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周年综述 这是一片热土,奇迹正在这里悄悄上演: 一年来,机构设置和队伍组建工作基本完成,保证了机构正常运转。 一年来,编制完成了6个方面的规划和纲要,平均用时不到2个月。 一年来,与省10家银行签订了总授信18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省企和央企达成了BT、BOT、土地一级开发等多个合作协议或意向。 一年来,先后接待了1000多批次客商,达成了50多个合作意向,签订了12个协议项目,协议引资额近800亿元。 一年来,已有39家企业注册落户,注册资本金近20亿元。 回首江南产业集中区创业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中区党工委、管委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承接、先行先试、创新驱动、精明增长的原则要求,努力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等诸多困难,负重奋进、白手起步,在机构组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及投融资平台搭建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真抓实干,走出了一条符合集中区实际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业绩。 组建机构完善机制 努力夯实创业根基 2010年是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创业元年”。 这年5月27日,管委会领导班子入驻梅龙;同年6月28日,王三运省长、倪发科副省长专程前来为管委会揭牌,掀开了集中区的发展序幕。 创业难,创业伊始尤其难。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头绪,集中区管委会从机构设置和队伍组建入手,科学谋划、精心筹建,努力打造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业务、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创业者队伍。 入驻梅龙后,集中区及时成立了相关办事机构,并在池州市有关单位通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考察了解等方式,选调了10名同志,迅速建立起一支工作队伍;与此同时,集中区还积极与省直有关单位联系,根据工作需要,先后争取省直有关单位和金融部门选派了8名同志到集中区挂职。并比照招考公务员的方式,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6名优秀专业人才。省直有关单位十分关心和支持集中区发展建设,先后在集中区设立了环保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分局、招标分局等,选派了7名优秀干部驻区办公。 在建机构、组队伍的同时,集中区还及时制定出台了机关内部多项工作、学习和管理制度。机关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随着省“三定方案”的下达和集中区一级财政体制的确立,目前,集中区行政管理的思路进一步清晰和明确,即按照扁平化管理、大部制架构、企业化运营、高效能行政的思路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和构建,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行政管理新路子。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致力打造承接平台 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性战略规划而诞生的新区;作为全国第一个由省人民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产城新区。江南产业集中区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不同一般的历史使命,这注定了其规划与建设只能是高起点,必须是高标准。 为了高标准完成200平方公里总规的编制工作,集中区坚持城市规划的核心引领地位,一方面积极收集规划编制基础资料,对安庆、池州、铜陵等市概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认真调查了解、归纳梳理,收集资料131本近900万字;一方面收集整理集中区区位交通、空间结构、自然资源、人力成本等基础资料450多万字,为总规编制提供了完备的第一手资料。 2010年8月1日,集中区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规划设计单位,随后聘请专家在68家报名单位中遴选了浙江省规划设计院、上海复旦规划院、英国阿特金斯、德国五合国际、北京清华规划院与北京艾肯联合体等5家国际、国内一流院所开展概念性总规编制,再由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对五家成果进行总成设计,总规纲要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 目前,集中区2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规划已上报待批;土地利用规划调整配合池州市、贵池区已经完成。并委托省工业经济研究院编制了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委托美国埃森哲公司和上海福卡智库等进行了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专项规划的编研。基本完成了集中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 在建设定位上,集中区坚持一流品位、一流质量。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地下,后地上”、“单元式开发、功能均衡配套”以及“起步区突出产业承接、总体注重产城融合”等建设理念,参照苏州工业园区和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的建设标准,确定了“九通一平”建设任务。围绕生产、生活需求,逐步完善物流、金融、商务、文化、教育、科研、社区等各种配套服务,创优投资环境。 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一期1.8万亩土地征迁已完成,25万平方米安置房正在建设。根据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招商项目布局的需要,二期5000亩、三期1.7万亩开始启动,首期2009亩土地已经省政府批准。一期六条路网正在施工。标准化厂房、公共租赁房、安置房、第一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所等配套工程正在勘探设计,部分工程已开工。起步区的自来水和燃气分别许可深圳水务(池州)公司和省燃气公司运营,九华电厂的热电联产改造项目正在推进中。 大胆创新 多方对接 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 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需要集中区全体人员群策群力,贡献智慧和汗水;需要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同时,也需要真金白银强力度投入。 据匡算,按每平方公里征迁安置加基础设施建设费用5亿元标准投入,集中区仅此静态投入就需资金1000亿元左右。 钱从哪里来?成为摆在集中区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 针对集中区发展实际,结合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集中区从搭建投融资平台入手,实施破题。 2010年7月初,在考察省内其他地市建投公司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集中区适时组建了安徽省梅龙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模式的要求,开展投融资业务。 至此,集中区完成了以龙建公司为支点撬动发展“大蛋糕”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集中区在融资渠道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广泛对接。 截至目前,已与省十家银行签订了总授信18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省农发行三批次13.7亿元贷款已获批,第四批18亿元贷款已上报。省建行7.5亿元贷款已获批。省农行两批次20亿元项目贷款正在办理,与工行、中行、徽商行等项目贷款正积极对接。与安徽建工、淮南矿业、中国城建、中铁、中建、中交等公司达成了BT、BOT、土地一级开发等多个合作协议或意向。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的引入、设立也在洽谈中。 广范围宣传全方位出击 全力抢占发展先机 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来说,迅速提升知晓度、美誉度的最便捷途径在于宣传。 一年来,集中区紧紧围绕机构组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各项宣传活动,着力提升集中区对外知晓度、美誉度。 通过新闻发布、论坛交流、招商推介等形式,主动向新闻媒体通报集中区投资环境、规划建设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不断加强与中央、省各大权威新闻媒体联系与交流;同时,在授信协议签订、赴港招商推介、总规征集评审、路网项目开工等重要节点,主动邀请各级新闻媒体前来采访,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营造宣传声势。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发稿近600篇,组织专刊专版16期。开通了官方网站(www.jnz.gov.cn)。先后参与或组织专场推介30余场,通过徽商大会、中博会等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万余份。组织了梅龙论坛、长江商学院论坛、欧美同学会论坛、集中区建设与智库先行高层论坛等多项专题活动。 在实施“地毯式”宣传的同时,集中区强势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要求,集中区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派出了多支招商小分队,与央企、省企对接,和知名民企接洽。在招商方式上,做到专职招商与全员招商相结合;自主招商与委托招商相结合;单个项目招商与专业园区招商相结合;中小项目与大项目承接相结合;上门招商与网络招商相结合。在招商方向上,集中区牢牢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紧密结合集中区实际,进一步明确招商领域和标准,即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端休闲业三大产业板块,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央企、省企、知名民企等目标对象,通过高端定位,实施高端切入,致力引进和培育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项目,尤其是国家和省大力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先后接待了1000多批次客商来区考察洽谈,达成了50多个合作意向,签订了12个协议项目,协议引资额近800亿元。已有39家企业在集中区注册落户,注册资本金近20亿元。制定了服务落户企业的工作流程,实行了项目帮办制度。其中,投资12亿元的工程塑料、投资120亿元的光伏材料、投资20亿元的生物制药、投资30亿元的热电厂、投资30亿元的总部基地、投资200亿元的九华湖旅游度假区项目已开始选址或勘探设计工作。 皖江潮头数风流,引领发展看江南。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有力支持下,在集中区和池州市的共同努力下,一座滨江、生态、现代化的产业新城一定会早日屹立于皖江南岸。 (来源:池州日报,作者:记者鲍俊,2011年05月23日) “......第一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所等配套工程正在勘探设计,部分工程已开工......” (此帖子已被作者于2011-10-2 16:39:34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