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贺兰县2007年统计公报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9月16日讯)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以及区市县党代会、人代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求真务实,顽强拼搏,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为实现贺兰县跨越式发展开了一个好局。 200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域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还不雄厚;工业经济的发展还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农业产业化特色还不够明显,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比较有限;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还未能彻底解决,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 一、综合 2007年,我县国民经济增长较快。据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74亿元,增长23.7%,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0.51亿元,增长22.1%,建筑业增加值3.23亿元,增长28.1%;第三产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12.3%。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6:53.1:24.3,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5.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3.3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3975元,比上年提高28.5%。 二、农业 2007年,县委、政府按照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兴农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及区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增加农业投入,不断完善农业基础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全县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全年共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11.12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7.4亿元,增长4.8%,林业产值444.3万元,下降54.6%,牧业产值2.02亿元,增长0.6%,渔业产值1.42亿元,下降4.2%,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0.23亿元,增长15.9%,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农业66.6%、林业0.4%、牧业18.2%、渔业12.8%、农林牧渔服务业2.0%。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下降,经济作物上升。2007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63.2万亩,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03万亩,下降4.2%,蔬菜面积11.51万亩,增长24.7%,水果面积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0.63万吨,比上年减6.1%,蔬菜产量29.32万吨,增长32.3%,水果产量4581吨,下降10.2%,粮经作物比重为82:18。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2万亩,其中经果林4575亩。 畜牧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34197头,比上年下降9.2%,生猪存栏38628头,比上年增长8.7%,羊只存栏93428只,增长4.7%,全县人均肉类占有量50.4公斤,人均奶类占有量128.4公斤,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13.8公斤。 渔业生产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优质水产养殖和生态渔业为重点,继续巩固渔业大县地位。全年水产养殖水面积达到6.6万亩,水产品产量突破2万吨达2.07万吨,增长7.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6.4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904台,增长3.0%,小型拖拉机17649台,增长5.3%,农用运输车2878辆,农村用电量3429万千瓦时,家用化肥的用量(实物量)60587吨,农田有效浇灌面积57.03万亩。 全县农村组织建设比较稳固。2007年来,全县共有4个镇,1个乡,2个县属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59个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居委会,657个村民小组。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我县不断推进“兴工强县”战略,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工业快速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主导作用更加明显。银川德胜和暖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和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加快老企业技改扩建,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强劲发展。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54%,完成工业增加值1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0%,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6%,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产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完成工业增加值8.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5.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216.1万元,比上年下降21.3%,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72.4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2.44%,重工业完成产值17.07亿元,比上年增长 101.82%,轻重工业比重为36.3:63.7,同上年相比,轻工业所占比重下降10.2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5.58亿元,比上年增长 78.92%,产品销售率为95.44%,比上年上升4.9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48.98,比上年提高35.8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473万元,比上年增长91.4%,亏损企业17家,累计亏损 3131.8万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50.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07年,全县共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1个,实现建筑业产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建筑业实现利润401万元,比上年下降30.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29.7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6.8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2007年,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基础上,我县继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改造的步伐,引进了一批新的企业。城市改造、工业、交通、农业、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固定资产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87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倍。 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亿元,比去年增长48.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3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5%。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6.54%、39.73%、43.73%。 城市建设成绩突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以完善美化建成住宅小区,科学布局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一是抓住109国道县城拓宽改造机会,按照南北扩展、向西延伸实施了居安西路、银河西路、光明西路、西内环道路硬化续建工程,硬化道路总长3286米,铺设道砖24660平方米,安装路灯182盏,进一步完善了县城网络功能,盘活了县城土地资源;二是投资6000万元对丰庆沟至唐徕渠的砌护和道路硬化;三是投资3500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进展顺利。 五、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迅业 2007年,全县公路货运量460.84万吨,比上年增长141%,公路货运周转量2.7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9%,公路客运量46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07%,旅客周转量1.0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6.6%。全县汽车拥有量4562辆,比上年增长41.5%。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2007年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22万元,比上年下降3.1%。电信业务收入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5%,2007年末本地网交换机及接入网设备总空间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2514部,比上年下降25%,其中住宅电话29811部,比上年下降1.6%,其中小灵通用户12703部。 六、国内贸易 2007年全县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22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总额5.9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亿元,与上年持平。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6.8亿元,增长47.2%,餐饮业零售总额4074万元,下降6.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231万元,下降45.3%,集体经济零售额131万元,下降10.9%,股份制经济零售额2.08亿元,增长60.2%,私营经济零售额3.29亿元,增长58.7%;个体经济零售额1.82亿元,增长6.6%。 七、财政金融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为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87%,其中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43.4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6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26亿元,增长59.87%,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林水利支出7612万元,增长78.52%,用于教育支出1.06亿元,增长46.61%。 金融业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管理下,不断优化信贷结构,转变服务观念,以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为主,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2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各项贷款余额为12.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中长期贷款2.8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现金支出6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1%,现金累计回笼8938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7628元,比上年增长5.2%。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年保费收入3621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091万元,增长63.6%,寿险收入1530万元,下降12.5%,支付各类赔款及赔付总额1110万元,增长38.1%,其中财产险赔付1018万元,增长45.43 %;寿险赔付92万元,下降11.5%。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 2007年,我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建科技进步县取得成效,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县本级财政共投入科学技术经费支出332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实施科技项目18个,开展各类科技培训237场,培训各类人员2.03万次。全县共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人员2427人,其中获得中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210人,获得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862人,初级1355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建教育强县,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巩固义务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7年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强县验收。2007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8所,在校学生29580人,比上年下降1.39%,其中普通中学7所,在校学生12846人,比上年下降1.10%,小学51所,在校学生16734人,比上年下降1.56%,全县考入各类高等院校学生830人,录取率为50%,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为100%。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体育竞技成绩显著。2007年,我县运动员在区内外各类运动会上获得金牌35枚、银牌16枚,铜牌14枚。全县有广场5处,公园2个,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个,有线电视覆盖率100%。并全部实现数字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县共创建全国文明单位3个,区级文明单位9个,市级文明单位25个,县级文明单位151个。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改善。2007年,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35个,病床388张,卫生技术人员359人,其中职业医生96人。计划生育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三无”乡镇创建活动,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76‰,人口死亡率为4.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计划生育率达98.93%。 九、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2007年全县总人口187036人,比上年增加3344人,增长1.82%,其中男性人口95038人,增长1.5%,女性人口91998人,增长2.15%,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38422人,比上年增长0.85%,非农业人口48614人,增长4.69%,家庭总户数62287户,比上年增长3.70%,户均人口3.0人,全县共有1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7395人,比上年增长2.0%,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3%,其中回族人口46588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4.9,比上年增长2.0%。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45.84元,比上年增加465.84元,增长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98.2元,比上年增加644.86元,增长20.45%。 全县每百户农民拥有主要耐用消费品:洗衣机85台,比上年增长8.6%,摩托车50辆,增长11.1%,固定电话67部,下降1.9 %;移动电话86部,增长4.2%,电冰箱23台,增长6.0%,彩色电视机100台,下降7.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47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23平方米。 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63.97元,比上年增加1779.97元,增长22.3%,消费支出7851.06元。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的主要耐用消费品:洗衣机92台,摩托车14 辆,电冰箱71台,彩电104台,家用电脑33台,,照像机12架,移动电话161部,固定电话90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 27.95平方米。 2007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2565人,比上年下降3.64%,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2%,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年劳动报酬17500元,比上年增加3721元,增长27.00%,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平均工资为18290元,比上年增加4304元,增长30.77%。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2007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为819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9969人,比上年增长10.5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111403人,参合率80.6%;参加失业保险6384人,比上年增加0.7%。享受城市低保8768人,农村低保人数2568人,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3403人次,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的学生2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上海供排水项目网胡旺云编辑,2008年9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