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江西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南昌市的南部,南昌县城西侧。江西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3月,2006年3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具体规划范围是:东起南高路,西至赣江;北起东莲路、南至南昌市南外环高速。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历经多年的规划建设,其各项经济指标位于江西省工业园之前列,被省、市领导誉为全省最具省活力、最具潜力的园区之一。已经成为南昌地区较有影响的产业园区,为南昌县、市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目前园区的框架已拉开,经济开发区建设已基本形成,五百多家企业已进驻。为有利于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园区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的理念,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于2008年底建设,现已投入运营,处理规模达3万吨/日。 随着小蓝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域的扩大,一批食品饮料、高等院校项目的落户、建设,区域内废水量也逐渐增长。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同步,江西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小蓝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计划二期建设处理规模5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南昌市环保局的具体要求,该项目建设应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南昌市环境保护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建设项目进行详细的现场踏勘和调研,全面开展该项目的环评工作,编制完成了《江西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则 略。 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表2.1-1 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名称 江西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 地点 小蓝经开区中心区东南部,雄溪河西侧,金沙一路东侧,富山三路北侧,详见附图一、附图二 性质 改扩建 2.2建设规模 ⑴项目总投资10987.6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929.44万元(工程费用8986.06万元,其他费用949.79万元,预备费为993.5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 58.16万元。 ⑵本项目为小蓝污水处理厂二期续建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5万m3/d,待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小蓝污水处理厂处理总规模为7.5万m3/d。 2.3选址及总平布置 ①工程选址。项目选址已在一期工程中充分论证,并取得环保批复。由于本项目为南昌市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续建工程,拟建设地点位于一期工程南侧预留用地。二期规划用地约80亩。呈矩形,东西向约171m,南北向约370m。 ②平面布置。根据工艺设计,项目平面分为污水预处理区、生化处理区及污泥处理区,以及办公区等区域。污水预处理区位于厂区北面,生化处理区位于厂区中间,污泥处理区则接物化处理后位于厂区西南面。办公区位于厂区西北角。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一、二,平面布置见附图三,纳污范围见附图四。 2.4工作制度劳动定员 污水提升泵站和污水处理厂365天,主要生产岗位实行“四班三运转”,每班8小时。 根据污水处理厂的需要,参照建设部的规定,充分发挥自动化操作程度高的特点,本着精减机构的原则,二期实施后全厂定员为30人,分为直接生产人员及管理人员。 2.5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概况 2.5.1工程的基本情况 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总投资5196.73万元,日处理规模为3万m3,一期服务范围为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面积为13km2,服务人口7.8万人,主要处理开发区内城市生活污水和一般工业废水。一期工程厂址位于南昌县金沙一路以东、富山二路以南交界处。 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7年10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12个月,于2008年10月投入试运行。 2.5.2污水处理工艺 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采用气浮、SBR工艺、液氯消毒处理污水,污泥处理则采用机械脱水、污泥混合填埋方案。 2.5.3一期工程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2.5.3.1废气 一期废气主要来自进水区(格栅、提升泵房)、生化处理区SBR池和污泥处理区(浓缩、脱水机房)的恶臭气体。 根据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竣工验收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厂界NH3和H2S监测结果分别为0.1044mg/m3、0.0188mg/m3,均小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要求(1.5 mg/m3和0.06 mg/m3),满足达标排放。 考虑到恶臭气体均为低空无组织排放的排放形式,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提出了设置防护距离的要求,根据一期环评批复,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防护距离不小于50m。根据现场踏勘,一期工程防护距离范围内无敏感点。 2.5.3.2废水 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主要服务范围为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经企业预处理后的一般工业废水。区域内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尾水排入雄溪河尾段,经莲塘排渍道入清丰山河。 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试运行以来,据污水处理厂24小时在线监测仪及实验室自测结果及曲线图分析显示,一期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已达饱和。 2.5.3.3噪声 项目噪声主要来自如鼓风机、污泥泵、离心浓缩脱水压滤机等设备噪声。 通过对噪声采取隔声、减震等综合治理措施,本评价引用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验收监测数据(2009年5月)分析。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厂界四周昼间噪声范围值在56~59.05之间,夜间噪声范围值在53.05~54.2之间,对照GB3096-2008中3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可知各监测点监测值均在评价标准以内,满足厂界噪声标准要求。 2.5.3.4固体废物 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主要固体废物为污水处理污泥,据统计,小蓝污水处理厂月均污泥产生量为150t。目前,小蓝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全部运往南昌县岗前村砖厂用于制砖,污泥处理率达100%。 小蓝污水处理厂于2009年7月对厂内产生污泥进行检测分析,对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 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表3中污染物浓度限值,一期污泥检测报告显示(详见附件),小蓝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满足CJ/T289-2008中相关要求,可用于制砖。 3.工程分析 3.1本项目污水水量、水质分析 3.2.1 服务范围 小蓝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南高公路以西、雄溪河以东起步区,雄溪河至金沙四路,为规划至2015年整个小蓝经济开发区,废水收集对象服务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3.2.2 污水水量预测 ⑴工业废水量 通过对在建、拟建企业分析可知,在建、拟建的百余家单位中企业类别较一期,新增了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啤酒、饮料等食品制造企业,以及人口规模较大的学校类项目。因此,根据项目可研分析,选择水量大、影响大、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污水预计排放量调查统计,在建、拟建的主要排水企业中,工业废水排水量预计为2.16万m3/d。 ⑵生活污水量 本项目建成后,规划将规划范围内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纳入二期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据调查,收集范围内分布有观背村、樟溪村、玉岸村、玉沙村、霞山村等村庄,规划至2015年人口将达5万人。综合生活污水量约1.06万m3/d。 ⑶其它污水量 其它污水包括道路、绿化及其它市政用水排水,考虑到南昌市地处南方多雨区域,因此污水量计算中还应考虑受当地土质、地下水位、管道及接口材料等因素引起的雨水及地下水渗入的影响。参照南方同类城市经验,其它污水量估算按综合污水量5%计,因此预测其它污水量约为0.16万m3/d。 综上所述,在建、拟建工业企业污水排放量与区中村生活污水量及其他污水量共计3.38万m3/d。 3.2.3 污水处理厂规模确定 二期总污水预测量合计3.88万m3/d。同时结合小蓝经开区的发展趋势,为后续入驻企业留有发展空间,二期污水处理厂考虑设计规模为5万m3/d。二期建成后,小蓝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将达7.5万m3/d。 3.2.4污水水质预测 合理拟定污水水质指标是进行污水处理厂布局方案、优化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根据本项目纳污范围,污水来源主要为开发区工业废水和纳污范围内的少量生活污水。影响污水水质指标主要为工业废水性质以及污水排放量等因素影响。 为此,本评价根据小蓝经济开发区规划、入区企业性质、污水处理厂一期监测情况,并结合在建项目及国内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综合分析本项目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⑴进水水质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相关规定,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同时结合小蓝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的实际运行情况及专家论证意见,为避免因进水浓度过高而带来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过大问题,小蓝污水处理厂二期设计进水水质中污染物COD、NH3-N指标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的基础上上浮20%,确保出水稳定达标。 因此,加强各企业厂区内的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和管理,使各企业废水排放达到上述的排放要求: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1中标准要求,常规控制指标COD、BOD、SS、NH3-N、TP、pH、色度、硫化物等处理达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要求(有相应行业标准, 的处理达行业标准的三级标准),NH3-N、TP、色度等GB8978-1996中无控制要求的指标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的要求。 综上所述,小蓝污水厂二期设计进水水质如下: CODcr=600mg/L BOD5=220mg/L SS=300mg/L NH3-N =40mg/L TP=8mg/L pH=6~9 色度:80 硫化物=1.0 为确保本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对COD、氨氮、硫化物的控制的有效方法应对园区内各企业废水中废水的治理和管理,使各企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否则,仅依靠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园区内废水进水水质问题。 同时,现阶段,为避免进水硫化物浓度偏高对后续生化处理工序的影响,本评价建议对小蓝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在前段工序充分考虑对硫化物去除,如在混合反应池内加药去除(如铁盐、亚铁盐、高铁盐、双氧水等)。 ⑵出水水质 本项目尾水经雄溪河尾段,排入莲塘排渍道最终入清丰山河。根据南昌县环保局及南昌市环保局下达的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标准,雄溪河、莲塘排渍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清丰山河执行Ⅲ类水质标准。结合项目可研,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即:CODcr≤100mg/L BOD5≤30mg/L SS≤30mg/L NH3-N(以N计)≤25(30)mg/L TP≤3mg/L pH=6~9 色度:40 硫化物=1.0 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3.3污水处理工艺 根据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出指标的要求及南昌县实际情况,污水处理工艺宜选择成熟、稳妥、易于维护管理、运行费用低的工艺。SBR工艺较改良型氧化沟工艺相比同样具有出水水质达标,生物除磷脱氮效果明显的特点,同时其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由于其一座池子的交替运转实现进水、曝气、沉淀和出水,这样大大简化了处理构筑物,占地面积较省。二期工艺鉴于小蓝经济开发区排放污水浓度波动范围较大,需建调节池以均匀污水浓度,因此二期工程建设总用地80.9亩,占用了部分预留用地,根据远景规划,小蓝污水处理厂后续建设可能面临需要再征地的问题。面对用地紧张的情况下,SBR工艺较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占地面积更小;且较氧化沟工艺,SBR 工艺单位能耗较低,运行费用较低;小蓝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采用的是SBR工艺,积累了较多的运行管理经验;同时,考虑根据近年来国内外专家的论证与实际工程的运行情况,SBR工艺是公认的高效、简化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首选工艺。 较上述改良型SBR工艺,因CASS工艺具有好氧/缺氧/厌氧交替运行,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废水以推流方式运行,各反应区则以完全混合的形式运行以实现同步硝化一反硝化和生物除磷等特点,更适应本项目废水处理需求,因此,CASS工艺为本项目推荐方案。工艺流程如下: 加药 污水 粗格栅 沉砂池 调节池 提升泵房 细格栅 混合反应 中间清水池及中途提升泵 化 学 混 凝 CASS池 沉 淀 池 加氯接触池 计 量 井 排 放 加药 加氯 鼓风 污泥浓缩池 污泥槽 污泥脱水机房 泥饼外运 消 毒 图3.3-1 小蓝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3.4污泥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有机物含量较高,很不稳定,并且含有大量的病菌和寄生虫,如不经妥善处理,会引起二次污染。污泥处理的目的是减量、稳定、无害化以及为最终处置与利用创造条件。由于本工程规模小、污泥量少,污泥不经消化直接浓缩脱水,因此污泥处理工艺确定为: 图3.4-1 小蓝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泥处理工艺 本工程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二期续建,污泥经减容、稳定、无害化处理后,将延用一期污泥处置方式,运至南昌县岗前村砖厂制砖。 3.5出水消毒方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应设置消毒设施。污水宜采用紫外线或二氧化氯消毒,也可用液氯消毒。从小蓝污水处理厂SS及色度较高的实际情况考虑,紫外线消毒虽是国家大力推荐的城镇污水处理消毒的方案,但其受水质影响特别大。如果水中的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超过20mg/l或如果水中的混浊度大于5 NTU或色度大于15 NTU时,只要这三者中的一个存在,水的透光率将大大降低。透光率一降低,紫外线杀菌灭毒效果也大幅度地下降,因此,并不适用于本工程。 加氯消毒主要是投加液氯或氯化合物。氯作为一种强氧化剂,由于其杀菌能力强,价格低廉,使用简单,消毒可靠又有成熟经验,是目前污水消毒中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 本工程推荐采用液氯消毒。为防止漏氯事故发生,项目配备了一套漏氯吸收装置,同时安装漏氯报警仪1 台。加氯采用自动投加系统。 3.6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3.6.1废气 本项目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污水处理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恶臭类气味,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生物降解过程产生的一些还原性有毒有害气态物质,经水解、曝气或自身挥发而逸入环境空气,无组织排放。对污水处理厂而言,一般其恶臭污染物的表征因子以NH3和H2S为主。 由于恶臭物质的逸出和扩散机理复杂,废气源强难于计算,因此本评价通过对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恶臭排放进行了实测,类比一期源强分析,本项目恶臭产生部位主要包括进水预处理区的粗、细格栅及提升泵房、生化处理区的CASS池、污泥处理区污泥浓缩池以及污泥脱水间。计算得出本项目各恶臭产生工艺单元的恶臭气体(NH3、H2S)排放污染源强见表3.6-1。 表3.6-1 恶臭污染源强类比分析结果 污水处理构筑物 NH3 H2S 排放浓度(mg/L) 排放速率(kg/h) 排放浓度(mg/L) 排放速率(kg/h) 进水预处理区(提升泵房+格栅) 0.308 0.120 0.019 0.0074 生化处理区(CASS池) 0.233 0.452 0.012 0.0230 污泥处理区(污泥浓缩池与脱水机房) 0348 0.135 0.017 0.0066 3.6.2废水 项目废水主要为污水处理厂尾水,本工程尾水排放量为5万m3/d,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本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3.6-2。 表3.6-2 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项 目 进水 出水 污染物 削减量 (t/a) 处理效率(%) 备 注 浓度 (mg/L) 污染物量 (t/a) 浓度 (mg/L) 污染物量 (t/a) CODCr 600 10950 100 1825 9125 83.33 尾水排放量为5×104m3/d BOD5 220 4015 30 547.5 3467.5 86.36 SS 300 5475 30 547.5 4927.5 90.00 NH3-N 40 730 25 456.25 273.75 37.50 TP 8 146 3 54.75 91.25 62.50 硫化物 1.0 18.25 1.0 18.25 0 0 pH 6~9 6~9 色度 80 40 50 3.6.3噪声 主要为设备噪声,如污泥泵、鼓风机、离心浓缩脱水压滤机等。 3.6.4固体废物 项目建成投产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污泥。 据统计,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规模3万t/d,日均污泥产生量约5t/d。考虑二期处理工艺与一期工艺相似,同属SBR工艺,类比一期污泥产生量计算得,二期污泥产生量为8.3t/d。 4.区域环境现状 4.1自然环境状况 略。 4.2社会环境 略。 4.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4.3.1地表水现状调查及评价 小蓝污水处理厂废水经雄溪河末端流入莲塘排渍道,经莲塘排渍道,进入清丰山河(抚河故道)。为了解雄溪河、莲塘排渍道、清丰山河(抚河故道)的水质现状,本评价委托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于2009年9月24~26日对上述地表水体进行取样监测,水质监测结果对照评价标准可见,雄溪河上游来水水质较好,均能满足功能区划Ⅳ类水域水质标准的要求;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上游200m断面COD、BOD、NH3-N、TP、石油类超标,超标原因主要为:区中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雄溪河该段水体水质较差。 同样,莲塘排渍道(迎宾大道处)断面受雄溪河来水的影响,COD、BOD、NH3-N、TP出现超标,下游(南邓桥)断面水质各指标标准指数均小于1,满足功能区划Ⅳ类水域水质标准的要求。 清丰山河三断面水质较好,均能满足功能区划Ⅲ类水域水质标准的要求。 随着本项目的建成运行及雄溪河整治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环境监管,将逐步改善区域地表水水体水质。 4.3.2环境空气 本次评价委托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于2008.9、2009年9月23~30日对项目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各标准指数均小于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能达到二类功能区划要求。 4.3.3声环境 ⑴现状调查 本次评价委托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于2009年9月23~26日对项目敏感点观背村、雄溪村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观背村、雄溪村现状监测结果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厂界噪声对照GB3096-2008中3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可知各监测点监测值均在评价标准以内,声环境现状良好,满足现状使用功能。 5.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略。 6.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如格栅、提升泵房、CASS池以及污泥处理等)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气体,一般以H2S、NH3为主要表征因子。 6.1.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HJ2.2-2008,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国家环保总局,HJ/T2.2~2008),计算出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由上表6.1-1计算结果可知,最终确定本项目建成后需要设置以进水预处理区(提升泵池+格栅)中心点为起点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90m,以生化处理区中心点为起点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100m,以污泥处理区(污泥浓缩池与脱水机房)中心点为起点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70m。 根据项目平面布置及周边敏感点分布,项目敏感点均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包络线外,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 6.1.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①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最大地面小时浓度预测结果 根据2008年全年逐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各敏感点处污染物H2S和NH3预测值均未出现超标,满足《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 ②HJ2.2-2008导则AERMOD模式,最大地面小时浓度预测结果 采用HJ2.2-2008导则AERMOD预测模式,污染物H2S在距西厂界50m,北厂界50m的网格点上出现超标,预测值为0.0108 mg/L,其余网格点预测值达标;污染物NH3浓度预测值均未出现超标,满足《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 6.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6.2.1污水处理厂尾水正常排放预测与分析 ⑴两污水处理厂正常排放对莲塘排渍道的影响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两污水处理厂尾水正常排放情况下,莲塘排渍道中COD、BOD均未出现超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水质标准要求。可见,对照莲塘排渍道水质现状,项目的建设对莲塘排渍道水质得到大大的改善,尾水正常排放情况下,能确保莲塘排渍道水质达GB3838-2002 Ⅳ类水质标准要求。 ⑵两污水处理厂正常排放对清丰山河的影响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两污水处理厂尾水正常排放情况下,清丰山河COD预测将形成一条长约1000m,宽20m的超标污染带,BOD预测结果表明,两污水处理厂尾水正常排放会形成一条长约2500m、宽30m的超标污染带。 6.2.2污水处理厂尾水事故排放预测与分析 ⑴两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对莲塘排渍道的影响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两污水处理厂尾水事故排放情况下,莲塘排渍道全段中COD、BOD均出现超标,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水质标准要求,其中COD超标污染带宽20m,BOD超标污染带宽40m。 ⑵两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对清丰山河的影响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两污水处理厂尾水事故排放情况下,预测段清丰山河COD、BOD均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可见,事故排放对受纳水体莲塘排渍道、清丰山河水质影响较大,应杜绝事故排放情况的发生。 6.3声环境影响预测 在不采取任何治理措施的情况下,夜间厂界噪声均出现超标,尤其西面厂界受综合设备车间鼓风机的影响,昼间和夜间西面厂界噪声不能达标。经距离衰减,噪声传至各敏感点能达到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后,各厂界噪声均能达到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 6.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投产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污泥,据类比估算本项目污泥产生量为8.3t/d。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要求,对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广污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 根据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运行情况,目前该厂污泥经脱水后运往运往南昌县岗前村砖厂进行制砖。小蓝污水处理厂于2009年7月对污泥进行检测分析,对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 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表3中污染物浓度限值,一期污泥检测报告显示(详见附件),小蓝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满足CJ/T289-2008中相关要求,可用于制砖。 因此,待小蓝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产使用后,项目产生的污泥也将全部运往南昌县岗前村砖厂用于制砖,全部回收利用。 7.清洁生产分析 略。 8.环境风险分析 略。 9.产业政策、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9.1产业政策 略。 9.2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9.3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⑴根据工艺设计,项目平面分为污水预处理区、生化处理区及污泥处理区,以及办公区等区域。污水预处理区位于厂区北面,生化处理区位于厂区中间,污泥处理区则接物化处理后位于厂区西南面。办公区位于厂区西北角。各环节连接得较为紧密。 ⑵厂区内污水处理单元从西往东、由北往南方向布置,各车间布置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布置,最终尾水排放口位于厂区西南角。但是根据项目受纳水体分布,受纳水体位于厂区东面,按照现有平面布置厂区尾水排放口与受纳水体方向不一致,距离较远,需通过较长的管道连接。 ⑶结合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平面布置,二期办公楼位于一期厂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容易对小蓝污水处理厂厂区内部造成影响。 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评价建议,对本项目平面布置作适当调整。在满足本项目处理工艺连续性的基础上,将厂区东面、西面构筑物互相调整。污水预处理区、生化处理区调整至厂区东面,将综合楼、污泥处理区及综合设备间调整至厂区西面,中间水池、沉淀池顺势调整至厂区西面和东面。经上述调整后,一是确保了二期进水与一期进水方向一致,均位于厂区东面,临金沙一路布置,确保了进水的连贯性;二是确保了二期出水位于厂区东面,靠近受纳水体,减少了后期排水管道的建设投入和排水的连贯性;三是调整后的平面布置并不影响二期污水处理工艺的整体运行,污水将由北往南,由西往东顺势进入下一个构筑物的处理;四是综合楼调整至厂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侧下风向,避免了对自身办公区域的影响。且不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连贯性,又从整体上把握了对整个厂区生产运行的控制。 ⑷根据计算结果及厂区平面布置和周边敏感点分布,项目主要产生恶臭的构筑物均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布置于远离周边敏感点位置,根据现场调查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包络线图,平面布置调整前后,项目最近的环境敏感点均可以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 ⑸根据声环境影响预测,由于敏感点距本项目距离较远,项目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 ⑹厂区四周建绿化带,将整个厂区与外环境分割开,既美化了厂区,又起到滞尘降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缓对厂外环境的影响。 综合尾水排水方向、生产、办公区的相互影响,调整后的全厂平面布置,满足工艺、运输、防火和安全等规范要求,各建筑物布置既紧密连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又做到有机分割,互不干扰,调整后项目总图布置分区明确、布置较为合理。 10.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10.1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0.1.1废气 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以及污泥临时堆存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应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防治恶臭污染: ⑴根据大气影响预测可知,本项目恶臭污染物表征因子H2S和NH3浓度预测值在各敏感点处均未出现超标,满足《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 ⑵根据大气环境包络线图可知,项目敏感点均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包络线外,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同时,开发区应严格控制污水处理厂周边规划,在大气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建设长期居住的集中居民住宅。 ⑶加强厂区绿化,设立绿化隔离带。在厂内西周种植高大的树木形成几个绿化隔离带,有效地阻挡和吸收(吸附)可能产生的恶臭和致病污水微生物气溶胶;绿化隔离带树种可选择樟科高大乔木,一方面可以利用樟科植物吸收恶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樟可植物散发的樟脑类物质,杀死由于污水处理产生的细菌和大肠杆菌,使项目附近环境卫生质量得以保证。在时间上,绿化隔离带要提前建设,达到污水厂投产,绿化隔离带成林的要求。 ⑷加强恶臭污染源管理。在格栅、污泥处理的污泥均质、污泥脱水和污泥堆存工艺过程中,易产生恶臭。减少恶臭的主要办法是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操作中加强管理,本评价建议:①格栅加盖板,栅渣输送采用封闭系统;②污泥浓缩参照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将污泥浓缩池设置为半封闭式或对池体加盖处理,减少其恶臭的扩散;③污泥脱水后要及时清运,减少污泥堆存;④对厂内临时堆场要用氯水或漂白粉液冲洗和喷洒。运送污泥的车辆在驶离厂区前要做消毒处理。 ⑸合理布局。厂区内构筑物应合理布局,通过第9.3节平面布置调整后,办公综合楼避开了一期恶臭构筑物对其产生的影响,调整至常年主导风向的侧下风向,减少了污水处理厂对其内环境的干扰影响。同时,根据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易产生恶臭的建构筑物的CASS池设置在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远离周边敏感点,调整后项目平面布置较为合理。本评价建议,在办公区与生产区之间空地加强绿化种植,一方面建立办公区与生产区之间的绿化防护带,另一方面也可美化厂区环境。 10.1.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建成运行后主要噪声源为鼓风机。预测结果可知,在不采取任何治理措施的情况下,受鼓风机噪声影响,项目西面厂界昼间、夜间噪声不能达标。为此,本评价建议,采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在鼓风机进、出风口加装消音器,并增加减震设施,同时建议在综合设备间的鼓风机房安装吸声材料,选用隔声效果较好的门窗。另外,加强厂区和厂界绿化带的建设。通过建筑隔声及绿化隔离带也可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上述综合治理措施,噪声可降低15~20dB(A),根据治理后噪声预测可知,治理后可确保厂界噪声达标,对周边敏感点影响较小。 10.1.3固体废物 根据小蓝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泥检测结果,小蓝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 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中相关要求,可用于制砖。因此,本项目待小蓝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产使用后,项目产生的污泥也将全部运往南昌县岗前村砖厂用于制砖,全部回收利用。固体废物得到妥善的处理后,一般不会对场址周围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0.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略。 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略。 12.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略。 13.公众参与 有55人支持该项目建设,占总调查人数的100%;无人对项目建设无所谓和反对项目建设。该项目已得到广大公众的了解和支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投产运行后,应加强监督管理,重视环境保护,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4.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各类污染物均能够实现达标排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大大改善区域地表水体的水质情况。 因此本评价认为,在严格执行国家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全面贯彻清洁生产的原则,并切实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污染物防治措施,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下,从环保的角度上看,项目建设可行。 (来源:小蓝经济开发区,2009-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