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及全厂升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告)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的相关要求,对即墨市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及全厂升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公众参与信息公示,使项目建设可能影响区域内的公众对项目建设情况有所了解,并通过公示了解社会公众对本项目的态度和建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即墨市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及全厂升级改造工程 项目概况:即墨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即墨市城区南部孙家庄村东南方位。现状总处理能力12万m3/d,分2005、2008年两期建成,现状处理工艺为高效沉淀池+AAC氧化沟+二沉池+ClO2消毒,设计处理出水达到GB18918-2002二级标准。 为满足企业汇水范围内日益增长的污水的处理要求,以及为进一步改善墨水河等入胶州湾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即墨市污水处理厂开展本次三期扩建及全厂升级改造工程,增加污水处理能力3万m3/d,采用二级生化+深度处理工艺,全厂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主要建构筑物包括分点进水倒置A/A/O反应池(纯氧曝气)+平流式二沉池、混合反应池、连续流砂滤池、臭氧接触池、污水提升泵房等。建设位置位于厂区现有工程南侧预留空地上。工程计划投资约6200万元。 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期扩建工程、全厂升级改造工程。三期扩建工程与一、二期生化处理工段平行,拟采用“分点进水倒置A/A/O(Anaerbio-Anoxic-Oxic)生物反应池+平流式二沉池”工艺处理进厂污水,其设计处理能力为3万m3/d。升级改造工程从工艺流程来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一、二、三期工程生化处理工段平行的处理设施,处理工艺与三期扩建工程相同,设计处理能力为2.5万m3/d;第二部分为深度处理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包括污水提升泵房、混合反应池、连续流砂滤池和臭氧接触池。工程运营后,全厂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二)项目运行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及环境保护措施要点 主要污染物:项目运营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经处理后排放的污水;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恶臭;设备噪声;剩余污泥和员工生活垃圾等。 防治措施:经处理后排放的污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要求;项目的主要臭气源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污泥脱水机房及污泥堆棚、储泥池等距离孙家庄在250m左右,在加强管理,正常操作行,项目的恶臭污染影响可控制在污染源的200m范围内,报告建议企业对主要臭气发生源加装臭气收集处理设施,以使项目的运营不会对孙家庄空气环境造成明显影响;项目对噪声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对声源采取减振、消声、隔声等综合治理措施;产生的剩余污泥每天清运,进行安全填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使各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环评报告书结论要点 1 评价结论 1.1 工程分析结论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排水、臭气、设备噪声和固体废弃物,项目对各类污染物计划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最大限度避免污染环境。 项目运营后,尾水排放量15万m3/d,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按照年运行365天,每天24小时计,BOD5、CODcr、SS、NH3-N、TP排放量分别为547.5t/a、2737.5t/a、547.5t/a、273.8t/a、29.2t/a,比现状分别削减766.5t/a、1642.5t/a、766.5t/a、821.2t/a、102.2t/a。 根据对相关污水处理厂的类比调查实测数据,计算项目扩建后臭气物质H2S、NH3产生量分别约3.42kg/a、11.74kg/a;本次新增量分别为0.35kg/a、1.23kg/a。 项目运行过程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泵类、风机和空气压缩机等,新增噪声设备主要是各种潜水泵,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均位于市内或水下,安装时基础减震,运行时水体和建筑物有较明显的隔声效果。 项目运营过程固废主要为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格栅渣、沉砂池泥沙以及员工生活垃圾,扩建后产生量分别约为44322 kgDS/d、1095 t/a、2464t/a、13t/a;本次新增量分别约为4590 kgDS/d、219 t/a、493t/a、2t/a。 1.2 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各厂界处NH3、H2S监测结果均可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表4中二级标准要求。李家西城、孙家庄环境空气中NH3一次浓度均未检出;H2S一次浓度仅在个别时段检出,但浓度值均较小,可满足TJ 36-19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限值要求。 2. 地表水现状调查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墨水河氨氮和总氮超标情况相对严重,其中氨氮仅庙头桥点位不超标;总氮全部监测时段和点位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2.13倍。 3. 地下水现状调查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氨氮和硬度两项指标有超标现象。其中氨氮仅在庙头监测点位存在超标现象;总硬度仅孙家庄点位不超标。 4.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现状项目各厂界处均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标准(昼间/夜间:60/50dB(A))要求;孙家庄处环境噪声可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昼间/夜间:60/50dB(A))要求。 1.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由预测可知,工程营运后,污水处理量增加至15万m3/d,出水达到一级A,其排水口下游张家西城断面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均可满足V类标准的要求,CODcr、TN、NH3-N预测浓度比现状监测浓度还有一定的削减。 即墨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及升级改造完成后,污水处理能力增加,出水水质进一步优化,从污染物减排和墨水河水质改善两方面来讲,正效益均较明显。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次工程主体设施在运行过程中臭气源强较小,工程对环境恶臭影响的贡献主要来自新增污泥。结合上述恶臭影响预测分析,新增污泥恶臭影响贡献较小,项目的建设不会加重对周边大气环境及孙家庄等敏感保护目标的恶臭污染影响。 报告确定扩建后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300m(以项目污泥处置区域为中心)。 3. 噪声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经预测分析,项目营运期各厂界均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区标准(昼/夜:65/55 dB(A))的要求;孙家庄处环境噪声可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要求。 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扩建后,项目营运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员工生活垃圾、格栅渣和泥沙、剩余污泥。生活垃圾、格栅渣和泥沙委托市政部门集中收集后一并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污泥于填埋场安全填埋。项目采取的固废处理措施可以做到无害化、减量化,因此处置方案是可行的,项目产生的各种固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1.4 污染防治措施评价结论 本项目对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各类固体废弃物等采取措施可行、有效,在进一步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措施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1.5 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 综合考虑《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1.6 总量控制 扩建后项目废水排放量为15万m3/d,CODcr排放量为2737.5t/a。 1.7 公众参与 1. 项目媒体公示期间无人对本项目提出意见。 2. 共有25 人、占被调查对象的83.3%,直接赞成本项目的建设,5人表示在环保措施得以落实的情况下同意项目建设,无人反对项目建设,说明公众对本项目的态度是肯定的。 3. 调查对象对本项目建成后的出水水质、污水脱色、臭气处理和污泥去向问题最为重视,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标排放。 2 建议 1、根据现有监测数据,项目现状实际进水可生化性指标BOD5/CODcr>0.3,属于可以生化处理的污水,但生化性并非最佳,主要是由于项目处理的工业废水中大部分为印染废水(碱减量废水),水质变化较大,且含有妨碍生化的有害物质(碱性强、对苯二甲酸等)。考虑远期若工业废水比重进一步加大,废水中不可生物降解和难降解物质(高分子有机物等)的含量也会增加,因此建议企业远期增加污水预处理构筑物(酸化水解法、物理化学法),以去除污水中不利生化的有害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然后再进行后续的生物处理。 2、项目采用的臭氧氧化工艺对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nbsCOD)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产生一些可溶性的有机化合物,进一步氧化或降解将导致SS升高,若远期水质nbsCOD浓度升高,则建议在臭氧接触氧化池后增加一级深度过滤设施,确保出水SS达标。 3、在全厂各污水处理环节有臭气散发的部位全部加装臭气收集系统,至少在主要恶臭产生部位包括:格栅、储泥池、均质池、污泥泵房和脱水机房加装臭气收集系统,并在厂区合适位置建设臭气净化设施,选择如“预洗+生物滤池”工艺将收集的臭气处理后排放。 4、在整个厂区四周种植高大乔木,并特别在上述主要恶臭产生部位加强绿化,种植有臭气吸收能力的植物,进一步减轻恶臭物质向外界的扩散影响。 5、采用封闭车辆运输污泥,减轻运输过程对沿途的臭气影响。 6、为进一步降低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企业在项目平面布置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将高噪声设备布设在远离厂界的位置。 7、在后续扩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规划,预留相应建设用地。 8、建议企业切实落实报告针对各项风险源提出的预防措施,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 9、建议在汇水区进一步加快完善污水管道建设,使污水处理厂的管道收集率进一步提高。 10、建议企业和环境管理部门加强对周边区域地下水的监测。 11、建议项目在后续运营过程中,逐步考虑首先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如利用“污泥厌氧消化技术”,使污泥性质达到稳定后再进行后续利用;建议厂方对污水处理厂污泥用途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找到更为经济的利用方式。 3 综合结论 拟建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如果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等有关环保法规、政策,确保涉及本报告中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认真落实,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并将产生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统一的角度来讲,该项目的选址和建设是可行的。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收集项目影响范围内的民众对项目建设的观点、要求和愿望,公众如果对项目持有异议,请在10日内与项目单位或环评单位进行联系。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与项目单位或环评单位进行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建设单位:即墨市城乡建设局 联系人:李海波 电 话:13791820199 机构名称: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地 址:青岛市京山路15号 邮 编:266003 联系人:范辉 电 话:0532-82890783 传 真:0532-82865401 电 邮:fanhui0818@163.com (来源:青岛市环保局,2010-07-14) “......即墨市污水处理厂开展本次三期扩建及全厂升级改造工程,增加污水处理能力3万m3/d,采用二级生化+深度处理工艺,全厂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主要建构筑物包括分点进水倒置A/A/O反应池(纯氧曝气)+平流式二沉池、混合反应池、连续流砂滤池、臭氧接触池、污水提升泵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