樟路(水口至石厦)铺设,沿线经过14个社区(村),采取顶管和敷设两种方式进行建设。截至目前,管网建设已完成28.9公里,已累计完成工作井303座,检查井492座,累计产值约1.88亿元,占总工作量2.23亿元的84.3%。现主要工作面是竹山-高英段、莞樟路杨涌-水口段、长富实业有限公司制水厂的清拆、泵站的配电房施工。计划在2008年8月底前全面完工,9月底可投入使用。 涉及到拆迁、土地征用问题,群众没有一句怨言。在管网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征地拆迁,还是做群众思想工作,或是在工程建设过程,都凝聚着大朗镇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或施工单位工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这项大朗人民热切期盼的工程,刻录的太多“难以忘记”的细节。 尹景辉、莫厚良、李创业等大朗镇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多次召开相关工程协调会,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并还多次亲临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记者在采访了解到,该工程莞樟路段工程长3公里,由于莞樟路两旁商铺、工厂众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大朗镇主要领导和环保、规划建设办等职能部门、施工单位以及有关专家多番深入实地考察,以兼顾多方利益为前提,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省工程成本为原则,制定了具体的工程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进度及施工期间交通畅通。 刘效通介绍,有些地段的工程原先专家的设计和实际施工有很大的难度,比如杨涌桥段管线调整前的设计是沿规划河道绿化带铺设,有部分管线穿越民宅、工厂、拆迁量较大,工程实施难度较大;为此,专门组织镇规划建设办、环保和施工单位就该管线的调整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分析,最后调整后管道长度虽约增加263米,但避免了拆迁,工作量较少,保证工期不受太大影响。 让刘效通感触最深的,不仅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更有工程沿线干部、群众对工作的支持。据了解,由于截污主干管网工程涉及面较广,碰到一些房屋拆迁和赔偿问题,涉及到一些群众的利益,一开始受到较大阻力。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朗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对涉及的市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导,最终让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在管网所经过的确14个社区(村)凡是涉及到拆迁、土地征用问题的,干部群众最终都没有一句怨言,相反他们都希望工程早日建成,造福百姓。 亮点 “开膛”公路 无后遗症 记者了解到,截污主干管网目前的施工重点是在莞樟公路,该路为东莞市境内的交通主干道,车流密集,封闭施工又加剧了拥挤现象;所处的地段密布工厂、民居、学校,交叉路口较多;为了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带来的不利因素,施工单位投入了大量的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 安全生产是施工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也是衡量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安全的保障,也就没有施工生产的高效率。据该工程项目经理林章南介绍,为预防和杜绝工伤事故,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该项目部建立了安全组织体系,制订了安全保证措施,配置了专职安全员,各个工区负责人均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并设有兼职安全员。“此外,我部不惜资金投入,购买、添置各种安全设施,尽量满足工程需求,使得安全得到保障,至今没出现一起工程事故。”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大朗环保分局对此非常重视,专门要求施工单位要特别注意噪音、粉尘及建筑垃圾的处理。记者在莞樟公路及沙步地段看到,施工现场已全部采取钢板围蔽,设置了防撞沙袋、沙筒、警示灯、反光锥等设施。 在恢复镇内道路原貌方面,据了解,大朗是全市做得最好的一个。目前,有媒体报道我市多个镇街因为截污主干管网的铺设,被“开膛破肚”的公路段随处可见,留下众多后遗症,导致公路部门和群众意见很大。大朗在这方面,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各职能部门加强协作沟通,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文明施工,对管网铺设后要求迅速要做好恢复道路原貌工作,至今没有接到任何单位和群众投诉。记者在富华路等路段看到,曾经被“开膛破肚”的道路现已全部恢复原貌,并没有留下后遗症。 相关链接 什么是BOT运营模式?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目前国际上一种流行的融资建设模式,能有效地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投资基础建设,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就是运用了BOT模式,深圳市兴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标方,专门成立了东莞市大朗水口兴宝水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污水处理厂和运营,所处理的污水经市环保部门监测合格后,大朗付其排污费用,25年后,工厂无偿转让给大朗镇。 BOT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缓解政府的资金负担,把基础设施项目上省下来的资金用到更为迫切的项目上去,从而可以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的实事。目前,国内外很多大型的工程项目都采用这种模式,如高速公路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