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接受山西污染减排采访团采访实录 【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中国环境报山西记者站):耿市长,您好。大同的空气质量状况这两年时间实现了大的跨越,实现了历史性的变化。请问,您是怎样带领市政府在污染减排、蓝天碧水、环保工作方面实现这样的跨越的? 耿彦波:这几年,大同的环境、环保工作确实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我们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生态立市。我们在城市的整个发展中,坚持了三个战略:第一是特色化的城市发展战略。第二是园区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三是生态化的社会发展战略。这三大战略都和环保工作有重大的关系。围绕这三大战略,这几年,我们实施了几大工程:第一个是生态工程。从2008年到今年,大同市新增城市绿化面积达到了2000多万平方米,其中2008年300万平方米,2009年700万平方米,今年要达到1000万平方米,历年来我们在绿化方面已经投入了十几个亿。只要是城市拆迁留出来的空地,就进行绿化。在御东新区,我们规划的理念是,“生态城市——我们的家园”。一期工程是40平方公里,其中有15平方公里是绿地。大量树木的栽种,使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是一个治本的根本性措施。第二个是环保工程。2008、2009两年,集中供热面积新增1440万平方米,现在全市集中供热面积是2800多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再增加800万平米,最终要实现36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我们的目标是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污水处理全覆盖、天然气使用全覆盖,现在修路时必须要保证集中供热、雨污分流、天然气的管网铺设。第三个是改造工程。主要是对集中供热的改造,雨污分流工程的改造。过去的雨污不分流,使大量的雨水无法收集,现在,我们要从终端改起,一直改到源头。第四个是治理工程,就是河道治理工程。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十里河、御河的河道治理。还有垃圾山的治理,去年投入将近1个亿,治理了300多万立方米的垃圾山(智家堡)。另外就是粉煤灰的治理,一电厂的粉煤灰治理也投资了一个亿,搞了个千亩公园。第五个是建设工程。分几项:我们建设了一个垃圾发电厂,现在已投入运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是城中村的改造,这些也给环境改变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些年还推动了园区建设工程,大同在上一轮规划中,工业是维持现状的。现在我们下定决心进行企业的集中搬迁,装备园区到御东新区,医药园区到同南,远离市区20公里的地方,化工企业到阳高的龙泉园区,煤化工到左云,循环经济在塔山,这就是五大园区。这样,就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全部进行搬迁。我们今天环境的改善是个结果,原因就在于我们推行这五大工程,但是,我们在环境建设上面还不能放松,还要继续推进。现在要求所有的电厂提供热电联供,全市电厂共有6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完全能提供足够的热源。对于电厂的治理,有两大问题,第一是煤场,一定要建设高标准的、全封闭的煤场;第二是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今年,我们的道路建设要用一部分粉煤灰,混凝土搅拌用一部分,但还有很大的量无法利用,在这方面将来要继续监管治理。 (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耿市长,您好。这几天,我们在大同,感受到了大同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拔地而起,城墙雄伟壮观。我们想了解的是,环境保护在您的城市化进程中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还有,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先进的理念是如何融入其中的? 耿彦波:最近,大同提出一个发展目标,叫“三名一强”,就是要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的转型,我们不再提“煤炭城市”。“文化名城”,大同市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24个城市之一。最辉煌的时期是北魏京华、辽京陪都、明清重镇。“旅游名都”,我们有三张牌,一是云冈石窟,世界遗产旅游城市,第二是国家名胜风景区——北岳恒山,第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们最为重要的是建设“生态名邑”,因为大同的生态是大同的生命,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旅游城市,一个文化名城,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我们现在所有的措施都是紧紧围绕未来城市发展的大战略并与之相匹配的。为实现“三名一强”的目标,必须要先实行“生态立市”,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口号“生态城市——我们的家园”,一定要让大同实现蓝天、碧水、青山。“生态名邑”的三个层次是“宜居城市”、“利居城市”、“乐居城市”。适于生活和适于创业形成的乐居城市就是我们幸福的家园。在整个城市化建设中,我们把现代化的绿色理念融入其中。古城墙修复后,周围绿地环绕,大同市就像是“绿色的项链中镶嵌着一个古老的古城”。御东新区的核心更是以文瀛湖为中心的生态,包括文瀛湖周围的11平方公里面积。大同要走特色化的道路,体现在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叫“一轴双城”,即以御河为轴心,建造双城。御河的西面是古城,东面是新区,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立,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大容器,要抓两大景观,一个是传统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文化的,一个是生态的。这两者会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对比会形成冲突,这种冲突就会产生强大的魅力,最终会形成一个“魅力城市”。生态城市是灵魂,是主线,“成也生态、败也生态”,我们是以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生态建设的。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是花了很大的代价的,在提出的城市规划理念中,其中一个就是“生态大于经济”,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生态效益要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人民日报山西分社):耿市长,您好。现在有一种现象,一些企业一边在建设,一边在办环保的手续,这种现象在一些城市里也很多,请问耿市长,您是怎么看待环境和经济建设同步的问题的? 耿彦波:现在我们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是融在一起的。过去,我们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现在,我们说,先要绿水青山,再要金山银山。在这几年的城市改造中,给了我一个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我们在城市发展中,站位一定要高,要站在一个长远的、历史的高度来看待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一个好的规划是什么样呢?我认为,在百年以后,大家都认为今天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才是一个好的规划。规划不是站在今天看昨天,也不是站在今天看今天,而是站在明天看今天。刚才《人民日报》记者讲的,好多审批不严肃,补办手续的情况,对我们来讲是十分有害的。在这一次的规划建设中,我始终坚持,一定不能有带病的规划,不能有带病的建设,如果有了带病的规划和建设,我们以后要花很大的代价来纠正我们的错误。我们在涉及到城市发展未来的重大问题中,会自觉地把环保关作为最重要的关口。有污染的,会给未来城市带来城市病的项目绝对不能上,一个政府应该是有理想的政府,在这方面不能有短期行为,我们是自觉自愿的,一心一意的来支持环保,从严把好审批关。 (人民日报山西分社):耿市长,您好。您认为大同的灵魂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气质? 耿彦波:根据设计城市的一般规律来讲,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城市有两类,一个是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是山水园林城市。人是文化动物,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她高雅的文化,传统的积淀,能唤醒人们在内心深处对逝去的、远去的文化的怀念。我们希望把两个适宜于人类居住的条件能融合在一起。大同的气质应该是文化的,这种文化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是要继续加大她的沉重感和压迫感的。我们要把大同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味道非常重的城市。绿色之都就是大同的灵魂,文化之都如果没有生态之都的交相辉映,这个城市就是没有生命力的,相反,一个生态环境恶劣的城市,也不会成为文化名都的。 (山西日报): 耿市长,您好。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矛盾,今天去塔山工业园区,在路上看到水泥厂前面的山体破坏的很厉害,另外,开发区医药企业的污水超标,导致了环保部的挂牌督办,现在,环保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其中还涉及到了外资企业,请问,您是怎样处理好发展的形势和速度的? 耿彦波:城市经济发展中怎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水泥厂破坏山体严重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把原来采用湿法生产的大同水泥厂关闭了,引进了冀东水泥厂,年产500万吨。将来,还要关闭一些小水泥厂,最终保留几个年产100万吨以上的水泥厂。99年我参观了台湾的一个亚洲最大的水泥厂,在山上打了个孔,在山底下采,在山体上还要恢复植被。为什么要选择冀东,就是要选择大公司,有实力、有责任的企业,下一步,我们要采取开采和保护并举的措施方案,严格地按照方案执行保护。2012年,我们争取在大同召开全省的农业、林业现场会,讨论内容也包含了关于被破坏山体的恢复与绿化,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下一步要进一步落实。有关医药园区的问题,也是一个沉痛的、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医药园区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带病的规划,带病的污水处理厂。首先从选址上讲,它位于御东新区最高处,好多生活污水收集不进来。另外,这个厂把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混合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它无法处理达标。现在,我们在抓紧建设御东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现在的污水处理厂基本属于单独处理工业污水,还需要改造,需要提升。此事在环保部通报以后,我们感到压力非常大,历史的沉痛经验教训,我们要认真吸取,这个事情也再一次说明了规划的重要性,科学实践的重要性,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违背科学规律,就要受到惩处,这个教训十分沉痛。我们一定要按照国家环保部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整改,尽快达标排放。新的医药园区项目启动之前,同时建设污水处理厂,要求在新的医药企业建成时,污水处理厂能同步运行。 (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耿市长,您好。我想还接着刚才那个环保部挂牌督办的问题,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是由于过去急于求成,引进了重污染企业,跨过环评大关的结果,那么在新的转型发展中,如何走出困境,避免重走弯路呢? 耿彦波:过去讲,叫“招商引资”,现在,我们叫“招商选资”。是按照国家部颁标准来建设的。再好的企业,再有经济效益的企业,达不到标准,也是不让进入园区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学会拒绝,一定要狠下决心,不能单单追求经济的GDP,而是要追求绿色的GDP。绿色环保是生命,这个理念已经扎下根了,是动摇不得的。孔夫子说,“君子无二过”,第一次犯错误不是大错,第二次再犯才是真正的大的错误。我们有了过去的教训,并且能吸取教训,就不会犯第二次错误。错误和曲折使我们更加聪明起来,我们今后要严把审批关,这是一条红线,谁也不能闯这条红线。在发展中,我体会到,虽然可能会少选到一些项目,但这会使整个的城市品质提升起来,产业的品质提升起来,会引来大量其他好的项目。去年以来,我们的招商引资有了很多突破,包括中海油的煤制天然气,华润的啤酒,复兴集团的钢铁项目,还有现在谈的汽车城项目,煤机的制造,我们现在偏重于制造业,大同的制造工业是有基础的,我们的目标是把大同打造成“制造业之都”,企业都是少污染或是没有污染的企业。最有价值的城市一定是生态环保的城市,我曾经对我市的企业家讲过,企业家经营企业是为了企业的升值, 我经营的是一个城市,是为了整个城市的升值。一个有价值的城市才是有未来的,有希望的。 (山西经济日报):耿市长,您好。这几天,我们在大同,感觉到市民对您感到很亲切,称您为“造城市长”,在城市拆迁改造过程中,您是怎样面对资金缺口问题的?还有一个问题,您刚才所说,大同的目标是生态城市和文化名城,曾有媒体说,从计划经济眼光看,城市建设是个无底洞,而从市场经济来看,城市建设又是一个产业。请问,您在一步一步实现大同生态城市目标的同时,今后如何发展城市这个产业? 耿彦波:迈向现代化,有两个轮子,一个是城市化,一个是工业化。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最终的体现。一个地方要发展,首先,城市化是龙头,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城市建设是要花钱的,甚至把它认为是政绩工程。其实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首先是她的城市形象,她的城市品牌要做起来,所以,我是把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大龙头、大战略来对待的,我搞城市建设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改善城市面貌,所谓的做政绩,这是一个误区。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是为了这个城市的大经济,是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在市场经济下,城市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没有健全的平台,单个的企业是无法取胜的,所以,从2008年以来, 我们不惜代价来进行城市建设。资金短缺是城市化最大的问题,最大的制约因素。那么我们怎么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跳出这个陷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呢? 其实,你所提的问题是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城市的改造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找到一些经营城市的出路。伴随着大同市的城市改造,这里有几个数据:2008年以前,大同最多的时候,是在2007年国土收入2亿5千万,2008年达到30个亿,2009年50个亿,今年也能达到50个亿,在城市经营中,城市升值了,土地也升值了。这背后反映了,通过城市的改造,使整个城市的价值提升了,高起点的规划,高水平的建设,使整个城市的财富在升值,相应地也拉动了城市的升值,升值的过程就是城市创造财富的过程。我们提出第一是“资源资本化”的理念,把土地资源变成土地资本,实现升值。第二是“市政市场化”,市政的一些建设都可以采用BOT的方式进行,这些市场化的运作已经很成熟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化的运作是更有效的,企业化的制度安排是更合理的,政府用少量的钱来撬动这些产业的发展。第三个是“产品产业化”,现在,我们在文瀛湖周围搞的6平方公里绿地就是一个大同的公共产品,在这个公共产品中要实现产业化,周边的地区全部控制起来,等建好以后,再出让土地,地价就会高起来。在城市建设中,这种大投入会带来大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城市的升值,城市的发展有一个周期,今年是大同发展最艰难的一年,跨过今年,逐步就会好转,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到了明年,收获的季节就到来了。我曾说过,我们今天在大同的领导者,创造政绩不能给后人留下包袱,不能让后人替我们买单、还债,我们一定要留下一个有希望的城市,有活力的城市,有未来的城市。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们要实现贷款和投资的平衡,对此,我们是很有信心的。 (山西晚报):耿市长,您好。从离石的王家大院,晋中的榆次老城,太原迎泽大街拓宽改造,到现在大同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您的大手笔,大动作。这也使您不仅仅在山西政坛,也在全国政坛都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官员。我们想了解的是, 是什么支撑您大刀阔斧地去改变,去创造,您的动力来自哪里? 耿彦波:我有幸曾当过灵石县县长,榆次市市委书记,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太原市常务副市长,现在又来到大同,党组织给了我这样一个舞台,使我有幸在这个舞台做了点事。刚才你提到的这些工程,我只是当时主要的行政长官,这些创造出来的作品,是集体劳动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产物,功劳不能光记在我的头上。具体说到我个人,我是一个以工作为乐的人,别人经常问我,说我每天都在工地上工作,当官没有当官的样子,不辛苦吗?我就说,我感觉不到辛苦啊,我在工作中能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工作是快乐的,工作是美丽的,我每天到了工地,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特别是看到工程在不断地进展,我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就能感觉到生命的充实,人生价值的体现。我在工作中,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坐着开会,我的办公时间长期都在工作的现场,我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大概不到1%吧,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工地,因为在现场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处理,只有在现场,我才能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保持决策的正确性,这就是我工作的方式。我提倡“三事”精神,“事不过夜,事必躬亲,事无巨细”,还提倡“五到”的作风,就是要做到“身到、行到、眼到、口到、手到”。在实践中的体验,实际上是成就了我,也提高了我。实践这“一本书”,给了我丰富的营养,让我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工作的快乐,也让我保持了身心快乐的状态。做官是有限的,事业是无止境的,虽然没有更高的官位,但是可以把事业做宽,所以,我感觉人生苦短,一定要把自己的才能、自己的智慧全部发挥出来,发挥到极限,竭尽全力为地方服务。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面临几百万人,我们工作的好坏和他们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干得好,会造福一方,干得不好,会耽误一方,甚至是祸害一方。党组织的信任,人民群众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要用全身心来回报地方的百姓。在工作中,我们做出一些成绩,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这也是我们的动力,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在工作中,怎样能保证工作的快乐和动力呢?最重要的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010年7月3日下午 市政府会议室)(根据录音整理) (来源:大同新闻网,2010年07月14日) “......现在,我们在抓紧建设御东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现在的污水处理厂基本属于单独处理工业污水,还需要改造,需要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