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第3161967个访问项目信息论坛
论坛首页
     
主题总数:58163 | 回复总数:99330
 
欢迎『dsm』最新加入论坛
 
     
  您还没有登陆论坛,请登陆 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回贴 发新帖 发布小字报

  『项目信息论坛』>>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拟在建项目汇编』 | 本分论坛共57578贴 | 99258回复 | 分论坛版主:
作者信息\文章标题
7090-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2010/4/5 22:52:00)
楼主

姓名: admin
发贴数:56607
回复数: 94786
等级: 管理员
登陆否: 已经登陆
注册时间:
2003/1/1 13:19:00
最近登陆时间:
2024/11/27 12:46:00
联系方式: 给他发邮件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

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由佛山市高明区浩辉水处理有限公司采用BOT方式负责承建运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三洲桥西侧,首期设计日处理污水2万吨,二期设计日处理污水达到8万吨,其首期污水量作为实施目标,总投资为4000万元,占地面积29.6亩,二期污水量作为规划控制目标,并适当留有余地,总占地面积 132亩,绿化面积80%,环境优美景观园林,主要服务范围三洲工业园与居民区。

本厂于2005年5月开始兴建, 2007年1月竣工,同时完成设备、设施、系统装置安装与调试工作,并于 2007年2月27日开始通水试运行,3月底顺利完成生物膜的培养并处理出水成功达标。由于试运行直至2008年5月水量才满足设计负荷要求,随后08年8月首期工程正式通过环保验收,处理后排放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和建设要求,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而安装规范化的在线检测装置监测水质数据也长期稳定达标。

本厂污水处理工艺委托云南庆中科技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设计,采用国家专利硅藻精土物化与生化脱氮处理工艺相结合处理三洲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后的清水排入沧江。本工艺主要采用将特殊加工的硅藻精土作为生物高效载体,由于硅藻精土具有超导的硅藻纳米微孔,使硅藻表面形成不平衡电位和外墙电位,能破坏污水中电离子圈,并中和悬浮离子的带电性,促使水中的污染物快速物理絮凝、沉淀;同时硅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硅藻每克60m2的比表面积,在生物处理池浓度达到4000mg/L时,硅藻在水体中形成24万m2/m3巨大比表面积。),巨大的孔体积和较强的吸附力,把超细微粒物质吸附到硅藻表面,为硅藻微孔所附着生长的微生物提供丰富营养食料,通过控制工艺运行环境,驯化成各种硅藻生物体,并迅速繁殖成巨大的微生物菌群体系。由于有硅藻作为生物载体,即使进水中污水负荷变化,也能保持作相对稳定的数量,因此处理后水质BOD5、氨氮与总磷处理效率可达95%以上,几乎可实现氨氮与磷"0"排放,其他如COD、SS、色度、PH指标等也完全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今后,我厂将加强工厂管理与工艺技术提升,严格执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各种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以 “ 科学的管理,技术创新,高效的水质” 共创高明区的碧水蓝天。让我们真诚合作,携手共进。

“......由佛山市高明区浩辉水处理有限公司采用BOT方式负责承建运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三洲桥西侧,首期设计日处理污水2万吨,二期设计日处理污水达到8万吨......”
(此帖子已被作者于2010-11-11 下午 10:11:03修改过)

 
     
作者信息\文章标题
admin的回复(2010/11/11 22:09:00)
1


姓名: admin
发贴数:56607
回复数: 94786
等级: 管理员
登陆否: 已经登陆
注册时间:
2003/1/1 13:19:00
最近登陆时间:
2024/11/27 12:46:00
联系方式: 给他发邮件
   
  佛山市高明区第二污水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第二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建设项目名称:佛山市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建设内容:部分依托一期工程已有设施,扩建2万m3/d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
投资总额:10499.91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佛山市高明区,原佛山市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厂内;
占地面积:3.03ha;
服务范围:本工程服务流域为三洲片区。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本项目运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恶臭、固体废弃物和噪声。

污水厂的多个处理单元会产生臭味,如进水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污泥浓缩池及贮泥池等。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格栅拦截的各种废渣,以及沉砂池产生的泥砂和二沉池产生的污泥;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机械设备。

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扬尘、噪声和施工人员所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机械开挖、废土堆放和装卸,以及车辆运输等都会产生扬尘,影响区域在几百米范围内,经过洒水遮盖等抑尘措施后,可减小影响范围和程度。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臭气采用微生物除臭法进行除臭处理,并设置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对附近居民影响不大。格栅拦截的各种废渣部分由废旧物资回收部门回收,其余送入垃圾填埋场填埋。脱水后的污泥按照龙岗区污泥处置统一规划集中干化。

各种高噪声设备均配有隔声罩、消声器等设施,并采用墙壁、门窗隔声措施。由于居民离污水处理厂较远,因此噪声影响不大。

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采取洒水湿法抑尘;利用道路清扫车对道路和施工区域进行清扫,减少粉尘和二次扬尘产生;及时清运项目施工的挖方量和临时堆土。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① 符合产业政策
②符合规划:本项目符合《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市政(道路、排水)专项规划》、高明水电局《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化区划》的要求
③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污染物达标排放可行性
 恶臭:采用微生物除臭法进行除臭处理,运营成本较低,脱臭效果良好。
 固废:格栅拦截的各种废渣及脱水后的污泥经过处理后,对环境影响不大。
 噪声:各种高噪声设备经过消声、隔声等措施后,影响较小。
④地区环境质量不变:本项目的建设,不会改变该地区当前的大气、水、声环境现有功能要求。
⑤总结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本项目可行。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及形式:公众可以在本公告发布后的10个工作日内,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者其他便利的方式,向建设单位提交书面意见。

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请到佛山市高明区浩辉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查阅。

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佛山市高明区浩辉水处理有限公司
地 址:佛山高明区高明大道三洲桥西侧
联系人:张新余
电 话:0757-88628868
传 真:0757-88628520

环评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地 址: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80号
联系人:黄工
电 话:020-87117013
传 真:020-87117013
邮 箱:Huanghe_her@163.com

佛山市高明区浩辉水处理有限公司
2010年9月25日

(来源: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0-9-25)

 
     
作者信息\文章标题
admin的回复(2010/11/11 22:18:00)
2


姓名: admin
发贴数:56607
回复数: 94786
等级: 管理员
登陆否: 已经登陆
注册时间:
2003/1/1 13:19:00
最近登陆时间:
2024/11/27 12:46:00
联系方式: 给他发邮件
   
  佛山市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2万吨/天)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环评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PEARL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环评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2805号
二○一○年十月

第一章 总则
1.1 任务由来
佛山市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北部,佛山市西部,水陆交通方便,是广东省重要的工贸城市。荷城街道位于高明区东部,西江之滨,被西江、沧江二水环抱,素有“西江明珠”之称。
本世纪初,随着荷城街道(原三洲街道)经济迅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保设施的建设未能与经济协同发展,致使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高明河,造成水体污染严重。为保护高明区境内水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原高明区三洲街道办于2003年组织建设了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内水体污染问题。但由于区内管网建设仍不完善,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服务范围仅限于三洲碧桂园一期以及海天大道以东、高明大道以北、三和路以南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其他区域污水仍就近排入河涌,致使三洲大涌水体环境质量未达到治理要求,现状水质多为劣Ⅴ类,水体污染仍然严重。
针对以上环境问题,同时考虑三洲旧城改造、碧桂园二期、海天二期建设等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需要,荷城街道现已加快区内污水管网建设,并拟开展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建设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对保护环境,保护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十分必要。通过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建设可以基本改变三洲片区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命健康,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三洲片区的更大发展,对保持三洲片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污水量预测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远景(2020年后)控制规模为12万m3/d,远期(2020年)建设规模为10万m3/d,近期(2012年)建设规模为4万m3/d。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一期已建规模为2万m3/d,二期增建规模为2万m3/d(其中细格栅及沉砂池、二次沉淀池、生物除臭系统按4万m3/d规模建设,污泥脱水间按远期规模建设,鼓风机房及提升泵房按4万m3/d规模更换设备)。本次工程建成后总用地面积为:36159.70m2,其中二期工程新增建设用地为16720m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有关规定,该项目的建设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因此,建设单位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进行了现场踏勘,并根据国家和地方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要求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完成本环评报告书。
1.2 评价目的
本次评价的目的:调查建设项目厂址及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查清本项目所有污染源,根据对当地水、气、声等环境的历史监测数据反映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调查拟定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分析论证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提出环保工作的不足并给工程制定出合适的环保措施,使项目全面符合必要的环保要求,确保其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3 编制依据
1.3.1 国家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实施方案》,2008年6月;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正;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10)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
(11)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7月1日;
(12)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2001年12月17日;
(13)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1999年10月1日;
(1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15)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2005年12月16日;
(16)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6号;
(17) 《关于印发<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国家建设部、环境环保总局、国家科技部(建城[2000] 124号);
(18) 《关于印发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的通知》(计投资[2002]1591号);
(19)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令第100号,1992年6月22日;
(20) 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建立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良性运行机制的通知》,计价格[1999]192号;
(21) 《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2003]25号2003年3月);
(22) 《关于加快节能减排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环办[2007]111号);
(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2009年3月1日。
1.3.2 地方环保法规
(1)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2005年1月1日;
(2)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29日;
(3)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试行)》;
(4)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5)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
(6) 《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办(1997)29号文;
(7) 《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办(2000)7号文;
(8)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粤府函(1999)553号;
(9)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73号公告),2007年7月1日;
(10) 《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函[1999]74号);
(11) 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粤计资[2003]27号);
(12) 《广东省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1999年;
(13)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5月1日;
(14) 《广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1月1日;
(15) 《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12月;
(16) 《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规定的通知》(粤府[2009]104号);
(17) 《佛山市实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办法》(1999年12月28日);
(18) 《佛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纲要》(2003年8月);
(19) 《佛山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粤府函[1999]88号);
(20) 《高明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1-2020)》(2000年);
(21) 《高明河水污染控制与水源保护规划》(1998年3月);
(22) 《关于全面开展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作的通知》(明环[2005]27号);
(23) 《关于印发佛山市2004、2005年度珠江综合整治工作要点和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佛珠整治委[2004]1号);
1.3.3 环评工作技术规范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HJ2.2-2008、HJ/T 2.3-93、HJ2.4-2009);
(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4) 《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
(5) 《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的通知》,粤环〔2007〕99号。
1.3.4 产业政策及规划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2005年12月;
(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第40号),2005年12月;
(3)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3月17日;
(4) 《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
1.3.5 批复文件及其它
(1) 《佛山市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4 环境功能区区划
1.4.1 水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废水经处理达标后经专用管道排至高明河。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粤府函[1999]553号)。规定高明河上游(托盘顶至明城敬老院)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高明河下游(三洲新桥至入海口)亦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而高明河中段(明城敬老院至三洲新桥)则定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详见表1.4-1。项目周围水环境功能区划图见附图。
表1.4-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 单位:mg/L,水温、pH值、粪大肠菌群除外
序号 项目 Ⅱ类标准 Ⅲ类标准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度≤1、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H值 6~9
3 化学需氧量(CODCr) ≤15 ≤20
高锰酸盐指数 ≤4 ≤6
4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3 ≤4
5 溶解氧(DO) ≥6 ≥5
6 氨氮(NH3-N) ≤0.5 ≤1.0
7 总磷(以P计)(TP) ≤0.1 ≤0.2
8 石油类 ≤0.05 ≤0.05
9 铜 ≤1.0 ≤1.0
10 锌 ≤1.0 ≤1.0
11 氟化物 ≤1.0 ≤1.0
12 砷 ≤0.05 ≤0.05
13 铅 ≤0.01 ≤0.05
14 硒 ≤0.01 ≤0.01
15 氰化物 ≤0.05 ≤0.2
16 挥发酚 ≤0.002 ≤0.005
17 硫化物 ≤0.1 ≤0.2
18 六价铬 ≤0.05 ≤0.05
19 镉 ≤0.005 ≤0.005
20 汞 ≤0.00005 ≤0.0001
21 LAS ≤0.2 ≤0.2
22 粪大肠菌群数 ≤2000 ≤10000
注:水温的单位为℃、pH值无量纲、粪大肠菌群个/L。
1.4.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2)本项目所在地属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及2000年1月6日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4-2。
表1.4-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标准
项 目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mg/m3) 选用标准
二氧化硫
SO2 年平均 0.0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及2000年1月6日修改单)二级标准
日平均 0.15
1小时平均 0.50
二氧化氮
NO2 年平均 0.08
日平均 0.12
1小时平均 0.24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年平均 0.10
日平均 0.15
H2S 1小时平均 0.01 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NH3 1小时平均 0.2
1.4.3 声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所在地属于城镇混合住宅用地,位于交通干道一侧。根据当地的规划,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详见表1.4-3。
表1.4-3   《声环境质量标准》(2008)  单位:等效声级Leq[dB(A)]
声功能区类别 适用地带范围 昼间 夜间
4a 交通干线两侧 70 55
1.4.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底泥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见表1.4-4。
表1.4-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kg
项目 二级 三级
pH <6.5 6.5~7.5 >7.5 >6.5
镉     ≤ 0.30 0.30 1.0
汞     ≤ 0.30 0.50 1.0 1.5
砷 水 田 ≤ 30 25 20 30
旱 地 ≤ 40 30 25 40
铜 农田等≤ 50 100 100 400
果 园 ≤ 150 200 200 400
铅     ≤ 250 300 350 500
铬 水 田 ≤ 250 300 350 400
旱 地 ≤ 150 200 250 300
锌     ≤ 200 250 300 500
1.4.5 项目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
该建设项目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范围如表1.4-5所列。
表1.4-5 项目拟选址环境功能属性
序号 功能区区划名称 评价区域所属类别
1 水功能区 高明和,II、Ⅲ类水环境功能区
2 环境空气功能区 环境空气二类区
3 环境噪声功能区 4a类区
4 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风景保护区 否
6 水库库区 否
7 城市污水集水范围 是,第二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9 是否敏感区 否
1.5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5.1 污染控制
(1)项目集污范围内的所有废水均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严格值排放,减轻本项目的排水对高明河水质的影响。
(2)重点对项目的废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废气排放控制,使之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二级标准,使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不因项目的建设而造成不良影响。
(3)严格控制项目主要噪声源对本项目所在区域可能带来的影响,使声环境质量达到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要求。
(4)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必须合理收集存储并委托相关单位处置,确保处置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
1.5.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项目拟选址地理位置,主要环境敏感点如表1.5-2所示,主要敏感点分布情况见附图。
表1.5-2 主要环境敏感点
序号 环境敏感点 方位 距项目边界 规模 敏感因素
1# 下泽村 W 2000m 1089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2# 白梅村 NW 1000m 185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3# 尼教村 W 1000m 1459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4# 石演村 NW 1170m 353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5# 古孟村 NE 1160m 510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6# 良江村 N 1800m 467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7# 黄边村 NE 1400m 320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8# 丹冲村 NE 1500m 256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9# 铁岗村 S 850m 1607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10# 高明碧桂园一期 N 70m 2000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11# 德信实验学校 SE 2049m 1000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12# 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 SE 1250m 2000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13# 高明河中段(明城敬老院至三洲新桥) / / 20m3/s 保持II类水质
14# 高明河下游(三洲新桥至入海口) / / 保持III类水质
1.6 评价标准
1.6.1 质量标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Ⅲ类标准;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
(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1.6.2 排放标准
(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2)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4)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5)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二级标准;
(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各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
注:以上标准中,有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并存的,执行较严的标准。
1.6.3 其它标准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4) 《防洪标准》(GB50201-94);
(5)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6)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表1.6-1 项目执行的废水排放标准限值(摘录)
污染物 pH值 COD BOD5 SS 氨氮
排放限值 6~9 40mg/l 20mg/L 20mg/l 8mg/l
污染物 总磷 总氮 动植物油 石油类
排放限值 1mg/l 20mg/L 3mg/l 3mg/l
表1.6-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摘录)
污染物名称 浓度 无组织排放源厂界标准限值
NH3 mg/m3 1.5
H2S mg/m3 0.06
臭气浓度 无量纲 20
表1.6-3 噪声标准限值(摘录) 单位:dB(A)
时间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施工期 土石方阶段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阶段 各种打桩机 85 禁止施工
结构阶段 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阶段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执行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营运期 噪声限值
GB12348-2008 昼间 夜间
3类标准 65 55
1.7 评价工作等级
1.7.1 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该项目外排废水2万t/d,主要构成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H、COD、BOD5、SS、氨氮、总磷、总氮等,水质中等。纳污水体高明河属中河,纳污河段水质要求为Ⅲ类水质,因此,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的规定,该项目的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
表1-9 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判别表
废水排放量 水质复杂程度 地表水规模 地表水水质级别 评价等级判定
2万t/d pH、COD、BOD5、SS、氨氮、总磷、石油类等,水质复杂程度中等 中河 Ⅲ类 二级
1.7.2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选址为简单地形,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包括硫化氢和氨,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计算这两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表1.7-1 大气评价等级评判表
污染物 硫化氢 氨
C1(mg/m3) C01 P1(%) D10%(m) C1(mg/m3) C01 P1(%) D10%(m)
下风向最大浓度 6.72×10-6 0.01 0.07 — 2.16×10-5 0.2 0.01 —
本项目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最大值为0.07%,该值小于10%,因此,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大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1.7.3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营运期只有水泵和风机等产生的机械噪声,所在区域环境噪声属4a类区,且项目建成后噪声不会明显增加(增加量在3dB(A)以下),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声环境》(HJ2.4-2009)中的有关规定,本建设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定为三级。
1.7.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污水厂建成运行期间,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为外排尾水对高明河干流水生生态的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的规定,本项目影响范围小于20km2,工程建成后对该区域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没有改变或切断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的通道。因此,确定本次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水生生态)为三级。
1.8 评价范围
1.8.1 水环境评价范围
根据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排放去向以及纳污水体的特征,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水环境评价范围为:地表水环境的评价范围为项目纳污水体高明河尾水排放口上游5km至下游5km,共计10km,具体的评价范围见附图。
1.8.2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选址所在地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边长为5km共25km2的范围的矩形内,见附图。
1.8.3 声环境评价范围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4-2009)有关规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边界向外100m的范围。
1.8.4 生态评价范围
本项目主要影响表现为污水处理厂尾水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同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具体的评价范围见附图。
1.9 评价内容和重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结合本项目排污特点和区域环境功能现状要求,本次评价工作内容包括:
(1)调查分析项目影响区域污染源现状以及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通过工程分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对项目选址、厂区平面布置、工艺优劣、清洁生产及出水水质的达标可行性等进行论证,明确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排放量。
(3)预测与分析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地表水、环境空气和声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分析事故类型、影响程度及防范措施。
(5)根据项目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和环境管理的要求,分析并提出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特别注意本项目在当地污染总量控制中的作用。
(7)拟定环境管理、监测及培训计划。
(8)收集并分析公众对该项目的意见。
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本次环评重点包括:
(1)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2)污水处理厂营运期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3)污泥的处理处置措施。
1.10 评价因子
1.10.1 环境现状评价因子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经筛选后,确定的环境现状评价因子为:
(1)地表水环境:水温、pH、DO、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粪大肠菌群、硫化物、六价铬、铜、镉、铅、汞共16项指标;
(2)大气环境:SO2、NO2、PM10、H2S、NH3和臭气浓度共6项;
(3)声环境:连续等效A声级为声环境评价量;
(4)生态环境:水生生物多样性与种群结构、底泥。
1.10.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经筛选后,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
(1)地表水环境:COD、BOD5和氨氮共3项;
(2)大气环境:H2S、NH3和臭气浓度共3项;
(3)声环境:连续等效A声级为声环境评价量;
(4)生态环境:水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包括对水质、水量、水生生物群落的种类、数量等水生生态环境、水景观的影响分析。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及性质
2.1.1 建设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佛山市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2.1.2 建设项目性质
建设项目性质:市政环保工程,属扩建项目。
2.1.3 工程方案及建设内容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将重新规划整合原有处理设施功能,重新规划整合原有处理设施功能,并通过处理设施改造和部分设备更换提升原有生化系统的处理能力。结合纳污区工业尾水比重较大,近期水质冬季月份浓度高的特点,通过原生化池改造使其处理能力提升至3万m3/d,并新建1 座规模1万m3/d生化池。同时按4万m3/d规模统一补充建设沉砂池、二沉池、除臭系统和消毒排水设施,增建2万m3/d 反应沉淀池。改扩建后污水处理主体工艺为:反应沉淀预处理+ANO+硅藻精土辅助工艺,辅助投加硅藻精土以改善污泥性能和除磷和预处理。
2.1.4 建设地点及建设用地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高明大道三洲桥西侧,东北侧为沧江(高明河),规划用地为8.8公顷,一期工程建设用地为1.98公顷,处理规模为2.0万m3d,尾水经内河涌排入沧江。本次工程建设用地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规划控制用地内,根据《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市政(道路、排水)专项规划》第二污水处理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为10.0公顷。本次工程建成后总用地面积为36159.70m2,其中二期工程新增建设用地为16720m2。远期规划建设用地应进一步协调落实。
2.2 建设规模及投资
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通过污水量预测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远景(2020 年后)控制规模为12万m3/d,远期(2020 年)规划规模为10万m3/d,近期(2012 年)规模为4万m3/d。其中: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一期已建规模为2万m3/d,二期增建规模为2万m3/d(其中细格栅及沉砂池、二次沉淀池、生物除臭系统按4万m3/d 规模建设,鼓风机房按4万m3/d 规模更换设备。
本工程的估算总投资为3504.59万元。包含第一部分工程费用2689.2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598.28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834.39万元,安装工程256.61万元。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10.99万元,基本预备费186.0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4.30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中含尾水排放管道工程投资241.8万元。
2.3 项目排水方案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尾水经由附近内河涌排入沧江。根据《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市政(道路、排水)专项规划》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受纳水体为沧江,二期工程实施后,尾水将通过新建尾水排放管排入沧江。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中,规定高明河上游(托盘顶至明城敬老院)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高明河下游(三洲新桥至入海口)亦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而高明河中段(明城敬老院至三洲新桥)则定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规划于三洲新桥下1km处。
2.4 劳动定员
本项目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后规模为ⅴ类二级处理,根据建标[2001]77号文,其劳动定员定额为35人,人员编制如下表所示:
表2.4-1 劳动组织与定员表
人员编制 序号 岗位 产班次 每班人数 定岗人数 占比例
生产人员 25
1 污水处理工段 4 3 12 71%
2 污泥处理工段 2 2 4
3 变配电动力工段 2 1 2
4 中心控制 3 1 3
5 水质化验 1 2 2
6 技术人员 1 2 2
辅助生产人员 4
1 维修 1 2 2 11%
2 环卫与绿化、保卫 (合同工)
4 材料与污泥运输 2
管理人员 6
1 行政领导 厂长 1 18%
副厂长兼总工 1
2 办公室技术管理 2
3 财务 2
合计 35
2.5 总图设计
2.5.1 总平面布置
1. 功能分区
处理厂平面按功能分为厂前区、生产区(包括预处理区、生化沉淀区、污泥处理区)和预留远期发展区,预留远期发展区主要为今后扩建的生产区,各区之间有道路和绿化带相隔。
2. 平面布置
(1) 厂前区
高明第二污水处理厂厂前区住于厂区东北面,厂前区的综合楼包括了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倒班宿舍等用房,是一座多功能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可节省用地、方便管理。综合楼与主要生产建构筑物之间有绿化隔离区,不受厂区污泥、废气的影响,环境优美。
(2) 生产区
一期工程生产区位于厂前区西南侧,从南向北依次为预处理设施,综合设备间,生物处理设施和变配电间。二期工程增建设施除机修间布置于厂区中部变配电间东侧外,其他设施均布置于一期工程西侧。
(3) 厂区出入口
厂区现设有一个主出入口位于厂区东南侧高明大道处,规划远期于厂区西南侧规划路方向新增一个次出入口,主要用于生产运输。
2.5.2竖向设计
厂区室外地坪设计标高为4.5m(黄海高程),厂址位置无地质灾害风险,厂区周边主要水体为高明河,设有电排设施和水利堤防。高明河丰水期控制水位为6.59m(黄海高程),二期工程尾水可自流排放。工艺处理设施竖向规划见工艺流程高程图。单体竖向高程主要受原建处理设施高程、受纳水体水位控制。
2.5.3厂区道路与消防
一期工程厂区道路成支状布置,未有环厂道路,生产区路网较不健全。进厂道路宽15m,主干道宽6m,次要道路宽5m。二期工程根据新增生产设施布置增建道路设施以满足生产、消防要求。
2.5.4厂区给排水
1. 给水
厂区给水由市政提供,来自于高明大道路供水干管。厂区给水主要用于生活、构筑物及设备冲洗、药剂配置、绿化及消防等。每天生产、生活用水量约45m3左右。一期工程进水总管为一根,管径为DN100。二期工程增设一DN150 供水管,厂区给水管网按远期规划,环路布置。
2. 中水回用
污泥脱水机清洗等主要生产用水采用消毒池后的回用水。
3. 厂区雨水
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厂区雨水经道路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厂区雨水管道,然后排入市政雨水管渠。
4. 厂区排水
厂区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构筑物放空水、反冲洗水等经厂内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提升泵站经提升后与进厂污水一并处理。
2.5.5厂区防护与绿化
厂区四周建围墙,厂前区设大门传达室,对厂区进行防护。为了给职工提供优美的工作环境,应充分重视环境的适度绿化和美化,本设计
厂前区是美化绿化的重点。厂前区与生产区建构筑物之间以灌木、花草形成绿化隔离带。其余场地除道路旁植行道树外,其它空坪隙地广种花草树木。


第三章 工程分析
3.1 污水收集范围
佛山市高明区三洲街道区境东部,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西江、沧江二水环抱,高明河、杨梅河围合该片区。区内水网包括三洲大涌及其支流和大南水廊。区内排水体制新建城区为雨污分流制,原建成区主要为雨污合流制,区内污水主要通过合流管渠就近排入内河涌。2002年7月高明沧江工业园正式挂牌成立,高明区工业迅猛发展,佛山海天、本田金属、碧桂园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沧江工业园三洲园区,三洲大涌的纳污压力迅速增大。由于三洲大涌水量少、流速较慢,自净稀释能力小,随着企业的增多及三洲片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滞后,三洲大涌已不堪负荷,发黑发臭相当严重,严重影响了河涌沿岸包括高明碧桂园等地的生活环境及景观,制约经济的发展,而且淤塞亦非常严重,影响排涝,因此整治三洲大涌刻不容缓。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原高明区三洲街道办,即高明河与杨梅河围合的区域,主要包括高明沧江工业园三洲园区、三洲旧城片区及碧桂园商住区,总服务面积约32.35km2。
3.2 服务区范围内现状及规划污水量
3.2.1 现状污水量
3.2.1.1现状人口
根据荷城街道统计数据,纳污区2009年人口数量及分布如下:
表3.2-1  2009年纳污区人口分布统计表
地 名 2009年
户籍人口 暂住人口 总人口
三洲旧城区 3903 9300 13203
沧江工业园三洲片区村委人口 10034 9640 19674
沧江工业园三洲片区企业人口 13500 13500
合计 13937 32440 46377
3.2.1.2排放系数
1. 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
城市污水系统收集的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公共设施污水、工业废水和渗入的地下水。用水量中真正消耗性的用水很少,大部分水使用后变成废水被城市排水系统收集。对于居民生活和公共设施用水,进入排水系统的污水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水的用途与当地污水收集系统的完备程度。美国伊利诺伊州曾对Rockford和Kankakee两个小城市居民生活污水量占生活用水总量的比例进行了现场实测,其结果为88±5%。公共设施用水的污水排放系统与生活用水基本相同。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为80%–90%,排水系统完备的大城市取大值。这与国外的测定结果及采用的数值基本相同。对排水设施相当完备的城区,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宜为85%–90%。村镇及新开发地区,因给排水设施水平与排水系统普及程度都处在发展过程中,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随规划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升高而上升。随着规划年限的延伸,城乡之间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的差额将逐步缩小。在规划污水量预测时,从留有余地的角度出发,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宜按用水量的85%计。
2. 工业废水排放系数
由于工业废水排放量大,因此合理确定工业废水的排放系数尤为重要。规划区范围规划期工业基本属于一类、二类工业区。根据国家标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中规定,城市工业废水排放系数应根据城市的工业结构和生产设备、工艺先进程度及城市排水设施普及率确定。在统计分析资料缺乏时,城市工业废水排放系数应在0.70~0.90范围之内。本规划城市工业废水排放系数取值0.7。
3. 地下水入渗系数
由于高明地区水系发达,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会通过管道和管道附属构筑物渗入管道系统,因此,在城市污水量预测中不可忽视,根据规范要求应予考虑。由于高明地区尚未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缺乏相应的资料,参照佛山市及国外相应的标准,地下水的渗入量按污水量的10%考虑。
4. 给水日变化系数
给水日变化系数应根据当地实测数或给水规范提供的数据确定。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的2.2.6条规定各类城市的日变化系数如下表3.2-2。
表3.2-2 给水日变化系数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1.1~1.3 1.2~1.4 1.3~1.5 1.4~1.8

高明区属一区大城市,给水日变化系数取1.2 。
5.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推荐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一区大城市0.7~1.1万m3/(万人•d),一区中等城市0.6~1.0万m3/(万人•d),一区小城市为0.4~0.8万m3/(万人•d)。
(2)根据三洲片区现状用水量及现状人口核算
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日均用水量×给水日变化系数/总人口=3.44万m3/d×1.2/4.64万人=0.89万m3/(万人•d)
根据核算结果并考虑三洲片区属一区大城市并且工业用地比重较大的特点,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近期(2012年)取0.9万m3/(万人•d),远期(2020年)取1.1万m3/(万人•d)
6. 城市工业用水量指标
根据《三洲片区总体规划图》纳污区工业性质多属于一类工业。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一类工业单位用地用水量指标1.20~2.00万m3/(km2•d)根据三洲片区现状工业用地指标值,结合三洲片区远期工业规划发展特点,参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的规定指标,并结合各企业日益重视节水的因素考虑,确定本次规划区域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1.2万m3/(km2•d)。
7. 人均综合污水量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的一区大城市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290~530L/人•d),结合给水日变化系数、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考虑远期发展并结合与佛山市周边与片区发展目标相类似地区的污水规划参数,确定本次规划区域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为近期(2012年)260 L/(cap•d),远期(2020年)320 L/(cap•d)。
8. 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
表3.2-3 单位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单位性质用地
用水量指标 规划范围用水量指标
R 居住用地(一区大城市) 1.50~2.30 1.10
C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0.50~1.0 0.50
商业金融业用地 0.50~1.0 0.50
教育科研用地 1.0~1.5 1.0
文化娱乐用地 1.0~1.5 1.0
M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1.20~2.0 1.20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25~0.50 0.25
W 仓储用地 0.20~0.50 0.20
T 对外交通用地 0.30~0.60 0.30
S 道路广场用地 0.2~0.3 0.20
G 绿地 0.1~0.3 0.10
3.2.1.3 现状用水量校核
根据用水量数据,三洲片区2009 年日均用水量为3.44 万m3/d;以污水排放系数0.8计算,纳污区现状污水量为2.75万m3/d。按污水收集处理率70%,地下水渗入系数0.1 计算,截至2009 年污水处理规模需求为2.12 万m3/d。
3.2.2规划污水量
3.2.2.1 建设用地
根据《高明区三洲片区总体规划》、三洲片区土地利用现状,纳污区2012年及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如下:
表3.2-4 纳污区近期及远期建设用地一览表
序 号 用地分类 用地面积(ha) 占总用地比例(%)
2012年 2020年 2012年 2020年
1 R 居住用地 314.7 605.2 42.9 45.7
2 C 公共设施用地 11.5 13.4 1.6 1.0

中 C1 行政办公用地 7.0 7.8 1.0 0.6
C3 文化娱乐用地 4.5 5.6 0.6 0.4
3 M 工业用地 403.2 683.3 55.0 51.6
4 U 市政设施用地 4.2 9.9 0.6 0.7
合计 城镇建设用地
(不含公共绿地、道路、广场) 733.6 1325.2 100 100
3.2.2.2规划人口
根据三洲旧办提供数据,三洲旧城改造区域为三洲片区的核心区,参照总体规划指标区内规划人口规模暂拟定为7~9 万人。考虑沧江工业园三洲片区村委及企业人口,参照三洲旧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推算,纳污区2020 年人口总量约为13 万人。2020 年后为16 万人。高明区近年人口增长率约为3%,根据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预测2012年纳污区总人口约5.3 万人,考虑近期三洲片区城市工业园区及商住项目开发建设的速度较快,2012 年污水量计算人口建议取6.9 万人。
3.2.2.3 近期规划污水量预测(2012年)
1.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污水量计算公式如下:污水量=规划人口×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给水日变化系数×污水排放系数×污水收集率×(1+地下水入渗系数)计算过程见表3.2-5。
表3.2-5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近期污水量
当量人口(万人) 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万m3/(万人•d) 日变化系数 污水
排放系数 污水
收集率 地下水
入渗系数 污水量
(万m3/d)
6.9 0.9 1.2 0.8 0.7 10% 3.19
2.不同性质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法
根据三洲片区建设用地按性质进行分类统计,并运用表3-4确定单位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对规划范围污水量进行预测,计算如表3.2-6示。
表3.2-6不同用地性质指标法预测近期污水量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建成
比例 用水量指标m3/(ha.d) 日变化系数 污水排放 污水收集率 地下水入渗系数 污水量万m3/d
系数
居住
用地 605.2 52% 110 1.2 0.85 0.7 10% 1.89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7.8 90% 50 1.2 0.85 0.7 10% 0.019
文化娱乐 5.6 80% 100 1.2 0.85 0.7 10% 0.025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683.3 59% 120 1.2 0.75 0.7 10% 2.33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9.9 42% 25 1.2 0.85 0.7 10% 0.005
合计污水量 4.27
3.2.2.4 远期工程水量预测
1.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污水量计算公式如下:污水量=规划人口×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给水日变化系数×污水排放系数×污水收集率×(1+地下水入渗系数)计算过程见表3.2-7。
表3.2-7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远期污水量
当量人口(万人) 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万m3/(万人•d) 日变化系数 污水
排放系数 污水
收集率 地下水
入渗系数 污水量
(万m3/d)
13 1.0 1.2 0.8 0.9 10% 8.58
2.不同性质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法
表3.2-8不同用地性质指标法预测远期污水量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建成比例 用水量指标m3/(ha.d) 日变化系数 污水排放 污水收集率 地下水入渗系数 污水量万m3/d
系数
居住
用地 605.2 100% 110 1.2 0.85 0.9 10% 4.67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7.8 100% 50 1.2 0.85 0.9 10% 0.027
文化娱乐 5.6 100% 100 1.2 0.85 0.9 10% 0.039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683.3 100% 130 1.2 0.75 0.9 10% 5.50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9.9 100% 25 1.2 0.85 0.9 10% 0.014
合计污水量 10.25
3.分类水量法
城市污水量=综合生活污水量+工业废水量+其他废水量,经计算城市污水量为9.05万m3/d,分类水量预测见表3.2-9、表3.2-10和表3.2-11。
表3.2-9 远期综合生活污水量预测
规划人口(万人) 人均综合污水量万m3/(万人•d) 污水收集率 地下水入渗系数 污水量万m3/d
12 0.32 0.8 10% 3.38
表3.2-10远期工业废水量预测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
(ha) 用水量指标
m3/(ha.d) 日变化
系数 污水排放系数 污水收
集系数 地下水入渗系数 污水量
万m3/d
一类工业
用地 683.3 130 1.2 0.75 0.9 10% 5.50
表3.2-11 远期其他废水量预测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用水量指标
m3/(ha.d) 日变化
系数 污水排放
系数 污水收集
系数 地下水
入渗系数 污水量
万m3/d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9.9 25 1.2 0.85 0.9 10% 0.017
合计污水量 0.017
4.远期污水量
按照以上几种方法预测污水量汇总见表3.2-12。
表3.2-12 远期设计污水量计算汇总表
方法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不同性质用地指标法 分类水量指标法
污水量
(万m3/d) 8.58 10.25 9.05
综合比较以上几种方法的预测水量,纳污区经济发展现建设规模和规划,考虑到三洲片区工业区比重较大的特点,为适当留有余地,确定2020年的污水处理规模为10.0万m3/d。
3.2.2远景污水量
根据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远景污水量=规划人口×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给水日变化系数×污水排放系数×污水收集率×(1+地下水入渗系数)=16.0×1.1/1.2×0.8×0.9×1.1 = 11.62万m3/d。
3.3工程建设规模
根据污水量预测结果确定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近期2012年污水处理规模为4.0万m3/d,远期2020年污水处理规模为10.0万m3/d。其中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建规模为2.0万m3/d,二期工程增建规模为2.0万m3/d。
考虑纳污区非建设用地较多,为预留发展空间,建议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2020年后远景规模控制为12.0万m3/d。
3.4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
3.4.1进水水质
3.4.1.1 一期工程进水水质
1. 一期工程设计进水水质
根据《佛山市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 万吨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意见,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进水水质如下:
表 3.4-1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进水水质(单位:mg/L)
污染物名称 BOD5 CODCr SS TN TP NH4+N
平均值 180 380 250 - 4.0 30
2. 一期工程进水水量
根据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首期)2007~2010 年运行月报表、日水量水质统计表,高明二污近年实际进水量如下表:
表3.4-2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07~2009)实际进水水质(单位:mg/L)
 月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2007 7446 9413 9420 9063 35342
2008 8706 9132 10331 10390 13731 18250 19033 19782 20032 19733 17762 18734 185616
2009 19714 19148 21059 21514 19525 21566 21631 21728 20900 19990 20040 16932 243747
2010 14916 8078 12729 19573 21500 22300 21058 120154
根据以上进水量数据,并经调查核正,高明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自2008年7月起污水处理量基本达到设计水量,但因区内污水收集管网不健全,除三洲碧桂园一期以及海天大道以东、高明大道以北、三和路以南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已经收集处理外,二污服务区内其他区域污水经一定处理后排入临近河涌致使区内主干河涌三洲大涌污染较严重。现进厂水量中约7000m3/d 来自三洲大涌涌内截污水。此外2010 年部分月份因市政设施施工导致进厂水量有较大波动。
3. 一期工程主要进水水质指标
根据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运行月报表、日水量水质统计表,高明二污2008~2010 月均及典型月份日均主要进水水质见表3.4-6~3.4-8:
2008 年高明第二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受季节降水等因素影响,1~8 月份水质相对较低,COD 139.4~181.1mg/L,BOD5 41.05~58.15mg/L,氨氮 13.40~16.51mg/L,总磷1.61~4.58mg/L;9~12 月份进水浓度对相对较高,COD 211.2~262.0mg/L,BOD5 61.11~88.65mg/L,氨氮16.68~25.95mg/L,总磷6.47~12.17mg/L。
受工业企业生产变动及季节降水等因素影响,2009~2010 年月度水质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09 年1~9 月份进水浓度较低COD 93.8~150.2mg/L,BOD5 29.7~46.5mg/L,氨氮 4.76~17.54mg/L,总磷1.19~7.61mg/L,且相对于2008 年同期,因涌内截污水量增加,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也相对略低;2009 年10 月进水浓度升高,近于2008 年同期进水浓度;2009年11月~2010年3月(2010年2月除外)进水浓度大幅提高,CODcr 348.7~488.4mg/L,BOD5 126.2~200mg/L,氨氮 14.65~31.49mg/L,总磷6.39~18.57mg/L,明显高于2008 年同期进水浓度。
             3.4.1.2 二期工程进水设计水质
高明第二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主要由工业企业尾水与综合生活污水组成,因此进水水质主要受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标准、区内综合生活污水水质、环境监管力度和管网完善程度影响。本次工程进水水质主要依据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水量比重与水质、生活污水水量比重与水质加权平均计算后,参照高明二污近年实际进水水质变化情况确定。根据现状相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建设情况及污水量预测数据,高明第二污水处理厂工业尾水水量比重近期(2012 年)约为75%,远期约为51%,现状约为75~80%。
1) 工业尾水水质计算指标选取
高明区荷城街道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考虑区内基本无合成氨、制浆、采矿等企业,根据相关排水标准,综合计算指标选用如下:
表3.4-9 高明区荷城街道工业污水排放水质控制指标(单位:mg/L,pH除外)
污染物名称 BOD5 CODCr SS TP NH4+N
企业排水 ≤20 ≤100 ≤60 ≤1.0 ≤10
2) 综合生活污水水质计算指标选取
生活污水水质与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用水量、以及污水收集方式密切相关。然而,要准确预测污水水质,难度很大。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人均当量法、实测法和类比法进行污水水质论证。
①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6.1.6 条建议,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污染定额一般按20~35 g BOD5/cap•d,35~50 g SS/cap•d 计算。《城镇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第2.2.4 条规定,大城市的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为290~530 L/cap•d,该水量不包括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若污水量按规划给水量的85 %计算并考虑给水日变化系数,则人均综合污水量为205~375 L/ cap•d。根据上述参数计算出BOD5 = 54~171 mg/L;SS = 94~244 mg/L。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 册,建议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质如下表所示。
3.4.2天然水体
根据规划本污水处理厂受纳水体为沧江,《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中,规定高明河上游(托盘顶至明城敬老院)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高明河下游(三洲新桥至入海口)亦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而高明河中段(明城敬老院至三洲新桥)则定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规划于三洲新桥下200m处,排放点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
3.4.3排水水质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和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其水质指标为:
3.5 污水处理方案
3.5.1 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做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污染控制的关键环节,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意义重大。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不但耗资较大,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处理工艺方案的优化选择对确保处理厂的运行性能和降低费用最为关键,因此有必要根据确定的标准和一般原则,从整体优化的观念出发,结合设计规模、污水水质特性以及当地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实可行且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方案,经全面比较后优选出最佳的总体工艺方案和实施方式。
在本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确定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标书规定的排放要求。
2)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3)运行管理方便,运转灵活,并可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调整运行方式和工艺参数,最大限度的发挥处理装置和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能力。
4)选定工艺的技术及设备先进、可靠、成熟。
5)便于实现工艺过程的合理自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费用。
根据上述章节对污水水质的分析,本工程要求的污水处理程度较高,对BOD5、CODCr、SS、TN、NH4+N、TP 去除率要求分别达82~89%、85~91.3%、86~91%、43%、74%、88~94%以上,对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应十分慎重。下面将对各种工艺的特点进行论述,以便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
3.5.6推荐方案
3.4.6.1 方案对比
一、工程量对比
表3.4-22 备选方案工程量对比表



二、运行成本对比
备选方案运行成本对比分别按高浓度进水周期(持续时间4 个月)和低浓度进水周期(持续时间8 个月)核算。
表3.4-23 备选方案运行成本对比表

表3.4-24 备选方案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表

3.4.6.2 推荐方案
根据以上综合对比数据,方案二因A 段曝气池和泵房提升设备充利用原有设施,因此较方案一建设投资减少约118.86 万元,并通过充分发挥A段曝气池作用使运行费用较方案一降低约20.37 万元每年。但存在运行控制较难.、进水浓度波动较大且工业尾水比重高时,原水生物量补充较不利、回流污泥活性保障难度大、B 段进水浓度较难控制、脱氮效果较难保证等缺点。在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差幅度较小的情况下推荐运行管理较方便,处理效果较稳定的方案一为建设方案。
3.6污泥处理方案
污水处理过程中大部分污染物质转化成污泥。生污泥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较高,不稳定,还含有致病菌和寄生虫卵,若不妥善处理和处置,将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对污泥进行处理和处置。
污泥处理及处置的目的是:分解有机物,使污泥稳定化;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卵,达到无害化;降低水分,减少污泥体积,便于运输和处置;尽量避免磷的释放,以免增加污水处理工艺的负担;利用污泥中的资源,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城镇污水处理厂传统的污泥处理流程框图如下图。


图 3-16 污泥处理流程框图
3.6.1污泥量
污水中悬浮物质含量越多、溶解性污染浓度越高、污水的净化率越高,其产泥量也就越多。由于进水水质及处理效率在不断变化,难以精确计算污泥产生量。设计时往往根据有关公式计算污泥产量,再结合生产中污泥产量统计值,确定污泥产量。
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计算1万m3/d规模的剩余污泥产量为1.2 t DS,按80%污泥含水率计,80%污泥含水率污泥量为6吨/天,延时曝气工艺污泥量按计算。本工程水质波动期预处理设施污泥量增加较大,一、二期工程合计污泥量水质波动期为8 吨绝干污泥,正常进水期为4 吨绝干污泥。
3.6.3污泥处理
(1)污泥稳定处理的目的
污泥稳定处理的目的是:
◆ 进一步消解污泥中的有机成分,避免在最终处置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 杀灭污泥中的病菌及虫卵,使之达到无害化。
◆ 减少污泥量,降低后续处理和处置中的费用。
◆ 利于后续脱水处理。
(2)污泥稳定处理工艺
目前污泥稳定的常用工艺是: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热处理、加热干化和加碱稳定。
(3)污泥浓缩脱水工艺比较
污泥浓缩有重力浓缩、机械浓缩两种。
采用重力浓缩会出现污泥中磷的释放,但根据广州市各大污水处理厂的经验,污泥中磷的释放对出水的水质影响不大,重力浓缩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对污泥处理运行起到了良好的容积调节作用,利于污泥脱水机的运行,但重力浓缩效率低、占地面积大,浓缩池的臭气需要处理,增加了除臭设备的容量。
综合分析,在本工程设计中考虑采用机械浓缩方案。
目前常见的脱水机有带式和离心式污泥脱水机2种,它们的比较列于下表。
表3.5-1 带机与离心机技术经济比较表
项 目 带式脱水机械 离心式脱水机械
操作环境 较差,需设排气罩或考虑除臭措施 较 好
噪声 小 较大(88dB(A))
出泥干度 20~25 % 20~25 %
反冲洗水 约10 m3/h,需设加压泵连续冲洗 1 m3,只需开停机时清洗,无需加压
总装机容量 23 kW (2.5 m带宽) 140 kW (转鼓直径Ф630mm)
设备费 23.55万美元/台 31.7万美元/台
占用场地 较大 较小
维护管理运行费用 低 高

从上表中看出,两种机型均可,从操作环境、冲洗水用量省、管理方便、占地省等方面考虑,应选离心机,但其设备价格较高和装机容量较大。从能耗,减少运行费用以及控制投资等方面考虑,应选带式机。在本次方案中,推荐采用带式脱水机。
(4)推荐的污泥处理工艺方案
本工程采用的ANO工艺,剩余污泥可以不经消化而直接进行脱水处理,节省了消化池等设施的基建投资和用地,使得污泥处理系统得以简化,也给今后的运转管理带来方便,并且没有沼气产生,增加了运行安全度。因此本工程推荐采用剩余活性污泥直接进行浓缩脱水的处理方案。
3.6.4 污泥处置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后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污泥,目前对污泥的最终处置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焚烧、填埋和堆肥三种方法。
污泥填埋:污泥卫生填埋是我国目前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主要途径,因为其处理成本相对较低,且较安全可靠,因而被普遍采用。但脱水污泥含水率仍然较高,采用填埋处理方式仍有一定的难度,且渗滤液中的COD、BOD5仍然很高,需要再进行处理,否则易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堆肥:污泥堆肥应是目前城市污泥最终处置应积极开发的主攻方向,将消化污泥再经动态发酵制成颗粒状有机复混肥,重新用于农田,污泥堆肥制成复混肥重新用于农业的前提是上游生产废水必须达标排放,以保证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不超标。
污泥焚烧:污泥焚烧处理污泥具有减容多(70—90%),占地面积小的优点,但其一次性投资巨大,操作管理复杂,且能耗较高,运行费用高,不太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特别是污泥焚烧产生废气中的二噁英(Dioxin),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二噁英(Dioxin)是一类含氯有机化合物的通称,有几百种之多,其中以氯化三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毒性最大,其毒性是氰化钠的130倍,砒霜的900倍。二噁英可通过呼吸系统和食物链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不易分解和排泄,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会产生癌变。据报道,二噁英最重要的来源是垃圾焚烧炉,自然界中95%的二噁英是从焚烧炉的烟囱中散发出来的,由于二噁英很难被降解,为避免二噁英对地球环境的危害,各国政府应对垃圾焚烧采取管制措施,因此污泥焚烧也应受到严格控制,我国污泥焚烧也持慎重态度。
各种污泥处置方式对污泥处理的要求见下表所示:
表3.5-2  污泥处置方式
污泥处置 处理要求 处置原理
还田农用 稳定和无害化
机械脱水含固率20-30%干污泥 按国家标准要求将污泥撒到农田后翻耕,可种草、麦等,但不能种蔬菜、水稻。
卫生填埋 稳定和无害化
机械脱水含固率20-40%干污泥 安全填埋处置
焚烧 机械脱水含固率20-40%干污泥 在焚烧厂和灰渣的安全填埋场

国际上近来趋向农田利用(包括园林绿化)、填埋和污泥焚烧。由于污泥焚烧投资高、运行费用高,国内极少采用。污泥含有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生长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微生物,可改良土壤,避免板结。在国内外污泥农田利用处置被广泛采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施用于农田,污泥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的要求,在施用过程中必须经常对污泥中污染物含量进行监测,确保污泥满足农用要求。
本污水处理厂,高进水浓度周期每天新增绝干污泥约8.0t 左右,根据污水浓度波动周期折算,年新增污泥5400t(含水率80%),纳污区工业废水较多,不宜做为农用。有关部门现已与相关处理单位协商处置协议,因此建议本污水处理厂污泥经相关处置企业进行必要干化处理后卫生填埋(污泥含水率小于60%)。
3.7尾水消毒
3.7.3推荐工艺
通过上述几种方案技术经济综合比较,二氧化氯消毒在建设投资、消毒效果持续性、运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可以充分利用一期工程消毒设备利于减少投资,本工程推荐采用二氧化氯消毒随污水排放口改迁对消毒设施整体改建。
3.8除臭方案
3.8.1除臭必要性
城镇污水处理有较强的臭气产生,产生臭气的主要场所有泵房、格栅、沉砂池等,对工作人员及周围居民的健康带来危害,令人讨压的臭气能使人食欲不振,头昏脑胀、恶心、呕吐和精神上受到干扰,降低土地投资价值导致市场衰退,因此对清远市龙塘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等构筑物进行加盖除臭处理,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污水处理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8.2设计原则
对全厂重点恶臭污染源进行加盖处理。对一些机械设备尽可能采用全封闭的形式,以节省加盖的投资,如粗机械、细格栅、污泥浓缩脱水机。对一些经常需要设备检修维护的场所进行加盖,并保证一定的空间,便于人员的操作维护,该空间内的臭气必须收集后进行除臭处理。分散收集,集中处理。
3.8.4处理标准
采用国家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即:氨 1.0mg/L,硫化氢 0.03mg/L,甲硫醇 0.004mg/L,甲硫醚 0.03mg/L,二甲二硫 0.03mg/L。
3.8.5除臭工艺
在水洗法、活性炭吸附法和微生物脱臭法中,最经济有效的是微生物脱臭法。
生物除臭系统作为一个新型的除臭处理方法,与一般的方法相比,具有应用范围广、去除率高、运行管理方便、运作成本低、维修少、无需使用有害的化学药品、处理后无二次污染、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目前最理想的除臭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本工程推荐采用生物除臭工艺。
3.9 工程污染源分析
3.9.2 运行期污染源分析
3.9.2.1 运营期水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一期工程的建设规模为2.0万吨/日,二期工程扩建至4.0万吨/日,扩建后污水处理主题工艺为:反应沉淀预处理+ANO+硅藻精土辅助工艺,辅助投加硅藻精土以改善污泥性能以达到有效除磷的目的。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使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 标准和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排入沧江(高明河)。根据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可计算出项目尾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表3.9-3。
表3.9-3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物削减(t/a)
项目 特征污染物 BOD5 CODcr SS 氨氮 磷酸盐(以P计) 备注
一期工程 进水浓度(mg/L) 51.3 169.9 221.9 14.2 6.4 2009年统计数据
产生量(t/a) 377.1 1248.9 1631.2 104.6 46.9
排放浓度(mg/L) 9.5 25.8 15.8 1.8 0.6
排放量(t/a) 70.0 189.7 116.1 13.5 4.4
削减量(t/a) 307.1 1059.3 1515.0 91.2 42.5
二期工程新增 进水浓度(mg/L) 140~180 260~460 140~220 20~30 5.0~8.0 水处理量按新增设计规模2万m3/d计算
产生量(t/a) 1033.5 2572 1368.6 219 45.62
排放浓度(mg/L) 20 40 20 8 0.5
排放量(t/a) 146 292 146 58.4 3.65
新增削减量(t/a) 887.5 2280 1222.6 160.6 41.97
3.9.2.2 运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
一、污水处理厂臭气源分析
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废气主要成份为恶臭,恶臭主要在进水泵站、曝气处理及污泥处理等部分产生,恶臭的浓度与充氧、污水停流过程的时间长短、原污水水质及当时气象条件有关。恶臭物质主要有NH3、H2S、甲硫醇、硫化甲基等。
由于恶臭物质的逸出和扩散机理复杂,废气源强难于计算,因此其排放源强采用类比监测确定。本项目利用广州市环科所于2005年10月对广州市开发区东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处理单元的实测数据进行类比,以推算面源源强,恶臭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3.9-4 广州市开发区东区污水处理厂恶臭类比监测结果 (mg/m3)
  污染因子
监测位置 NH3 H2S 甲硫醇
14:00-15:00 15:00-16:00 14:00-15:00 15:00-16:00 14:00-15:00 15:00-16:00
曝气池边(0米) 0.032 0.031 0.001 0.001 未检出 未检出
池下风向20米 0.026 0.025 0.001 0.001 未检出 未检出
下风向50米 0.024 0.023 0.001 0.001 未检出 未检出
注:广州市开发区东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7.5万t/d,纳污范围为广州经济开发区东区及周边开发的工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与本项目类似。
从上表中可知,在各点每次监测中,甲硫醇均为未检出,表明其含量很低,故这里不估算其源强。利用面源模式推算恶臭源强,结果见下表。
表3.9-5 广州市开发区东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源强推算结果
污染物 恶臭污染物初始源强推算值
mg/s kg/h
NH3 6.75 0.0243
H2S 0.163 0.0006
广州市开发区东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7.5万t/d,而本项目一期工程为2万t/d,二期工程新增2万t/d。根据比例法进行推算,可以得出本项目的恶臭污染物的源强,详见下表。
表3.9-6 本项目恶臭污染物产生源强
项目 污染物 恶臭污染物产生源强
mg/s kg/h t/a
一期工程 NH3 1.8000 0.0065 0.057
H2S 0.0435 0.0002 0.001
改扩建后 NH3 3.6000 0.0130 0.114
H2S 0.0869 0.0003 0.003
新增 NH3 1.8000 0.0065 0.057
H2S 0.0435 0.0002 0.001
本项目工程拟采用生物滤池法处理污水厂恶臭气体,下表是国内外部分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系统的处理效率。由表3.9-7可以看出,生物除臭系统去除率一般在94%~99%,本建设工程类比猎德污水处理厂,处理率按照95%进行计算。则本项目建成后,恶臭污染物H2S 和NH3 的排放浓度能满足排放要求,在运行中恶臭的污染物按照达标排放,恶臭污染物排放量见表3.9-8。
表3.9-7 国内外部分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系统的设计规模和处理效率
污水厂 设计负荷 去除率(%) 基质组成
Luenebug污水厂 32.93 99 堆肥、树叶、灌木树枝
广州市猎德污水厂 200 95 混合肥料、聚苯乙烯胶球体、碳、活性
炭、沸石和有机物料
水湾污水厂 73.5 99 树皮、土壤、泥碳块、肥料
Tamarac污水厂 147.6 98 堆肥、木块
Wesstborough污水厂 122.4 94 堆肥、木块
表3.9-8 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t/a)
项目 污染物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一期工程 NH3 0.0065 0 0.0065
H2S 0.0002 0 0.0002
改扩建后 NH3 0.013 0.01235 0.00065
H2S 0.0003 0.00029 0.00002
新增 NH3 0.0065 0.01235 0
H2S 0.0002 0.00029 0
(2)污水厂微生物与气溶胶源分析
污水中存在很多种类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微生物附着在气溶胶上而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用曝气的生物学方法处理污水产生人工气溶胶所致的空气污染尤其值得关注。余贵英等(某污水处理厂空气气溶胶中微生物检测,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9年第9卷第5期)对某日间处理15 万吨的大型污水处理厂露天开放式运作的反应池、污泥浓缩池和厂前区进行了多次的空气气溶胶微生物检测,具体结果见表3.9-9。
表3.9-9 各采样点空气样本中菌落数
采样点 细菌总数(个/m3) 大肠菌群落数(个/皿)
反应池旁 8693 5.3
污泥浓缩池旁 6042 3.5
厂前生活区 4192 1.2
对照点(公园天然湖泊旁) 1481 0
本项目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2万吨/日,二期工程新增处理规模2万吨/日,工艺采用ANO,曝气处理及污泥浓缩时同样是有微生物通过附着在气溶胶上而散发到空气中,气携细菌数可与上述研究文献中的数据类比,本项目曝气池旁的情况可与文献中的反应池旁的类比,本项目污泥浓缩间的情况可与文献中的污泥浓缩池旁的类比。本项目的气溶胶主要逸散点应是曝气池与污泥浓缩间,气携细菌总数与大肠菌落数应比文献中的数据稍大,具体见表3.9-10。
表3.9-10 本项目气携细菌数
气溶胶主要逸散点 细菌总数(个/m3) 大肠菌群落数(个/皿)
曝气池旁 8693 5.3
污泥浓缩间 6042 3.5
3.9.2.3 运营期固体废物产生量分析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污泥、职工的生活垃圾。污泥:污水中悬浮物质含量越多、溶解性污染浓度越高、污水的净化率越高,其产生污泥的量也就越多。由于进水水质及处理效率在不断变化,难以精确计算污泥产生量。设计时往往根据有关公式计算污泥产生量,再结合生产中污泥产量统计值,确定污泥产量。本项目污泥量参照我国现行规范并结合一期工程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计算。
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计算1万m3/d规模的剩余污泥产量为1.2 t,按80%污泥含水率计,80%污泥含水率污泥量为6吨/天,延时曝气工艺污泥量按计算。本工程水质波动期预处理设施污泥量增加较大,一、二期工程合计污泥量水质波动期为8 吨绝干污泥,正常进水期为4 吨绝干污泥。
生活垃圾:按照每日人均1kg 估算,本项目劳动定员定额为35人,则每天产生35kg,年产生量约为12.77t。
3.9.2.4 运营期噪声分析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运行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如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的污水泵、风机、脱水机、空压机的噪声等。根据类比调查,这些设备的噪声源强一般为80~100dB(A)。
污水输送泵房运行时主要为泵站内潜水泵、旋转式固液分离机、作业面潜水泵、柴油发电机组等发出的噪声,根据类比调查,这些设备的噪声源强一般为55~100dB(A)。
3.9.2.5 污染源汇总
表3.8-11 项目污染源汇总表
类型 污染物 扩建前 扩建后 新增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废水
t/a 废水量 7.3×106 0 7.3×106 14.6×106 0 14.6×106 7.3×106 0 7.3×106
BOD5 377.1 307.1 70 1410.6 1194.6 216 1033.5 887.5 146
COD 1248.9 1059.3 189.7 3820.9 3339.3 481.6 2572 2280 292
SS 1631.2 1515 116.1 2999.8 2737.6 262.2 1368.6 1222.6 146
氨氮 104.6 91.2 13.5 323.6 251.8 71.8 219 160.6 58
磷酸盐 46.9 42.5 4.4 92.52 84.47 8.05 45.62 41.97 3.65
废气
t/a NH3 0.0065 0 0.0065 0.013 0.01235 0.00065 0.0065 0.01235 0
H2S 0.0002 0 0.0002 0.0003 0.00029 0.00002 0.0002 0.00029 0
固废
t/a 生活垃圾 12.77 12.77 0 12.77 12.77 0 0 0 0
污泥 2 2 0 4 4 0 2 2 0
合计 14.77 14.77 0 16.77 16.77 0 2 2 0

第四章 区域概况及存在问题(略)
4.3给排水工程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给水工程现状
三洲片区用水主要来自高明区供水公司,三洲旧区及沧江工业园近3年年均用水总量分别为2007年 1055万立方米,2008年 1009万立方米,2009年 1254万立方米。
4.3.2排水工程现状
1. 区内水体环境
三洲片区相对较独立,为高明河、杨梅河围合区域,该片区规划占地面积约 32.35 km2,区内水网包括三洲大涌及其支流和大南水廊。区内排水体制新建城区为雨污分流制,原建成区主要为雨污合流制,区内污水主要通过合流管渠就近排入内河涌。2002年7月高明沧江工业园正式挂牌成立,高明区工业迅猛发展,佛山海天、本田金属、碧桂园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沧江工业园三洲园区,三洲大涌的纳污压力迅速增大。由于三洲大涌水量少、流速较慢,自净稀释能力小,随着企业的增多及三洲片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滞后,三洲大涌已不堪负荷,发黑发臭相当严重,严重影响了河涌沿岸包括高明碧桂园等地的生活环境及景观,制约经济的发展,而且淤塞亦非常严重,影响排涝,因此整治三洲大涌刻不容缓。

图 2-1 三洲大涌今力染整厂河段      图 2-2三洲大涌源头拦坝处下游水质
2. 现状污水量
根据用水量数据,三洲片区2009年日均用水量为3.44万m3/d;以污水排放系数0.85计算,纳污区现状污水量为2.92万m3/d。按污水收集处理率70%,地下水渗入系数0.1计算,截至2009年污水处理规模需求为2.25万m3/d。
3. 现状污水设施
1) 污水处理厂
区内现建有1座污水处理厂 —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高明大道三洲桥西侧,一期工程已建规模为2.0万m3/d,尾水经内河涌排入沧江(高明河)。
2) 污水收集管网
三洲片区污水管网建设仍不完善,一期工程仅开展了三洲大涌截污工程,现状收集范围局限于三洲碧桂园一期以及海天大道以东、高明大道以北、三和路以南区域。其余大部分区域不是未建设污水管线,就是虽然建有污水管线但未能接入污水处理厂。
4.3.3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污水收集系统不健全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服务范围仅限于三洲碧桂园一期以及海天大道以东、高明大道以北、三和路以南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其他区域污水仍就近排入河涌,致使三洲大涌水体环境质量未达到治理要求,现状水质多为劣Ⅴ类,水体污染仍然严重。针对以上问题目前荷城街道正在开展污水收集系统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工作。
2. 污水处理规模已不能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万m3/d,根据用水量数据,三洲片区2009年日均用水量为3.44万m3/d;以污水排放系数0.85计算,纳污区现状污水量为2.92万m3/d。按污水收集处理率70%,地下水渗入系数0.1计算,截至2009年污水处理规模需求为2.25万m3/d。此外根据三洲片区建设规划,近期在建主要工业企业规划用水量约1.08万m3/d,新增污水量约0.8万m3/d,加之其他商住等建设项目的开发,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规模已不能满足污水处理需求,扩建后,将新增2万t/d的处理能力,扩建后日处理污水规模可达4万t/d,届时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有能力接纳海天企业的污水,
第五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1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高明大桥、三洲上社断面均属Ⅱ类水域,三防中心和沧江水闸断面均属Ⅲ类水域。由监测结果可知,三洲上社断面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氨氮、总磷5项指标平水期均略微超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标准,其余指标和断面均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丰水期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总磷4项指标超标,枯水期CODcr、BOD5、总磷、粪大肠菌群超标;表明高明河三洲上社河段已受到一定的有机污染,原因主要为沿途接纳了沧江工业园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致。
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为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环评采用佛山市高明区环境保护监测站2009年对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结果。同时委托广州市建研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对本项目的特征污染物进行补充监测。
由监测结果可知,各常规污染物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的二级标准的要求。
通过对补充监测数据的分析,一期工程曝气池上方对H2S进行7天连续监测的小时浓度均值在0.06mg/m3上下浮动,可以满足无组织排放源厂界标准限值的要求;一期工程曝气池上方监测点位的臭气浓度值远远超过标准限值,由于污水厂西面50m范围内有大型垃圾场,恶臭气体排放量较大,而监测期间多刮西南或西风,对该监测点位影响较大。
位于污水厂西南面的碧桂园一期居住小区靠路边第一排住户同时受到垃圾场下风向的影响,在刮西风较大的时段臭气浓度会出现超标情况,超标倍数为1~2倍,其余时段可以满足要求;H2S和NH3的监测数据可以满足TJ36-79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
铁岗村的监测数据全部满足标准限值的要求。
5.3声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4a类标准的要求,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厂界昼间噪声均能达标,噪声1号测点有超标现象,是水泵运行噪声影响所致。根据检测结果,总体来讲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
5.4底泥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从各测点的污染指数看,除锌超标比较严重,超过二级标准1~2倍以上,评价河段内铜、镉、铅各重金属含量较低,均在二级标准范围内。


第六章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为扩建工程,新增污水处理量20000t/d,项目主要收集高明区三洲街道办区域所产生的污水,即高明河与杨梅河围合的区域,主要包括高明沧江工业园三洲园区、三洲旧城片区及碧桂园商住区的污水。根据工程分析结果,本项目实施后主要污染物的削减率在57.9%~85.2%。本项目实施后对高明河水质的改善情况采用岸边排放的二维稳态混合衰减累积流量模式进行预测分析,以事故排放作为污水未经本项目处理直接排入高明河,以正常排放作为污水经本项目处理后排入高明河,因此,事故排放与正常排放情况下两者的污染物浓度差值可表示为本项目实施前后排入高明河的污染物浓度削减量。
6.1.3 项目运营期水环境改善分析
根据常规监测资料,2009年枯水期高明河各监测断面现状水质见表6.1-21。从表中可以看出,高明河各监测断面的CODcr、BOD5及氨氮均能满足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根据前面6.1.2.5节中污染物浓度削减量分析结果,本项目运营后,预测不同断面处CODcr的岸边削减量为1.24~2.28mg/L、BOD5的岸边削减量为1.18~2.10mg/L、氨氮的岸边削减量为0.223~0.397mg/L,水质污染物削减率从7% 到94%不等,平均削减率41%,水质改善状况明显。
6.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6.2.1恶臭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高明第二污水厂目前未对一期工程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本项目工程拟采用生物滤池法处理污水厂恶臭气体,下表是国内外部分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系统的处理效率。生物除臭系统去除率一般在94%~99%,本建设工程类比猎德污水处理厂,处理率按照95%进行计算。
6.2.1.3恶臭污染物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工程拟采用生物滤池法处理污水厂恶臭气体,从表6.2-4可知,最终污染物集中排放速率为:H2S,0.016kg/h;NH3,0.09kg/h。对比《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表2的限值(H2S,0.33kg/h;NH3,4.9kg/h),污染物排放速率远小于其要求,可见,经除臭装置处理后恶臭污染物排放浓度已经很小,符合相应环境标准。
由于本项目的臭气浓度较低,高明区第二污水厂目前未对一期工程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二期工程建成后仍沿用一期工程的工艺,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量较小,H2S、NH3等臭气的排放量很低(见表6.2-4),因此建成后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现状监测数据目前各等厂外环境敏感点的环境质量均达标,叠加浓度后该项目建成后厂外环境敏感点的环境空气质量仍能达标。
6.2.2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
考虑到本项目大部分臭气经除臭装置收集处理后排放,无组织释放的污染物量已然极少。类比其他污水处理厂相关环评、设计资料,确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距污水处理区域100m。
虽然该项目建成后H2S、NH3等臭气的排放量只有目前排放量的10%,建成后对空气环境质量的效益为正,厂外环境敏感点的环境空气质量仍能达标,但因不能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建议当地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统筹安排。
6.2.3建议
为最大减轻恶臭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除采取生物除臭措施外,还应在厂界处植树造林,在厂区内的污水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在管理区和生活区也应有足够的绿化,绿化面积不宜少于厂区面积的40%。绿化隔离带可选择抗有害气体的植物。
6.3声环境影响分析
由工程分析可知,该项目主要噪声源是各类高噪声设备,包括鼓风机、空压级、污水泵等。本次噪声影响,主要分析污水处理厂运营后厂界四周噪声是否达标。
根据本项目噪声源,利用预测模式计算污水处理厂四周的噪声值,其中背景值取两天测量的平均值计算。预测点选取厂界四周4个监测点,预测结果见表6.3-2。
6.3.3声环境影响分析
佛山市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在设置高噪声设施的机(泵)房门窗关闭和离心鼓风机消声器处于正常状态的前提下,污水处理厂厂界噪声预测值均低于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预测的最大的厂界值达标,表明工程投入运营后,在关闭门窗和工程措施正常的前提下,对厂界外环境影响不大。
6.4固废影响分析
工程分析表明,扩建工程污泥排放量为4t/d(含水率80%)。在污泥处理操作过程中,也会带来恶臭、废水等二次污染,因此,污泥应妥善处理,污泥稳定后应在24小时内运至处置场所,为此,污水处理厂应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应对运输车辆加以密封。
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本项目污泥对环境影响不大。
(2)生活垃圾
运营期有工作人员35人,约产生生活垃圾35kg/d,收集后送交环境卫生部门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不大。


第七章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略)
本项目占地面积32552.92m2,其中二期工程新增建设用地为13150m2,且施工期6个月。施工期间水土流失、噪声、扬尘,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都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八章 公众参与
根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知道本项目的人占41.9%,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宣传。绝大部分公众同意项目选址且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半数以上公众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小,认为他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比较一般。有35.9的公众认为二期工程的建设对高明河的水质有改善作用。
对于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公众认为该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空气污染、影响人群健康、感观不好,此外有50多位公众认为污水厂可能会有事故排放。
同意项目选址的占32.5%,无所谓的占41%,另有24.8%的群众不同意该项目选址,主要为碧桂园一期的住户,反对的关键是臭气的影响,但经协调解释后也表示可以接受该项目的建设。该项目已经得到广大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第九章 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
9.1 水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
9.1.1 区域内污染源控制对策
(1)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必须达到污水处理厂的接管要求后方可进入污水管网。
(2)服务区内的餐饮业污水必经过隔油隔渣处理后进人污水管网。
9.1.2 管网维护措施
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与管网的维护关系密切,应十分重视管网的维护及管理,防止泥沙沉积堵塞而影响管道的过水能力。
(1)污水干管和支管设计中,要选择适当的充满度和最小设计流速,防止污泥沉积。管道衔接应防止泄漏污染地下水和掏空地基,淤塞应及时疏浚,保证管道通畅,最大限度地收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用户尤其是工业排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排放标准,易燃易爆物严禁排人下水管道。
9.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并对主要噪声源进行防噪隔声措施。对室内噪声源做好设备间隔声措施,对室外噪声源加吸声罩,做防震基础等。
(2)厂区内的构筑物应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设备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南面岗背村居民点的位置。
(3)各泵站应作好泵房隔音措施,采用进口的低噪声源强设备,降低噪声,并定期维护设备,保证厂界及泵站边界达到环境功能区区划的要求,避免噪声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9.3 恶臭污染防治措施
恶臭主要产生于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干化池以及提升泵站进水口,防治恶臭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l)各处理设施池体加盖,对臭气进行收集后送生物除臭系统处理。
(2)厂区的污水管设计流速应足够大,尽量避免产生死区,导致污物淤积腐败产生臭气。
(3)污泥经脱水后尽快运至填埋场地填埋,对厂内临时堆场要用氯水或漂白粉液冲洗和喷洒。运送污泥的车辆在驶离厂区前要做消毒处理。
(4)厂区内构筑物应合理布局,使主要产生恶臭的构筑物远离周边的居民点,厂区内要有卫生防护带。
(5)提升泵站的进水池必须加盖及采用地埋式,并在其上面进行绿化,并建有50米的卫生防护带。
(6)种植能吸收恶臭气体的绿化树种,并合理配置。
9.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污泥脱水后的滤液、冲洗水需返回反应池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2)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脱水处理后,成为含水率80%的干污泥饼,然后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应采用密封的车辆,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出现污泥散落或类似的情况发生,对沿途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并建议采用夜间运输的方式。
(3)格栅渣与生活垃圾定期收集后一起送城市生活垃圾场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9.5厂区景观美化、绿化的对策与建议
考虑到绿化对恶臭物质具有吸附作用,以及对厂区噪声的消减作用,要求厂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以达到改善美观、驱味、减污、降噪的效果。
因此,在污水处理厂区周围合理培植乔木、灌木(应以赏花类为主)、草坪相结合的绿化带,树(草)种的选取应为四季常青的种类,四季色彩斑斓的效果。靠近曝气池的树种应为少落叶树,减少落叶飘入池中,影响感观和出水水质。绿化隔离带应不少于三个,并形成较密的树林,有效地阻挡和吸收(吸附)可能产生的恶臭和致病污水微生物气溶胶,以达到最佳除臭、降噪效果。
在厂区内栽种防污绿化植物。作为优良的防污绿化植物应具备以下特点: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具有净化空气的能力;具有对当地自然条件和城市区的适应能力;易繁殖、移栽和管理;有较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和适合卫生要求。建议种植对叶榕(或高山榕)、樟树、构树、夹竹桃、海桐花、油茶和美人蕉,这些种都是具有较好净化能力和抗性的乡土树种,要注意植物净化能力与抗性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才能更好的发挥效力。厂区内干道的两边,也应种植乔、灌、草相结合的行道绿化,形成纵横交错的绿色走廊,美观又遮荫。对建筑物进行垂直绿化,使一些藤本植物爬满建筑物的周围,以绿叶覆盖水泥建筑物,使整个厂区形成一片绿色,增加绿地的面积。
9.6 运行过程中的尾水排放前的消毒方式建议
本工程在污水处理工艺中要求采用消毒技术来最终控制出水水质,综合考虑消毒工艺的占地面积,杀菌效率,危险性,无二次污染等因素,本项目采用紫外线消毒工艺。
9.7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1)健全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编制,实行厂长岗位责任制;组织制定和修改本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执行。
(2)培养全厂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定期检查本单位的各种设备运行情况,杜绝事故发生。
(3)配备专职的化验员,按操作规定对本厂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进行监测,保证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4)因需要暂停运转的,须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和批准。因事故停止运转,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废水排放,并及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章 环境风险分析
污水处理工程运营期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可能出现的突发性和非突发性的事故将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事故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运营期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工程设计提供反馈意见。
10.1环境风险识别
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所选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及整个污水处理厂所建设施的分析,风险污染事故的类型主要反映在污水处理厂非正常运行状况可能发生的原污水排放、污泥膨胀及恶臭物质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风险污染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有以下几方面:
(1)污水管网系统由于管道堵塞、破裂和接头处的破损,会造成大量污水外溢,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2)污水泵站由于长时间停电或污水水泵损坏,排水不畅时易引起污水漫溢。
(3)污水处理厂由于停电、设备损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停车检修等造成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高明河干流,造成事故污染
(4)活性污泥变质,发生污泥膨胀或污泥解体等异常情况,使污泥流失,处理效果降低。
(5)由于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致使污水管道、处理构筑物损坏,污水溢流于厂区及附近地区和水域,造成严重的局部污染。
(6)恶臭气体吸收装置运行不正常。
10.2 环境风险事故分析
针对风险污染事故发生的各类环节,分析风险污染事故发生后对环境的影响方式。污水处理厂一旦发生事故,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健康均可能造成影响。
10.2.1 污水管网系统及泵站风险分析
一般情况下,污水管网不会发生堵塞、破裂和爆炸。发生该类事故的可能原因主要有管网设计不合理、往下水道倾倒大量固体废物和易燃易爆物质等。
污水泵站运行不正常,则大多由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以及设备质量差所致。同时若发生电力故障而造成泵站不能正常运行,污水将不能得到有效地收集,污水将溢流入附近河涌或地下。
本项目排水系统的设计抗震强度为7度,因此地震对污水处理系统的破坏风险较小。在强震时,可能造成污水收集系统毁坏或其它事故,使污水外溢流入就近河涌,对水体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在泵站设计中供电采用双电源设计,电力有保障。机械设备考虑采用进口设备或国产同类产品中的先进产品,并具有较高的自控水平,因此由于电力机械故障造成的事故几率很低。
10.2.2 污水处理厂风险分析
污水处理厂发生事故的原因较多,设计、设备、管理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转不正常。但一般发生污水直排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且容易处理和恢复。
(1)电力及机械故障
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后,一旦出现机械设施或电力故障即会造成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污水事故排放。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活性污泥是经过长时间培养驯化而成的,长时间停电,活性污泥会回缺氧窒息死亡,从而导致工艺过程遭到破坏,恢复污水处理的工艺过程,重新培养驯化活性污泥需很长时间。
本污水处理厂设计中供电采用双电源设计,电力有保障。机械设备选型采用国外先进产品,其自控水平很高,因此由于电力机械故障造成的事故几率很低。
(2)污水处理厂停车检修
在维护污水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维修风险,可能会给维护系统的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健康损害。当污水系统某一构筑物出现运行异常,必须立即予以排除,此时需操作人员进入井下操作;污水中的各类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有毒污染物质会产生劳动安全上的危害风险。
(3)污泥膨胀、污泥解体
正常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污泥指数增高,污泥结构松散,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颜色异变。这就是“污泥膨胀”,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也有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一般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缺乏N、P、Fe等养料,溶解氧不足,水温高或pH较低都容易引起丝状菌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泥不畅易引起结合水污泥膨胀。
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是污泥解体的现象。导致该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有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会使活性污泥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减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伸缩小质密。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浑浊,污泥指数降低等。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会受到抑制或伤害,
净化能力下降或停止,从而使污泥失去活性。
(4)恶臭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
本项目恶臭污染物经抽风收集后经除臭系统集中处理。如果吸收装置运行不正常,易造成恶臭污染物的局部污染。
10.3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0.3.1 污水事故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以上事故类型分析,选择事故时对原污水排放预测对受纳水体的影响。事故发生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此时COD浓度在各预测断面上均有所增加。
10.3.2 恶臭处理设施不正常的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恶臭污染物通过除臭系统,恶臭污染物去除率为95%以上,如果除臭系统运行不正常,易造成恶臭污染物的局部污染。恶臭处理设施不正常时,所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有较严重的影响。
10.4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及对策
根据风险分析,提出防止风险事故措施对策及发生风险事故后的应急措施。
10.4.1 管网及泵站维护措施
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与管网及泵站的维护关系密切。应十分重视管网及泵站的维护及管理,防止泥沙沉积堵塞而影响管道的过水能力。管道衔接应防止泄漏污染地下水和掏空地基,淤塞应及时疏浚,保证管道通畅,同时最大限度地收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水干管和支管设计中,选择适当充满度和最小设计流速,防止污泥沉积。
对于各泵站应设有专人负责,平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进行维修,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污水溢流入附近河涌。
污水管网应制定严格的维修制度,用户应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有关排放标准,特别需加强对所接纳工业废水进水水质的管理,确保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
10.4.2 污染事故的防治措施
污水处理厂的事故来源于设备故障、检修或由于工艺参数改变而使处理效果变差,其防治措施为:
(1)泵站与污水处理厂采用双路供电,水泵设计考虑备用,机械设备采用性能可靠优质产品,最好采用进口产品。
(2)为使在事故状态下污水处理厂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应在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容积上留有相应的缓冲能力,并配有相应的设备(如回流泵、回流管道、阀门及仪表等)。
(3)选用优质设备,对污水处理厂各种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必须选择质量优良、事故率低、便于维修的产品。关键设备应一备一用,易损部件要有备用件,在出现事故时能及时更换。
(4)加强事故苗头监控,定期巡检、调节、保养、维修。及时发现有可能引起事故的异常运行苗头,消除事故隐患。
(5)严格控制处理单元的水量、水质、停留时间、负荷强度等工艺参数,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性。配备流量、水质自动分析监控仪器,定期取样监测。操作人员及时调整,使设备处于最佳工况。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就需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6)加强污水处理厂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7)加强运行管理和进出水的监测工作,未经处理达标的污水严禁外排。
(8)污水泵房应设有毒气体监测仪,并配备必要的通风装置。
(9)除臭系统应加强维护管理,同时为防止除臭系统发生事故,应设一套应急除臭系统备用。
10.4.3污染事故应急措施
(1)成立污水厂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制定事故应急方案
指挥中心负责人由高明区一位领导兼任,成员由高明区的水利、环保和污水厂等单位负责人组成。
(2)报警
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以电话向污水厂负责人报警。
污水厂负责人在接报后立即了解事故情况,及时用电话向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在接报后,立即用电话向各自来水厂和环保部门发出报警,一方面指挥污水厂的抢修工作,另一方面指挥有关工厂、企业等采取停产或其它有效措施,停止或减少污水进入污水厂。
(3)抢险工作
污水厂负责人在向指挥中心报警的同时,启动污水厂应急方案。
水利部门在接报后,应向自来水厂和环保部门通告水文情况以及污水运行情况,协助两部门掌握污水动向。
自来水厂在接报后及时不断地与水利、环保部门保持联系,密切监视污水动向和水质浓度变化,环保部门应根据应急方案规定,设点进行连续监测水质,发现超标后立即关闭水厂取水口,停止取水。
环保部门在实施水质监测,弄清污水污染的范围和程度的同时,还应在现场监督污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协助指挥抢险工作。
10.5污染事故应急方案
污水处理一旦发生停电、设备故障或活性污泥不稳定时,均要进行事故排放。一旦出现事故排放,必须按事先拟定的方案,进行紧急处理,尽快找到事故原因,制定解决办法,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同时需要及时向环保、市政部门报告。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区域的人民政府。
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后,相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者切断污染源。应急方案应包括应急状态分类、应急计划区、事故等级水平、应急防护处理等。其主要内容如下:
(1)总则
(2)风险源概况
详述风险源类型、源强大小及其位置。
(3)紧急计划区
包括开发区、镇区、厂区及村庄。
(4)紧急组织
厂指挥部负责现场全面指挥,专业抢修队伍负责事故或故障进行排除或抢修。
(5)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
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序。
(6)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
配备有关的备用设备,设施与材料。
(7)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联络通讯方式,通知有关方面采取救援行动,对事故现场进行管制,确保抢修队伍及时到达。
(8)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果评估
对较大的事故现场附近的水环境进行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9)应急防护措施
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降低危害。
(10)应急状况终止与恢复措施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迅速恢复污水厂的正常生产运转。
(11)人员培训与演练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有关人员培训与演习。
(12)记录和报告
设置事故专业记录,建档案和专业报告制度,设专人负责管理。
与风险事故有关的各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


第十一章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11.1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通常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方式。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本身就是一项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保工程,工程的建设注重采用成熟的工艺技术和综合利用、闭路循环、化害为利、节约能源与资源等防治污染的环保方针,体现了清洁生产的思想。
11.1.1先进的工艺
拟建项目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减轻区内的水污染现状。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反应沉淀池 + ANO 反应池 + 物化除磷工艺”。并通过辅助投加硅藻精土除磷并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和提高污泥浓度。具有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对进水浓度波动较大且工业尾水比重高的情况能有较大的可伸缩性,运行管理较方便,处理效果较稳定。
11.1.2节能降耗
污水处理厂的电耗主要为污水和污泥处理的电耗,主要耗能设备有提升泵、回流泵等。设计中进水泵房及污泥回流泵房均选用高效节能电机,并在进水泵房等设置变频调速设备,同时采用出水堰自动控制等措施,有效地节能。污泥浓缩脱水机采用带式机械,操作简单,运行自动化程度高,电耗比离心式低。
11.1.3废物的减少和循环利用
厂区内严格实行清污分流,设计了雨水收集管道。本项目自身产生的生活污水、构筑物放空时的污水和排放的上清液等均送往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不直接对外排放,减少了工程本身对环境的污染。改良型氧化沟法污泥的产生量较低,项目产生的污泥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污泥脱水滤带的冲洗采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减少清洁水的使用量。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工艺和设备的选择、能耗的降低、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废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均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11.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本项目属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它将大幅削减区域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附近河涌和高明河的水体环境质量,是高明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一项重要举措。虽然本工程将增加少量恶臭物质和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但其总体的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
11.2.1建设项目扩建前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
佛山市高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纳污范围包括三洲旧城、碧桂园二期、海天二期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该项目建成后新增收集的废水量约为2万吨/天,项目收集后的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经专用管道排至高明河,减轻了附近河涌和高明河的污染负荷。11.2.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
本项目新增废水排放量为2万t/d,尾水排入高明河,尾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严格值。这样,建议本项目外排尾水中的污染负荷为: COD:1.3t/d、NH3-N:0.20t/d。
11.2.3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
本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为NH3和H2S,均不是总量控制因子。项目建成后,将在该区域增加排放NH3:0.65kg/a,H2S:0.02kg/a;因此,建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NH3:0.65kg/a,H2S:0.02kg/a。
11.2.4 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建议
本项目将增加生化污泥产生量2t/a(含水率≦80%),污泥不进行硝化处理,直接浓缩脱水,然后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
本项目建成后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见表11.2-2。
表11.2-2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表
污染物 年排放量
废水量 7.3×106t/a
COD 481.6t/a
NH3-N 71.8t/a
NH3 0.65kg/a
H2S 0.02kg/a
污泥 污泥产生量为4t/a,全部委托处置
本表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供的参考依据,最终核准指标应以当地环保主管部门下达的为准。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略)
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略)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14.1项目概况
荷城街道位于高明区东部,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经运行。但一期工程的现状处理规模仅为2万m3/d,但由于区内管网建设仍不完善,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服务范围仅限于三洲碧桂园一期以及海天大道以东、高明大道以北、三和路以南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其他区域污水仍就近排入河涌,致使三洲大涌水体环境质量未达到治理要求,现状水质多为劣Ⅴ类,水体污染仍然严重。根据《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市政(道路、排水)专项规划》(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2008.8),其根据高明区的地形地势、水体分布,本规划将规划范围划分为四个片区,分别为荷城片区、三洲片区、西安片区、富湾片区并设置4个污水处理系统;三洲污水系统(即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系统三洲污水系统范围为杨梅河以东、高明河以南的区域。考虑到三洲旧城改造、碧桂园二期、海天二期建设等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需要,荷城街道现已加快区内污水管网建设,并拟开展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工作。
通过污水量预测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远景(2020年后)控制规模为12万m3/d,远期(2020年)建设规模为10万m3/d,近期(2012年)建设规模为4万m3/d。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一期已建规模为2万m3/d,二期增建规模为2万m3/d(其中细格栅及沉砂池、二次沉淀池、生物除臭系统按4万m3/d规模建设,污泥脱水间按远期规模建设,鼓风机房及提升泵房按4万m3/d规模更换设备)。本次工程建成后总用地面积为:32552.92m2,其中二期工程新增建设用地为13150m2。均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严格值排放,进入高明河。
14.2 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1)项目区内水环境现状
高明河上游(托盘顶至明城敬老院)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高明河下游(三洲新桥至入海口)亦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而高明河中段(明城敬老院至三洲新桥)则定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由监测结果可知,三洲上社断面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氨氮、总磷5项指标平水期均略微超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标准,其余指标和断面均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丰水期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总磷4项指标超标,枯水期CODcr、BOD5、总磷、粪大肠菌群超标;表明高明河三洲上社河段已受到一定的有机污染,原因主要为沿途接纳了沧江工业园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致。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由监测结果可知,各常规污染物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的二级标准的要求。白梅村由于位于第三污水处理厂的下风向,因此出现H2S超标现象。
通过对补充监测数据的分析,一期工程曝气池上方对H2S进行7天连续监测的小时浓度均值在0.06mg/m3上下浮动,可以满足无组织排放源厂界标准限值的要求;一期工程曝气池上方监测点位的臭气浓度值远远超过标准限值,由于污水厂西面50m范围内有大型垃圾场,恶臭气体排放量较大,而监测期间多刮西南或西风,对该监测点位影响较大。
位于污水厂西南面的碧桂园一期居住小区同时受到垃圾场下风向的影响,在刮西风较大的时段臭气浓度会出现超标情况,超标倍数为1~2倍,其余时段可以满足要求;H2S和NH3的监测数据可以满足TJ36-79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
铁岗村的补充监测数据全部满足标准限值的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4a类标准的要求,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厂界昼间噪声均能达标,泵房位置的监测数据有超标现象,是水泵运行噪声影响所致。根据检测结果,总体来讲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
14.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3.1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本项目运营后,预测不同断面处CODcr的岸边削减量为1.24~2.28mg/L、BOD5的岸边削减量为1.18~2.10mg/L、氨氮的岸边削减量为0.223~0.397mg/L,水质污染物削减率从7% 到94%不等,平均削减率41%,水质改善状况明显。
本项目为扩建工程,新增污水处理量2万t/d,项目主要收集高明区三洲街道办区域所产生的污水,即高明河与杨梅河围合的区域,主要包括高明沧江工业园三洲园区、三洲旧城片区及碧桂园商住区的污水。根据工程分析结果,本项目实施后主要污染物的削减率在57.9%~85.2%。
(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污水厂目前未对一期工程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本项目建成后将会对原有以及新建的产生恶臭的进行生物除臭,恶臭气体收集效率为95%,生物除臭去除效率90%以上。该项目建成后由于采取了除臭措施,H2S、NH3等臭气的排放量只有目前排放量的10%,因此建成后对空气环境质量的效益为正,起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作用。根据现状监测数据目前厂外环境敏感点的环境质量除碧桂园一期在风向不利的情况下偶尔出现超标情况,其余情况均达标;该项目建成后,在不考虑垃圾场的影响下,由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恶臭大幅削减,厂外环境敏感点受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排放的影响将会减弱。
该项目西南面约50米外的碧桂园一期住宅的沿街几栋居民楼不能满足100m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虽然该项目建成后对空气环境质量的效益为正,厂外环境敏感点的环境空气质量仍能达标,但是考虑到垃圾场散发的臭气的累积影响,会对部分碧桂园一期的住户造成影响,建议远期对垃圾场进行搬迁。
(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成后,在设置高噪声设施的机(泵)房门窗关闭和离心鼓风机消声器处于正常状态的前提下,污水处理厂厂界噪声预测值均低于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与现状背景噪声迭加后除1号点外其它预测点仍低于标准值,1号点由于背景值超标导致叠加值超标,表明工程投入运营后,在关闭门窗和工程措施正常的前提下,对厂界外环境影响不大。
(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本污水处理厂高进水浓度周期每天新增绝干污泥约8.0t 左右,根据污水浓度波动周期折算,年新增污泥5400t(含水率80%),纳污区工业废水较多,不宜做为农用。有关部门现已与相关处理单位协商处置协议,本污水处理厂污泥经相关处置企业进行必要干化处理后卫生填埋(污泥含水率小于60%)。
运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35kg/d,收集后送交当地环境卫生部门统一处理。
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本项目污泥对环境影响不大。
14.3.2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①施工扬尘
在整个施工期间,产生扬尘的作业主要有土地平整、打桩、开挖、回填、道路浇注、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干燥地表的开挖和钻孔会产生粉尘,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在大风时,施工扬尘将更严重。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并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
施工扬尘的产生与影响是有时间性的,它随着施工的结束而自行消失。但建设方在建设期应对运输的道路及时清扫和浇水,并加强施工管理,配置工地细目滞尘防护网,采用商品混凝土,同时必须采用封闭车辆运输,以便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②施工机械废气
本项目施工过程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有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等机械都可以产生一定量废气,考虑其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对环境影响较小。
(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预测表明,在离等效声源约300m处土石方阶段、结构阶段及装修阶段能达到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而离等效声源约800m处打桩阶段才可以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的要求。夜间则要到更远处才能达标。
项目选址区位于高明河边,但二期工程距离较近敏感点高明碧桂园一期约100米。施工阶段应考虑噪声对该处敏感点的影响,首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在场界围墙处设置声屏障,尽量降低本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项目建设过程产生水土流失,由地表径流经过施工所产生的裸露地表裹挟的泥沙进入山厦河,破坏水质。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搅拌产生的水泥浆水虽然排放量小;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清洗也将产生少量的废水;雨季时场地地表径流等如直接排入水体,会给水体带来不良影响。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在施工期内持续排放,将对附近高明河的水质造成影响。
(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建筑施工产生的垃圾主要分为两大类,建筑垃圾和弃土。
弃土产生于土石方阶段,包括基坑开挖、挖掘土石方等。挖方产生的土石方可先用于填方,多出部分可用于填平道路和低洼地。
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为657.5吨~1972.5吨,必须由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处置。危险废物交有资质的部门处理,经上述处理措施后,建筑垃圾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约35kg/d,由当地环境卫生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对环境影响不大。
(5)水土流失环境影响评价
在采取较为完备的水土保持措施后(施工期间采取平整、压实、建立沉砂池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水土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量下降很多,其水土流失强度为微度流失,采取较完备的水土保持措施条件下的水土流失量是不采取水保措施时的0.5%。
(6)生态影响分析
该污水处理厂工程占用地块的生态系统简单,植被覆盖率低、生境较差、生物物种较少、外来物种种数和个体数较多、珍稀或特有种类缺乏。所以,工程用地对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在采取环评中要求的生态系统补偿与保护措施后,建设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14.4 公众参与
知道本项目的人占41.9%,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宣传。绝大部分公众同意项目选址且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半数以上公众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小,认为他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比较一般。有35.9%的公众认为二期工程的建设对高明河的水质有改善作用。
对于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公众认为该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空气污染、影响人群健康、感观不好,此外有50多位公众认为污水厂可能会有事故排放。
同意项目选址的占32.5%,无所谓的占41%,另有24.8%的群众不同意该项目选址,主要为碧桂园一期的住户,反对的关键是臭气的影响,但经协调解释后也表示可以接受该项目的建设。该项目正逐渐得到广大公众的支持和理解,建议今后加强与碧桂园一期住户等附近居民的协调解释工作,争取居民支持,建设期和运行期加强监督和监测,一旦发现由于高明区第二污水厂导致的环境质量超标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做好善后工作。
14.5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结论
项目在工艺选择方面考虑了工艺的先进性,并且节省资源、能源等。项目将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废气及噪声源、生活污水均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并通过加强管理使环保设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排污。本报告认为项目基本抓住了可能的清洁生产机会,注重了对生产全过程清洁生产的控制。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处理规模为4万m3/d时,工程排水总量为146万t/a,COD排放量控制指标为481.7t/a。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2万t/d,COD年排放量为189.7t/a,年削减量为1059.3t;本工程建成运行后,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将共计收集处理4万吨污水,COD削减总量为2280.0t/a,较现有工程多削减COD1221t/a,对改善区域地表水水质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对保护饮用水源水质也将起到明显的作用。
14.6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能及时解决水污染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直接经济效益不显著,这是同项目的社会公益性相关联的。
总体而言,该项目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利大于弊。
14.7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1)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施工期 重视对施工期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置,生活污水经过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达到水质标准后排入高明河。
运营期 项目服务区内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本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达标后排入高明河。
建议项目建设要与污水管网的建设同步进行。如在污水管网建好而本污水处理厂尚未建好,或者污水管截污量大于本厂污水处理量的情况下,将对截污管网末端下游的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在污水处理厂建好而污水管网未建好的情况下,该项目将不能正常运营。
严禁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间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高明河。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建议
原则性措施 从设计到施工应充分考虑本地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特点;大面积的破土应尽量避开雨季,要求土建施工在9月到到次年5月进行;合理安排施工单元,减少施工面的裸露时间;优化工程挖方和填方,合理利用挖方;重视全方位、全过程的水保工作;设置相应的资金用于水土保持。
技术性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的采取应十分及时;对流出项目区地表径流全面截流沉砂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其中重点必须在选址各地表水出口处修建临时拦砂坝和沉砂池,在新形成的大型斜坡上面及时设置导流沟,两侧设置排水沟,并保持畅通;沉砂池应定期清理。做好排水导流工作,减轻水流对裸露地表的冲刷;雨季施工时应随时有应急准备;精心设计开挖土方的利用和及时平整、土方工程应分片进行,注意施工后期的水土保持工作。
建议本项目的水土保持交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与建议
施工期 采取洒水湿法抑尘;对项目区各出口应有专人经常打扫路面;场地内临时道路铺设硬地面,实行限速;夏季及大风天气是防护扬尘的重点时段;冲洗出场车辆;运输车辆必须加盖蓬布。
运营期 污水厂采用封闭构筑物,在所有产生臭气的工艺安装抽气设备把臭气输送到生物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臭气去除效率应达90%。
(4)声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施工期 土方工程的挖掘、填埋、平整等工程应将安排在白天;不允许高噪声设备在夜间长时间使用。
运营期 对运营设备,尤其是鼓风机等所在场所进行治理,通过隔音、防振等措施确保场界声环境达标;落实对运营设备噪声治理措施的制度性维护和检查,确保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5)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措施与建议
施工期 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并有防雨棚,多余的挖方立即运走。
运营期 生活垃圾应定点收集后及时处理,避免雨水冲刷;格栅和沉砂,属一般固废,均送入垃圾填埋场填埋;污泥远期送至上洋污泥处理厂处理;管道未投入使用时,由车辆运送至清水河污泥处理厂处理。
14.8工程环境监理和环境管理
(1)监察内容
重点监督施工期水土保持、扬尘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周围路面的清洁、施工噪声治理、施工期生活废水的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等。
检查、跟踪运营期各项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其中重点是恶臭治理设施、噪声治理设施的治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建设。
(2)关于环保验收项目的建议
① 工程设计规模与工艺,工程建设规模与污水处理工艺;
② 试运行阶段的进出水水质、水量、主要污染物去除效率;
③ 工程噪声设备治理、固废处置设施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④ 恶臭气体防护措施及落实情况;
⑤ 工程厂区内初期雨水收集输送设施;
⑥ 固废临时堆场的防淋失、防扬散设施,渗滤液收集与输送设施;
⑦ 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及落实情况。
14.9综合结论
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位于佛山市市高明区荷城街道现状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内,占地13150m2,扩建规模为2万m3/d。污水处理采用反应沉淀池 + ANO 反应池 + 物化除磷,并通过辅助投加硅藻精土除磷并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和提高污泥浓度。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方案,除臭采用生物除臭装置,尾水消毒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后的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严格值排放,即:COD40mg/L,BOD520mg/L,NH3-N8mg/L,磷酸盐(以P计)0.5mg/L,SS20mg/L。
在系统考察、监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工况和区域的特点,本报告对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以及运营期的臭气、噪音对周围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采取严格治理措施后这些环境影响都可以基本得到控制。
本项目建成后大幅度削减了排入高明河的污染物总量,使高明河水体水质得到大幅度改善。
本报告认为:不存在足以影响该项目实施的环境问题,该项目在全面落实其提出的并经过本报告补充的各项环保措施,同时运营期间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后,项目建设从环保方面看是可行的。

 
     
回贴 发新帖 发布小字报
快捷回复 (作者: )
标题
内容
图片连接
(没有可以不填)
FLASH连接
(没有可以不填)

普通板块 已锁定板块 普通帖 热门帖 置顶帖 精华帖 锁定帖 发新贴 查看精华帖 发布小字报
在线人数:人
您的IP地址是:3.138.124.28,操作系统是:ClaudeBot/1.0,浏览器类型:compat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