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坪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公示 基本情况 表1 项目名称 重庆市巫山县骡坪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巫山县汇馨环卫清洁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何培龙 联 系 人 李勇 联系电话 18996687160 邮政编码 404700 通讯地址 巫山县司法局六楼 建设地点 巫山县骡坪镇骡坪村 立项审批部门 巫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批准文号 山发改[2013]374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 类别 N7810市政设施管理 总 投 资 2451.62万元 环保投资 98万元 投资比例 3.99% 占地面积 5719.29m2 总建筑面积 69.52m2 年能耗情况 煤 / 万吨,煤平均含硫量 / % 电 万度 油 / 吨 天然气 /万立方米 用水 情况 (万吨) 分 类 年用水量 年新鲜用水 年重复用水 生产用水 / / / 生活用水 / / / 合 计 / / / 1.1项目由来 三峡库区的水质目前多为Ⅱ类,三峡工程已畜水发电,2009年全面建成。库区水流缓,滞流时间长,回水面积大,水体自净能力严重减弱,未经治理的支流污水进入库区。对库区水质的影响是严重的,应以高度重视,库区支流的治理是保护长江三峡水库水质的重要一环,骡坪镇位于长江支流大溪河的上游,城镇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排入受纳水体汇入大溪河,最终汇入长江进入三峡库区。由于目前骡坪镇没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如其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大溪河、汇入长江,将对大溪河和长江水质造成污染。因此骡坪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的建设势在必行。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通知书》渝(巫山)环评通[2013]017号要求,拟建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重庆德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持国环评证乙字第3125号)受巫山县 续表1 汇馨环卫清洁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并在环评人员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掌握充分的资料数据、对有关环境现状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2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重庆市巫山县骡坪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巫山县骡坪镇骡坪村1社。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拟建项目总用地面积5719.29m2,总建筑占地面积69.52m2。拟建项目按远期规模进行设计建设,实际运行时,污水处理量分近期和远期考虑,如下: 近期(2015年):1000m3/d; 远期(2020年):2000m3/d。 另外,拟建项目配套建设污水管网。污水管全线长7529m,管径为d400~d500,其中d400管道全长6987m,d500管道全长40m,架空管全长40m。架空管使用焊接钢管,其余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 服务范围:依据《巫山县骡坪镇总体规划》,本工程服务范围为巫山县骡坪镇的城镇污水。 工程投资:2451.62万元。 劳动制度及定员:年工作约365天,实行3班制,一班8h工作制;劳动定员4人。 建设计划:拟建项目建设工期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总计14个月。 2、工程内容 拟建项目主要包括巫山县骡坪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的建设。主要组成内容详见表1-1。 续表1 表1-1 拟建项目主要组成一览表 工程分类 项目组成 规模及主要内容 备注 主体工程 污水处理厂 处理骡坪镇居民生活污水,采用工艺为“格栅→预沉调节池→厌氧池→预曝气池→二沉池→配水池→人工快渗池→接触消毒池工艺” 按远期规模建设,近期处理规模为1000m3/d,远期处理规模为2000m3/d。 污水管网 污水管全线长7529m,管径为d400~d500,其中d400管道全长6987m,d500管道全长40m,架空管全长40m。架空管使用焊接钢管,其余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 / 公用工程 给水 目前由骡坪镇给水管网供给; / 供电 由骡坪镇供电管网供给 / 辅助工程 综合用房 日常管理,办公 / 检查井 172座 φ700mm 截流井 4座 φ1000mm 跌水井 1座 φ1000mm 环保工程 固废处理 生活垃圾送垃圾填埋场处理 / 污泥进入污泥干化池自然干化使污泥稳 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并运至城市垃圾垃圾填埋场处理 / 储运工程 污泥干化池 1座,地下式钢筋混凝土池,5m×5m×2.5m / 3、主要构(建)筑物 拟建项目主要构(建)筑物见表1-2。 续表1 表1-2 构(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主要参数 结构 形式 单位 数量 设计流量 停留 时间 有效 水深 备注 1 格栅 L×B×H = 4.0m×0.7m×3.5m 钢筋混凝土 座 1 228.75 m3/h / / 栅渣由小车收集,再集中外运。 2 调节池 L×B×H = 12.1m×10.3m×4.5m 钢筋混凝土 座 1 125 m3/h 8 h 4.0m / 3 厌氧池 L×B×H= 8.5m×7.0m×4.5m 钢筋混凝土 座 1 62.5 m3/h 4h 4.2m / 4 预曝气池 L×B×H= 13.4m×7.0m×4.5m 钢筋混凝土 座 1 62.5 m3/h 6h 4.0m / 5 二沉池 L×B×H= 5.9m×5.9m×7 m 钢筋混凝土 座 2 31.25 m3/h 2.5h 2.25m / 6 配水池 L×B×H= 12.1m×3.0m×2.2m 钢筋混凝土 座 1 62.5 m3/h 1h 1.7m / 7 人工快渗池 L×B×H= 13.7m×27.4m×2.3m 钢筋混凝土 座 4 62.5 m3/h / / 单池工作6小时 8 污泥干化池 单格:L×B×H= 4.5m×3.0m×1.5 m 砖混 座 1 / / / 6格 9 接触消毒池 L×B×H= 5.0m×7.8m×3.5m 钢筋混凝土 座 1 50 m3/h 0.5h 1.6m 人工投加成品消毒剂对污水进行消毒 续表1 4、主要机械设备 拟建项目主要机械设备见表1-3。 表1-3 拟建项目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主要规格性能 单 位 数量 备注 一 细格栅、调节池、集水井 1 铸铁镶铜方闸门 L×B=400×400mm,H=4.5m 台 1 2 回转式机械格栅 B=700mm,e=10mm,N=0.55kw,出料口高度≥0.8m,渠深4.5m 台 1 3 潜水泵 Q=45m3/h,H=15m,N=4.0kW 台 2 1用1备 二 预沉调节池、预曝气池 1 薄膜盘式微孔曝气器 Φ260 台 154 配套管道及管件 三 鼓风机房 1 罗茨鼓风机 Q=5.61m3/min,P=58.8kPa,N=11kW 台 2 1用1备 5、污水管网铺设 针对骡坪镇这种山地城镇特点,此次工程设计本着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形地貌特点的宗旨结合现状路网与规划发展要求,总体上沿现状道路及等高线修建污水截流主干管,考虑远期规划,适当预留截污干管,镇区各现状支干管、支管接入污水主干管并最终排入骡坪污水处理厂。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主干管根据地形沿着现状道路或规划道路设置,沿途截流镇区污水。主干管1沿着镇区东侧旅游度假区的现状道路向西侧铺设至仙鹤路,到木材加工厂附近的十字路口处向南沿现状道路铺设至污水处理厂;主干管2以规划区东北侧为起点,沿着迎春路铺设,并在木材加工厂附近接入主干管1;主干管3沿着曙光路向南铺设,在玉水街处接入主干管1;主干管4沿着镇区西侧旅游度假区的现状道路向东北铺设,在木材加工厂附近接入主干管1,详见污水管网平面布置图。 6、给水量预测 根据巫山县骡坪镇的具体情况,采用城镇单位人口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进行平均日需水量的预测。 续表1 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1版)中对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的规定,结合骡坪镇现在实际用水情况和将来的发展考虑,并参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投资[2004]194号),确定2015年及2020年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分别为120L/人•日及170L/人•日。 骡坪镇2011年的城镇人口为10000人,根据骡坪镇最近5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并参考“发改投资[2004]194号文件”分析确定其人口增长率约4%,确定骡坪镇区2015年人口为11699、2020年人口为14234人。2015年、2020年平均日用水量预测。 根据预测人口,2015年、2020年骡坪镇居民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见表1-4。 表1-4 骡坪镇居民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 年份 日均综合日用水量指标 (L/人·d) 规划人口 (万人) 日均综合生活用水总量 (m3/d) 2015 120 1.1699 1404 2020 170 1.4234 2420 7、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的预测是以用水量来推测,采用如下办法推算: 生活污水量=平均日综合用水量×污水折污率×污水收集率; 污水量的预测一般是以用水量来推测的,可采用如下办法推算: 生活污水量=平均日综合用水量×污水折污系数×污水收集率; 根据巫山县骡坪镇的具体情况取折污系数为0.80,同时考虑近期污水收集率0.85,远期污水收集率0.95,则骡坪镇2015年、2020年污水量分别为955m3/d、1840m3/d。 根据以上计算,确定2015年骡坪镇的污水量为1000m3/d,2020年骡坪镇的污水量为2000m3/d。 确定骡坪镇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模: 近期 2015年 1000m3/d 变化系数取2.10 远期 2020年 2000m3/d 变化系数取1.93 续表1 8、进出水质预测 由于各种技术、设备条件和因素的限制,场镇暂不能提供水质监测方面的详尽资料,故本工程设计进水水质主要参照库区同类型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结合骡坪镇具体情况确定。由此确定骡坪镇污水厂设计进水水质如下表。 表1-7设计进水水质 项目 BOD5 (mg/L) COD (mg/L) SS (mg/L) NH3-N (mg/L) T-N (mg/L) T-P (mg/L) 骡坪镇污水处理厂 125 315 200 30 40 3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取决于收纳水体的功能及其环境容量。根据《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要求,本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控制目标采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设计出水水质见表1-8,污染物处理程度见表1-9。 表1-8 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 项目 BOD5 (mg/L) CODcr (mg/L) SS (mg/L) NH3-N (mg/L) T-N (mg/L) T-P (mg/L) 限值 ≤20 ≤60 ≤20 ≤8(15) ≤20 ≤1 表1-9 进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 污染物 进水浓度(mg/L) 出水浓度(mg/L) 去除率(%) COD 315 ≤60 ≥80.95 BOD5 125 ≤20 ≥84.0 SS 200 ≤20 ≥90.0 TN 40 ≤20 ≥50.0 NH3-N 30 ≤8 ≥73.3 TP 3 ≤1 ≥66.7 在拟建项目厂址上游内及下游附近没有水厂取水口或规划水厂取水口。处理后污水排放口在水源保护区外,符合《重庆市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污水排放采用岸边排放形式。评价认为,项目尾水达标就近岸边排放是合理可行的。 续表1 1.3污水处理厂选址方案比较 根据巫山县骡坪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规划,骡坪镇可供污水厂选用的厂址不多。经实地调查,骡坪镇有两处可作为污水厂用地,一处是骡坪村一社(下淌),一处为小槽,详见表1-10。 表1-10 厂址比选 序号 项目 厂址一 厂址二 1 位置 骡坪村一社(下淌) 小槽 2 可利用地形特点 地势较为平坦,可利用地形大 地势较为平坦,可利用地形满足近期要求 3 污水排放 污水排入消水洞 污水排入冲沟 4 交通条件 厂址在现状道路旁 厂址离现状道路较远,厂外道路约500m,道路涉及拆迁 5 拆迁情况 拆迁3户 无拆迁量 6 地质情况 地质情况较好 地质情况较好 7 供水供电 厂址周围有市政设施,供水供电方便 厂址离市政设施较远,供水供电较远 8 对城镇影响 无影响 无影响 9 竖向条件 污水均可自流进入污水厂 污水均可自流进入污水厂 10 管线情况 厂址距离镇区较近,管线较短 厂址距离镇区较远,管线较长 两处待选厂址中,污水均可自流进入污水厂,厂址1和厂址2各有优缺点。厂址1距离镇区较近,供水供电方便,管线相对较短,位于现状道路旁,进厂方便,可用地面积大,需要拆迁3户;厂址2距离镇区较远,管线较长,需修建进厂道路500余米,道路涉及拆迁,厂址供水供电较远,且厂区可用地面积仅满足近期,厂区无需拆迁。 综合考虑,本可研建议采用骡坪村一社(下淌)作为拟建污水处理厂厂址。 续表1 1.4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比选 1、污水处理厂水质分析 (1) 污水成分 拟建项目主要收纳骡坪镇居民生活污水。总体来说,污染物成分较简单,水质相对稳定。 (2) 水量特点 根据给水量预测,拟建项目建设规模的污水近期处理能力为1000m3/d,远期处理能力为2000m3/d。但是受居民生活规律的影响,污水波动大,尤其是昼夜流量变化大。通常在白天的早中晚出现三次水量高峰,其余时段水量很小。 (3) 可生化性分析 拟建项目进水水质的可生化性分析见表1-11。 表1-11 骡坪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点 项目 比值 BOD5/COD 0.44 BOD5/TN 3.5 BOD5/TP 40 根据骡坪镇污水处理的目标及预测的污水进、出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以去除有机物、氨氮和磷为主。 一般认为BOD5/COD>0.4可生化性较好,BOD5/COD>0.3可生化,BOD5/COD<0.3较难生化,BOD5/COD<0.25不易生化。由此可知该污水可生化好,可以采用生化处理工艺。 BOD5/TN(即C/N)比值是判别能否有效脱氮的重要指标。从理论上讲,C/N≥2.86就能进行脱氮,但一般认为,C/N≥3.5才能进行有效脱氮。本工程进水水质C/N=3.5,满足生物脱氮的要求。 BOD5/TP是衡量能否采用生物除磷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该值大于20就能进行生物除磷,比值愈大,除磷效果愈好。本工程进水水值BOD5/TP=40,生物除磷效果好。 续表1 2、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选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即以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以推流的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机理见下表1-12,工艺流程图见图1-1。 表1-12 湿地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机理 反应机理 对污染物的去除和影响 物理 沉降 可沉降固体在湿地及预处理的水解酸化池中沉降去除; 随之,引起BOD、N、P、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的去除 过滤 通过颗粒间相互引力作用及植物根系的阻截作用使可降解及可絮凝固体被阻截而去除 化学 沉淀 磷及重金属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难溶解化合物与难溶解化合物一起沉淀去除 吸附 磷及重金属被吸附在土壤和植物表面,某些难降解有机物也能通过吸附而去除 分解 通过紫外辐射、氧化还原等反应过程,使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或变成稳定性较差的化合物 微生物 微生物代谢 通过悬浮的、底泥的和寄生于植物上的细菌的代谢作用将凝聚性固体、可溶性固体进行分解;通过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氮;微生物也将部分重金属氧化并经阻截或结合而被去除 植物 植物代谢 通过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而去除,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肠杆菌和病原体有灭火作用 植物吸收 相当数量的氮、磷、重金属及难降解有机物被植物吸收而去除 自然死亡 细菌和病毒处于不适宜环境中会自然腐败及死亡 续表1 人工湿地工艺优点是:①能保持全年较高的水力负荷;②若设计合理,运行管理严格、认真,其处理废水效果稳定、有效、可靠;③基建投资低,一般为生物处理的1/3~1/4,甚至1/5;④能耗省,运行费用低,为生物处理的1/5~1/6;⑤运行操作简便,不需复杂的自控系统进行控制;⑥可定期收割作物,如芦苇等是优良的造纸及器具加工原料,芦根及香蒲等还是中药,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可增加收入,抵补运行费用。 (2) 人工快渗处理技术 人工快渗处理技术(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简称CRI),是利用快渗池内人工介质和特殊填料,通过过滤、吸附以及微生物降解等多种作用的相互结合,使得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去除,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目的的一种生态学处理方法,适用于河流污水资源化和生活污水处理。人工快渗处理技术去除污染物的机理见下表1-13,工艺流程图见图1-2。 表1-13 人工快渗处理技术去除污染物的机理 反应机理 对污染物的去除和影响 物理 过滤与吸附 过滤与吸附是人工快渗系统中去除污染物的中间过程,悬浮物、氮和有机污染物质经滤料的过滤、吸附作用,从液相转入固相,而后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去除 化学 反应 在快速渗滤池中掺入少量的特殊填料,废水中的磷与渗滤池内的特殊填料能形成磷酸盐沉淀而去除。 生物 微生物代谢 人工快渗系统采用干湿交替的运转方式,即在各渗池时淹水和落干相互交替。一次淹水和一次落干为一个水力周期。落干期渗池大部分为好氧环境,淹水期渗池为厌氧环境,所以渗池内存在好氧和厌氧状态。系统落干时有明显的硝化过程,淹水期产生反硝化过程氨通过硝化的反硝化的过程得以去除。 续表1 人工快渗工艺优点是:①节省工程投资。②运行费用低。③便于操作,易于管理和维护,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④抗冲击负荷强,可以处理COD小于800mg/L的生活污水;对于污水系统停止运行后,CRI系统在3-5天内即可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3) 工艺比选 根两种工艺路线都简单,不复杂,工艺比选详见1-14。 续表1 表1-14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表 方案 项目 比较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方案一 人工快渗处理工艺 方案二 污水处理厂占地 方案二优 占地面积大 占地面积较小 出水水质 基本相当 达标 达标 营养物去除能力 基本相当 优 优 耐冲击负荷能力 方案二优 优 较优 污泥处理 基本相当 污泥量较少 污泥量较少 污水厂定员(人) 相同 3 3 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 基本相当 一般 一般 运行管理 基本相当 简单 简单 构筑物及机械设备 基本相当 较少 较少 工程投资 方案一优 较低 低 从上表看出,人工快渗工艺与人工湿地法工艺工程无论在总投资、年生产成本还是年运行费用都相差不大,主要根据地形、气温和排水等因地制宜。但人工快渗工艺占地面积更小、抗冲击负荷更高。结合骡坪镇用地紧张的特点,推荐采用人工快渗的处理工艺。 同时根据《重庆市巫山县骡坪镇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确定采用人工快渗的处理工艺。 1.5污泥处置方案 1、污泥处理处置的一般工艺过程 一般的污泥处理工艺过程包括四个处理(处置)阶段: 污泥浓缩——使污泥初步减容,缩小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容积或设备容量; 污泥消化——分解污泥中的有机成分; 续表1 污泥脱水——使污泥进一步减容; 污泥处置——采用某种途径将脱水污泥予以消纳。 2、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的选择 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可采用厌氧消化和好氧稳定,但采用污泥消化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对污水处理设计规模较小,污泥泥龄比较长,污泥性质较稳定,可采用工程投资较省的直接浓缩脱水的污泥处理方式。 污泥脱水——一般采用机械脱水。脱水机械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卧式离心脱水机、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等,根据工程需要采用。 几种常用的污泥机械脱水方式的特点如下:卧式离心脱水机的脱水效果比较好,但是能耗高,同时噪声大,设备比较昂贵;板框压滤机是间歇脱水,若要连续脱水则需多台设备,设备占地面积大;带式脱水机在污水处理厂应用广泛,具有能耗低,噪声小,占地面积小的特点。 此外,污泥处理方式还有自然干化处理,污泥自然干化脱水主要依靠渗透、蒸发和撇除。 污泥处置——污泥最终处置一般可以考虑采用三种方法: A 脱水泥饼用作绿化地基肥; B 将脱水泥饼直接运送至合适的场地,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进行厌氧堆肥,经无害化稳定后,用作农肥; C 将脱水污泥卫生填埋。 此外还有焚烧技术,虽然它具有处理迅速,减容多(70~90%),无害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一次性投资大,操作管理复杂,能耗高,运行费用也高。 推荐采用污泥干化池处理污泥,处理后的污泥外运干化处置。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续表1 1.6尾水消毒方案比选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规定,污水处理厂出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其中紫外线消毒利用电能转化为光能来杀灭细菌,操作简单安全,接触时间短,占地小(不需要30min的接触池),维护简单;液氯消毒需要贮存液氯,管理较简便,操作不安全,可能产生THMS等物质,需建设接触时间30min的接触池,且需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二氧化氯应用范围广,消毒效果好并且具有除臭、脱色等效果,同时产生THMS等致癌物质的机会很少,但是使用强腐蚀性的盐酸,操作系统复杂、同样需建设接触时间30min的接触池。 因拟建项目采用“一级强化+人工快渗”工艺,有关研究表明,人工快渗处理技术不仅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氮和磷等,而且能有效去除一般病原菌、病毒、藻毒素等物质,根据以上方案比较,从运行管理方便及消毒效果的方面考虑,本工程不设专门的污水消毒设施。但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可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采用投加次氯酸钠或漂白粉进行季节性消毒。具体用塑料桶化水重力自然投加的方式,出水作应急消毒处理以达到控制危害病菌的目的。 1.7除臭方案比选 拟建项目污水处理设施中臭气值较大的地方主要是污泥干化池、厌氧池、曝气池及格栅井、调节池等,尤其是污泥干化池是除臭的重点。主要成分为氨气、硫化氢等。 脱臭常见的方法有水清洗和药液清洗法、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土壤脱臭法、燃烧法、填充式微生物脱臭法(生物滤池)等。而微生物脱臭法己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设施中,其运营成本较低,脱臭效果良好。 考虑到本工程厂址位于乡镇的边缘,周边均为河流和山丘,附近的居民住户距离厂址边界50m 以上,均处于卫生防护距离之外,污水处理厂的侧风向,因此拟建项目的恶臭等将对以上几处敏感点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建议在在厂界内外设置绿化带,仅在绿化带内密植高大阔叶乔木和灌木,形成有效的绿色屏障,可以降低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种植一些对空气有净化作用的树木花草,如夹竹桃等,污水处理厂能加盖板的尽量加盖。 续表1 1.8平面布置 该厂总平面布置按近期处理污水1000m3/d,及远期配套设施设计。 根据污水处理工艺特点按功能分区原则化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产区包括:砂滤池及配水池、细格栅、污泥干化池、接触消毒池、快渗池等。管理区包括:综合楼。细格栅布置在厂区北部,进厂管线顺畅,砂滤池及配水池、污泥干化池、接触消毒池顺序布置,污泥干化池旁设置有回车场,方便运输,布置在厂区东侧。用绿化隔开,减少其气味对厂区的影响。生产管理区集中布置在厂区西北面,靠近厂区大门,顺应人流进厂方向,减少生产区对其影响,便于对外联系。将远期生产构筑物集中预留在厂区南部,使一期工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近远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便于远期工程施工。 新建进场道路约18.31m与规划道路相连,在厂区东北侧设一个约4m宽出入口。 1.9公用工程 1、厂区给排水 (1)给水 骡坪镇污水处理厂区内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量约2~3m3/d,由镇区市政管网供给,给水管管径为DN100,管线全长约250m。 (2)排水 污水处理厂内生活污水由厂内污水管道收集,输送至调节池前格栅站,与进厂污水混合一并处理。雨水顺道路自排。 2、供电、照明 本工程污水处理厂采用两路电源,一路由城镇电网就近提供,距离厂区250m左右;一路由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在综合用房设一全厂配电房,内设低压配电室。发电机房与配电房毗邻。内设自备电源,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全厂供电电源电压等级为10kV。高压电源采用LGJ-3×25mm2自架空终端杆引至杆上变压器。在引入处加装跌落式熔断器及避雷器。 电力电缆采用YJV22-0.6/1KV,YJV-0.6/1KV型,控制电缆采用KVV22-0.45/0.75KV,KVV-0.45/0.75KV型。照明网络采用380/220V供电回路供电。办公用房采用直管荧光灯照明。配电线路采用BV-450/750型导线穿阻燃PVC管暗敷。厂区道路及室外照明均用金属高杆灯(光源为高压钠灯)照明。室外照明采用时钟控制开关自动开闭。配电线路采用穿管埋地敷设。 3、通讯 污水处理厂内部及外界的通讯采用电话联络形式,在综合用房主要办公室设电话机 1部。为便于生产管理和调度,在厂区内设置必要的无绳对讲通讯。 4、防雷接地 根据当地地形,结合当地气象资料进行建构筑物防雷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厂区防雷建筑物均属三类防雷建筑物。屋顶设置避雷带,引下线构主筋,防雷接地与电气接地共用接地极,接地电阻R≤10Ω。所有电气设备及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等一律保护接地,接地系统为TN-S系统。移动设备电源采用漏电保护器。 5、消防 厂区内有火灾危险的建筑物及防火等级根据《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附录三定为丙级类。厂区公路宽4.0m,道路净空高度不小于4.5m,污水处理厂出、入口均与厂外道路相连,满足消防车对通行的要求。 续表1 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拟建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5。 表1-15 拟建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 位 指 标 备 注 1 征地面积 m2 5719.29 合8.57亩(含厂外道路) 2 占地面积(围墙内) m2 5079.12 合7.61亩 其中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1570.48 道路广场占地面积 m2 2000.44 绿化面积 m2 1508.20 3 总建筑面积 m2 69.52 4 建筑密度 % 30.92 5 容积率 0.014 6 绿地率 % 29.69 7 厂区大门 座 1 8 围墙长度 m 285 9 厂外道路长度 m 8 10 挡土墙 m 97 11 厂外排水沟 m 143 12 挖方量 m3 2500 13 填方量 m3 3000 主要原辅材料及原有污染情况分析 表2 2.1建设项目原辅材料及年消耗数量: 主要原辅材料名称及年消耗数量见表2-1。 表2-1 主要原辅材料名称及年消耗数量 序号 名称 单位 耗量 备注 1 钢材 t / 施工期 2 水泥 t / 3 锯材 m3 / 4 碎石 m3 / 5 电 万度 14.572 营运期 6 自来水 t/a 3650 2.2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拟建项目位于巫山县骡坪镇骡坪村3社,属于新建项目,项目场区现为未利用地,无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 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1、市政排水设施不健全 骡坪镇区现无完善的排水管网系统,有部分排水暗渠。雨水、污水混流,散排进入镇区内排洪沟,最终进入长江。镇区内无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对河流造成一定的污染。垃圾堆积已造成消水洞垃圾堵塞,镇区排水安全性存在重大隐患。 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表3 3.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水文、资源、植被等): 3.1.1地理位置 骡坪镇位于巫山县东北部,地处渝鄂两省市交界处,镇名以寻骡至坪而得名。东邻湖北巴东县沿渡镇,南界三溪乡,西与两坪乡相连,北依竹贤乡。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110°、北纬30°--31°之间。 3.1.2地形、地质、地貌 骡坪镇境内大部为立体型高山,地势蜿蜒陡峭,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80~2300米,最高点观音顶海拔2300米,最低点芹菜一至三社海拔180米。 3.1.3水文 巫山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均在1000mm以上。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54公里,57条溪河纵横交错。全县水资源总量达38亿立方米,人均理论占有量3500立方米,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制约,开发利用程度低。全县水能蕴藏总量达27.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约5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3万多千瓦。拟建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为长江流域,三峡库区最高蓄水位为175米。 3.1.4气象 骡坪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区高山立体型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多雪。多年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3℃,极端最低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32℃。平均气温年较差25℃。生长期年平均247天,无霜期年平均240天,最长300天,最短220天。 3.2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3.2.1行政区划 巫山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17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辖巫峡镇、大昌镇、庙宇镇、官阳镇、龙溪镇、双龙镇、骡坪镇、骡坪镇、抱龙镇、官渡镇、铜鼓镇等11个镇,两坪乡、曲尺乡、大溪乡、金坪乡、平河乡、当阳乡、竹贤乡、三溪乡、培石乡、笃坪乡等乡,红椿土家族乡、邓家土家族乡等2个民族乡,高塘和龙门2个街道办事处。 续表3 3.2.2社会经济结构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420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1795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54万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6752万元,增长24.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34.6%、58.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6.4、1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5:32.2:44.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3%,比上年上涨5.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4.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7%,衣着类价格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1%,居住类价格上涨3.7%。 3.2.3文教、卫生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征集下达一般科技计划项目35项,下达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1项,投入应用与研发资金50万元。落实13个农业重点科技项目,引进新技术5项、新品种20个;推广实用新技术23项、新品种24个。认真开展科普及科技宣传,发放科技资料、科普图书、科普光碟共计1万余册(份)。组织农、林、畜、医等行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书籍8万余份(册)。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专利申请24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14件、外观设计1件;专利授权6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5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学校260所,其中:普通中学20所,小学237所;专任教师4928人;在校学生95885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8305人,小学在校学生51273人;在园幼儿数12086人,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7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两基得到巩固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92.1%,高中阶段在校生万人平达到336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其中城镇学生占全县学生比例达64.7%。教育的人口聚集效益显著增强,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小学教育质量多样化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中考优生率保持在30%以上,全县普通高中统招录取线超出全市联招线;全县参加高考人数3155人,上线总人数2994人,上线率达94.8%(本科上线率达65.9%),高出全市平 续表3 均上线率20多个百分点。职教中心学生升学上线242人,其中重点本科32 人,名列全市前茅;巫山师范98人参加“3+2”转段高考,上线98人,居全市第一。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图书馆、文化馆、25个乡镇文化站、308个农家书屋、924个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外借点)已完全建成投入使用。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先后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二甲”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速,全年共启动8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完成铜鼓、庙宇等6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村卫生室建设提质,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原则,扎实推进村卫生室分级管理,308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标准化村卫生室累计达109个,合格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县中医院康复理疗科等科室成功创建为市级特色专科,启动治“未病”中心建设,新创建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5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诊室、中药房达标率100%。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参合率)96.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3‰。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34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40人,其中:执业医师(助师)643人,注册护师、护士358人。 环境现状评价 表4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4.1环境质量现状 4.1.1环境空气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有关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划为的相关规定,本工程所在地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一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一级标准。 巫山县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12月11日~12月17日对拟建项目所在地进行监测(巫山环(监)字(2013)第53号),其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 单位:mg/m3 点位 监测 时间 污染物 日均值 日均值 最大浓度占标率% 结果范围 超标率% 最大超 标倍数 1#项目所在地 12.11~12.17 SO2 0.05 0.019~0.031 0 / 62.0 NO2 0.08 0.022~0.029 0 / 36.3 PM10 0.05 0.061~0.071 0 / 142 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点SO2、NO2最大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0%;PM10超标不能满足,主要是周边有建筑施工影响,施工时间有限,影响较小。因此,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能除PM10外,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尚好。 4.1.2地表水 拟建项目主要收纳骡坪镇场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不在拟建项目的服务范围内, 污水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经管道排入项目所在地西侧的溪沟,经过天坑进入大溪沟最终流入长江。目前溪沟被垃圾阻塞,无法监测该溪沟的水质情况。随着重庆市巫山县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整治工作的进行,长江水质将逐步好转。而且拟建项目本身就属于环保工程,工程的建设将有效提高骡坪镇的污水处理效率,大幅减少排入长江的污染物总量。 续表4 4.1.2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有关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相关规定,本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属2类区,应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 巫山县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12月11日~12月12日对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进行监测(巫山环(监)字(2013)第53号),其现状监测统计和评价结果见表4-3。 表4-3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 测点 时间 项目所在区域 昼 夜 范围值 52.4~53.5 43.3~44.3 标准值 ≤60 ≤50 主要声源 社会噪声 监测统计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昼、夜间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 4.2主要环境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4.2.1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位于巫山县骡坪镇骡坪村,属于新建项目,项目场区现为未利用地,无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厂区四周有零星民宅。污水处理站周边500m内无学校、医院、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地理位置祥见附图一、项目所在地水系图祥见附图四、周围环境祥见附图五。 (1)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项目所在地水域(长江)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 (2)大气环境:保护项目周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 (3)声环境:保护项目周围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4)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 在现状的基 续表4 础上有所改善和恢复。 4.2.2主要环境敏感点 表4-4 拟建项目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 编号 环境保护目标 方位 与项目距 离(m) 高差(m) 影响期 保护内容 1 居民1(1户3人) 东北面 20 +2 施工期 营运期 声环境、大气环境 2 居民2(2户6人) 东面 10 +2 施工期 营运期 声环境、大气环境 3 居民3(10户30人) 西面 70 +0 施工期 营运期 声环境、大气环境 3 管网工程沿线居民(骡坪镇场镇居民) / / 管线施工区域沿线 施工期 营运期 声环境、大气环境 居民1和居民2必须搬迁。 评价使用标准 表5 分 类 大 气 水 噪 声 其 它 环境 质量 现状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PM10超标,SO2、NO2、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周围无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 质量 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浓度限值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域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污染物排 放 标 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大气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96) 中一级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进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并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和《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允许浓度》; 污水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 施工场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运营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污泥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249-2007)中表1标准 续表5 5.1环境质量标准 表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摘要] 浓度 污染物 浓度极限(一级标准)(mg/m3) 日平均 SO2 0.05 NO2 0.08 PM10 0.05 表5-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摘要] 单位:mg/L 项目 pH(无量纲) DO 总氮 BOD5 NH3-N 总磷 COD 石油类 Ⅱ类 6~9 ≥6 ≤0.5 ≤3 ≤0.5 ≤0.1 ≤15 ≤0.05 表5-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摘要] 单位:dB 指标 类别 昼间 夜间 2 60 50 5.2排放标准 表5-4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摘要] 表4 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 单位mg/m3 序号 控制项目 二级标准 1 氨 1.5 2 硫化氢 0.06 3 臭气浓度(无量纲) 20 4 甲烷(厂区最高体积浓度%) 1 表5-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单位LeqdB(A) 昼 间 夜 间 70 55 表5-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单位LeqdB(A) 指 标 类 别 昼 间 夜 间 2 60 50 续表5 污水处理厂进水执行: 表 5-7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表 (CJ343-2010) 序号 控制项目名称 单位 最高允许值 A 等级 B 等级 C 等级 1 水温 ℃ 35 35 35 2 色度 倍 50 60 70 3 易沉固体 mg/(L·15min) 10 10 10 4 悬浮物 mg/L 400 400 300 5 溶解性固体 mg/L 1600 2000 2000 6 动植物油 mg/L 100 100 100 7 石油类 mg/L 20 20 20 8 pH 值 - 6.5~9.5 6.5~9.5 6.5~9.5 9 BOD5 mg/L 350 350 150 10 CODcr mg/L 500(800) 500(800) 300 11 氨氮(以 N 计) mg/L 45 45 25 12 总氮 mg/L 70 70 45 13 总磷(以 P 计) mg/L 8 8 5 1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mg/L 20 20 20 注:括号内数值为污水处理厂新建或改、扩建,且 BOD5/COD>0.4 时控制指标的最高允许值; 骡坪镇属于 B等级的范畴之内。 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 表5-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摘要] 序号 基本控制项目 一级标准(B 标准) 1 化学需氧量(COD) 60 2 生化需氧量(BOD5) 20 3 悬浮物(SS) 20 4 总氮(以N 计) 20 5 氨氮(以N 计)② 8(15) 6 总磷(以P 计) 1 7 pH 6~9 注:①下列情况下按去除率指标执行:当进水COD 大于350mg/L 时,去除率应大于60%;BOD大于160mg/L时,去除率应大于50%。 ②括号外数值为水温>20℃ 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20℃时的控制指标。 工程分析 表6 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1.1施工期的工艺流程简述 拟建项目建设可分为线路工程施工和污水处理厂施工,其过程概述如下: (1) 在管线施工时,首先要清理施工现场,修建必要的施工道路(以便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管材等进入施工现场)。拟建项目管沟开挖和管道敷设主要依托沿线当地农民。 (2) 建设污水处理厂时,首先要清理现场,然后安装工艺装置,并建设相应的辅助设施。 (3) 以上建设完成后,对管道进行补口、补伤等,然后覆土回填,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恢复地表植被;对站场进行绿化。拟建项目建设的施工过程见图6-1。 续表6 6.1.2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及环节 拟建项目主要污染工序及环节见示意图: (1) 施工期生态影响 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水处理厂设备基础及辅助设施建设等施工活动中施工机械、车辆、人员踩踏等对土壤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功能的改变;管道敷设开挖及弃渣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影响等。 (2) 施工废气 施工废气主要来自运输车辆、场站建设、管道敷设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燃油机械施工作业排放的少量废气。因此,施工期间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为TSP、NO2和CO。由于管沟开挖、施工便道修整、管线敷设、作业带清理及建筑材料和管道运输均主要采用人工,机械施工作业工程量小,机械废气排放量小,污染物的影响范围也很小。 (3) 施工废水 拟建项目砂石料均为外购成品,因此无加工废水产生。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器具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施工废水经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或者用于喷洒场地控制扬尘,不排放。 由于工程施工人员多为当地农民。生活设施主要依托当地农户的生活设施,没有污水排放。施工场地借用当地农民旱厕,生活污水和粪便进入旱厕,定期清掏,用做农肥,不外排。 (4) 施工噪声 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施工噪声主要来自管道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时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 续表6 运输,车辆马达及喇叭的喧闹声。分别产生于场地平整、基础开挖、机构施工和设备安装四个阶段,由于施工期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多,施工机械噪声值高,施工的露天特征且难以采取吸声、隔声等措施控制其对环境的影响,易对施工现场附近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包括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噪声影响。因此,在施工期中主要是土石方和结构阶段对外界有较大的噪声污染。 (5) 施工固废 拟建项目土石方开挖主要雇佣当地农民人工开挖,技术工人只有少量,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排入民用设施。井场和管沟建设土石方基本平衡,少量施工固废用于场地填埋,无多余土石方外运。 6.1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6.1.1营运期的工艺流程 本项目运营期间的主要工艺流程见图6-1。 表6 6.1.2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及环节 (1) 废气 本项目的废气主要是臭气、NH3、H2S。 拟建项目营运期臭气污染源主要是提升泵站格栅池、污泥干化池产生,其臭气浓度约为1000~2500。 拟建项目污水处理过程中格栅池、污泥干化池环节还有NH3、H2S等恶臭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面源,本项目采用厌氧+曝气+人工快渗处理工艺,根据对相关污水处理厂的类比调查及美国EPA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的研究,每去除1g的BOD5,可产生0.0031g的NH3、0.00012g的H2S,拟建项目近期(2015年)污水量按1000m3/d计,进水水质中BOD5的浓度为140mg/L、出水水质中BOD5的浓度为20mg/L。由此计算,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产生量为NH3:203.67kg/a,H2S:7.884kg/a;拟建项目远期(2020年)污水量按2000m3/d计,进水水质中BOD5的浓度为140mg/L、出水水质中BOD5的浓度为20mg/L。由此计算,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产生量为NH3:407.34kg/a,H2S:15.768kg/a。 表6-1 项目废气产生情况 污水量 (m3/d) 项目 BOD5浓度(mg/L) 比值关系 运行时间(d) 产生量(kg/a) 进水 出水 近期 (2015) 1000 NH3 140 20 0.0031 365 203.67 H2S 140 20 0.00012 365 7.884 远期 (2020) 2000 NH3 140 20 0.0031 365 407.34 H2S 140 20 0.00012 365 15.768 (2) 废水 拟建项目的其它辅助设施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等,一并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厂用水包括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拟建项目建设规模为2000m3/d,近期(2015年 )污水处理量为1000m3/d,远期(2020年 )污水处理量为2000m3/d,故分期预测骡坪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水中污染物收集、排放量,如表6-2、6-3。 续表6 表6-2 拟建项目污水处理厂近期(2015)污染物收集、排放量 污染物 项目 单位 COD BOD5 SS NH3-N TP TN 进水浓度 mg/L 315 140 200 30 3 40 产生量 t/a 114.9 51.1 73 11.0 1.1 14.6 出水浓度 mg/L 60 20 20 8(15) 1 20 排放量 t/a 21.9 7.3 7.3 2.9(5.48) 0.7 7.3 削减量 t/a 93.0 43.8 65.7 8.1(5.52) 0.4 7.3 表6-3 拟建项目污水处理厂远期(2020)污染物收集、排放量 污染物 项目 单位 COD BOD5 SS NH3-N TP TN 进水浓度 mg/L 315 140 200 30 3 40 污染物量 t/a 230 102.2 146 21.9 2.2 29.2 出水浓度 mg/L 60 20 20 8(15) 1 20 排放量 t/a 43.8 14.6 14.6 5.8(10.9) 0.73 14.6 削减量 t/a 186.2 87.6 131.4 16.1 (11.0) 1.47 14.6 由表表6-2、6-3可见,骡坪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有大幅度的削减,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3) 噪声 污水处理厂的噪声来源于厂内传动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有罗茨风机、提升泵、轴流风机等设备的噪声,还有厂区内外来往车辆等的噪声。根据调查,污水处理厂使用的机械产生的噪声值见表6-4。 表6-4 污水处理厂噪声源强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 噪声值dB 备注 1 回转式机械格栅 1 ~75 / 2 罗茨风机 3 ~92 2备1用 3 潜水排污泵 1 ~80 / (4) 固体废弃物 污水处理厂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来自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格栅渣和泥沙,另外还有少量职工生活垃圾。根据相关资料,格栅渣量按照20g/m3、无机固体颗粒物按照45g/m3、 续表6 脱水污泥量按照130g/m3分别进行计算,职工的生活垃圾按0.5kg/d·人计算。 拟建建设规模为2000m3/d,近期(2015年 )污水处理量为1000m3/d,远期(2020年 )污水处理量为2000m3/d,故分期预测骡坪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拟建项目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如表6-5、6-6。 表6-5 污水处理厂近期固体废弃物产生量 污染物名称 垃圾产生参数 人数/水量 垃圾产生量 kg/d t/a 生活垃圾 0.5kg/d·人 4人 2 0.73 格栅渣 20g/m3 1000m3/d 20 10.95 无机固体颗粒 45g/m3 1000m3/d 45 24.6375 剩余污泥 130g/m3 1000m3/d 130 71.175 表6-6 污水处理厂远期固体废弃物产生量 污染物名称 垃圾产生参数 人数/水量 垃圾产生量 kg/d t/a 生活垃圾 0.5kg/d·人 4人 2 0.73 格栅渣 20g/m3 2000m3/d 40 21.9 无机固体颗粒 45g/m3 2000m3/d 90 49.275 剩余污泥 130g/m3 2000m3/d 260 142.35 表6-7 拟建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产生情况汇总表 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 拟采取污染控制措施 大气 污染物 污水处理站 臭气 H2S NH3 合理布局,绿化,设置卫生防护距离为50m。 水污 染物 污水处理站 COD、BOD5 SS、NH3-N TP、TN 加装在线监测仪,加强监管,做到无事故排放 噪声 机械设备 设备噪声 经隔声防治、距离衰减后厂界达标 固体 废弃物 调节池、沉淀池 污泥、无机固体颗粒物 污泥必须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249-2007)中表1标准要求,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同时作好防渗、防洪措施、避免二次污染; 格栅 格栅渣 格栅拦截的杂物与生活垃圾一并及时送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 综合用房等 生活垃圾 续表6 6.3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对照发展改革委令2011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拟建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第二十二条的第9款“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水厂工程” 及第三十八条第15款“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同时拟建项目的建设取得了巫山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批准(山发改[2013]374号)。因此,拟建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6.4与选址合理性分析 目镇区现无排水管网系统,部分道路两侧有石砌排水边沟,但边沟布置零乱、分散、不成体系;其余道路均无排水管道沟,仍然依靠一些道路边沟及自然冲沟,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最终流入大溪河,最终进入长江,间接影响了长江三峡库区的水质。 随着骡坪镇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如果流域内仍然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必将使库区水质更加恶化。 为了保护长江水质,也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保障三峡库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对骡坪镇的污水收集和处理。因此,在骡坪镇建设骡坪镇污水处理厂是势在必行的。 同时根据骡坪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以及重庆市多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管理经验,本评价认为可研推荐的人工快渗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工程拟选址附近无城镇饮用水源取水口,有较好的地质条件和交通条件。工程拟选址在骡坪镇场镇主导风下风向,骡坪镇的低洼处,土地利用经济、合理。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厂所产臭气、噪声、尾水排放不会对周边环境及排放口下游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相反对大溪河、大溪河、长江水质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巫山县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山村选[2012]38号)和巫山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文件(巫山国土房管预审[2012]51号)同意了骡坪镇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因此,本次评价认为拟建厂址选择合理。 续表6 6.5管线布置合理性分析 针对骡坪镇这种山地城镇特点,此次工程设计本着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形地貌特点的宗旨结合现状路网与规划发展要求,总体上沿现状道路及等高线修建污水截流主干管,考虑远期规划,适当预留截污干管,镇区各现状支干管、支管接入污水主干管并最终排入骡坪污水处理厂。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主干管分别沿现状排洪渠两侧设置,沿途截流镇区污水,并布设支管到老镇区。主干管1线沿巫山路铺设至木材厂后沿排洪沟西侧由北向南铺设进入污水厂,清泉路沿街的污水由支管收集,并在木材厂处汇入主干管1线;主干管2线以规划区东北侧为起点,由东向西铺设至仙鹤路,到齐眉街由北向南铺设,截流排洪沟西侧污水,并伸支管至老镇区,2线架空穿过排洪渠后与1线汇合,再架空经过排洪渠至污水厂。 总体来说,污水处理厂管线走向依据现有地形、城镇建设规划、路桥等分布情况,合理选择主干线位置及走向;综合考虑当地人文、经济、集中水量的位置,排水习惯等因素,尽量以最短距离输送水量;根据管线走向及终点构筑物的位置,减少干管数量、长度、埋深,在满足排水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施工难度;尽量避免或减轻房屋拆迁及街道破坏,少占耕地。从全局分析,环评认为拟建项目管道走向选择是合理的。 反馈意见:拟建项目管线均尽量沿规划的道路敷设,不新增占地,不影响规划地块今后的开发利用,维护规划地块的完整性,减少施工前期工作量,降低拆迁、补偿及施工费用。 6.6总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 根据污水处理工艺特点按功能分区原则化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产区包括:砂滤池及配水池、细格栅、污泥干化池、接触消毒池、快渗池等。管理区包括:综合楼。细格栅布置在厂区北部,进厂管线顺畅,砂滤池及配水池、污泥干化池、接触消毒池顺序布置,污泥干化池旁设置有回车场,方便运输,布置在厂区东侧。用绿化隔开,减少其气味对厂区的影响。生产管理区集中布置在厂区西北面,靠近厂区大门,顺应人流进厂方向,减少生产区对其影响,便于对外联系。将远期生产构筑物集中预留在厂区南部,使一期工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近远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便于远期工程施工。拟建项目平面布置从环保的角度较为合理。 续表6 6.7尾水排放 拟建项目是三峡库区环境综合整治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城镇排水管网的完善,实现城镇污水的集中处理。项目的建设将大幅度削减区域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城镇生活污水通过截流干管收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后,尾水就近岸边排入溪沟,并规范排放口,安装相应在线监控设备。 反馈意见:本环评要求骡坪镇远期规划水厂取水口的位置,在拟建项目尾水排放口的上游200m和下游2000m的范围以外。 6.8排放口设置合理性分析 拟建项目建设位于骡坪镇大溪河的东面,拟建项目尾水排入临近溪沟,汇入大溪河、最终汇入长江。根据规定,拟建项目污水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后可排入排入临近溪沟,汇入大溪河、最终汇入长江。 经计算,拟建项目建成后收纳骡坪镇场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大溪河汇入长江,排放口上游200m,下游2000m范围内无饮用水源取水口。因此,确定拟建项目排水口就近设置于大溪河是可行的。 6.9对接纳水质的要求 为了骡坪镇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保护污水处理厂及其收集系统设施的完整良好,使排水通畅,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保障操作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经拟建工程管网收集的骡坪镇场镇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必须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中三级标准以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水质要求。 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表7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 秤 处 理 前 处 理 后 浓 度 产生量 浓 度 排放量 大气污染物 近期 产臭环节(格栅、调节池、污泥干化池等) 臭气浓度 NH3 H2S 1000~2500 / / / 203.67kg/a 7.884kg/a ≤20 / / / 203.67kg/a 7.884kg/a 远期 臭气浓度 NH3 H2S 1000~2500 / / / 407.34kg/a 15.768kg/a ≤20 / / / 407.34kg/a 15.768kg/a 水 污染 物 近期 污水(1000m3/d) 36.5万m3/a COD BOD5 SS NH3-N TP TN 315mg/L 140mg/L 200mg/L 30mg/L 3mg/L 40mg/L 114.9t/a 51.1t/a 73t/a 11.0t/a 1.1t/a 14.6t/a ≤60mg/m3 ≤20mg/m3 ≤20mg/m3 ≤8(15)mg/m3 ≤1.0mg/m3 ≤20mg/m3 21.9t/a 7.3t/a 7.3t/a 2.9(5.48)t/a 0.7t/a 7.3t/a 远期 污水(2000m3/d) 73万m3/a COD BOD5 SS NH3-N TP TN 315mg/L 140mg/L 200mg/L 30mg/L 3mg/L 40mg/L 230t/a 102.2t/a 146t/a 21.9t/a 2.2t/a 29.2t/a ≤60mg/m3 ≤20mg/m3 ≤20mg/m3 ≤8(15)mg/m3 ≤1.0mg/m3 ≤20mg/m3 43.8t/a 14.6t/a 14.6t/a 5.8(10.9)t/a 0.73t/a 14.6t/a 固 体废 物 近期 调节池等 调节池等 格栅 厂区 剩余污泥 固体颗粒物 格栅渣 生活垃圾 / / / / 71.175t/a 24.6375t/a 10.95t/a 0.73t/a / / / / 0 0 0 0 远期 调节池等 调节池等 格栅 厂区 剩余污泥 固体颗粒物 格栅渣 生活垃圾 / / / / 142.35t/a 49.275t/a 21.9t/a 0.73t/a / / / / 0 0 0 0 噪 声 机械设备 设备噪声等:~92分贝 昼间≤60分贝 夜间≤50分贝 机械设备 续表7 主要生态影响、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不够时可增加篇幅) 骡坪镇污水处理厂厂址区域属于农村生态系统,污水处理厂建设占用少量旱地地、荒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占地,施工期对地貌及植被的影响,施工基础开挖造成水土流失等。设计在施工期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完后对临时施工场地及时植树植草绿化或恢复土地原有的使用性质,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截流管线沿道路铺设,截流管线施工时,应采取防止水体流失的措施,包括管沟两侧临时弃方采取设挡板防护措施,管道铺设完毕,及时回填土石方,剩余弃土就地作为城镇景观绿化带用土。 工程建成后,城镇污水中绝大部分水污染物得以去除,有利于改善大溪河、大溪河和长江水质,防止其受到城镇污水的污染。 拟建项目的建设,可大大削减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完善城镇生态系统的重要食物链环节——消解者,减轻城镇污水对大溪河和长江水生生态的影响,使大溪河、大溪河、长江水生生态得以良性循环,保障下游河段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以有利影响为主。 同时,拟建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处理后集中排放可能对排污口附近的局地水域水质产生影响,施工噪声、设备噪声等可能存在扰民,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臭气影响厂址附近空气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基础开挖、土石方回填等造成水土流失等,其中工程排放污染物对地表水水质影响、声环境影响和环境空气的影响在后面专门论述,此处主要针对生态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1、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调节池、砂滤池等构筑物基础开挖、管线铺设时对原有地表的破坏,使土壤裸露松散,改变原有下垫面和地形地貌,形成一些边坡等,增加土壤的可蚀性;污水管线施工时,产生的土石方临时弃于管沟两侧,受降雨冲刷影响造成侵蚀。 根据水土流失成因分析,项目水土流失主要为施工期,在无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堆积的土石方会因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而发生垮塌,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由于污水处理厂处于胡市河岸边,流失的土石方都将进入河道,加重了河道泥沙淤积。 水土流失公式: MSS=A·F 续表7 MSS—水土流失量,t/a; A —样方流失量,t/km2; F —流失区面积,km2。 根据统计资料介绍,地面开挖后若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土壤的侵蚀模数为1500t/km2·a,若采用防护措施,土壤侵蚀模数可降至约500t/km2·a。 经预测,在无任何水保设施状况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量将为30t/a。若采用有效防护措施,施工期间造成的水土流失可控制在10t/a。 2、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1)施工期影响分析:场区施工废水量少,对溪沟和长江水生生物影响甚微。 (2)营运期影响分析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拟建项目为环保项目,工程实施后,城镇生活污水将得以有效治理,污染物排放量将得到大幅度削减,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因而,工程建成后对水生生物影响甚微。 ·对排污口附近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拟建项目建成后,存在污水集中排放问题,可能出现排污口下游一定范围内污染物的高浓度区,污染物高浓度区原有水生生物将迁移,而形成新的水生生物群落(生物具有适应性),但因高浓度范围区仅仅限于污染物排污口附近,预计工程建设不会对大溪河、大溪河和长江水生生物造成明显影响。 3、对植被的影响 在管线和进场道路施工过程中,开挖区将使土体结构完全改变,植被全部被破坏,其两侧的植被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在严重破坏区,即管沟为中心两侧2.0m、进场道路为中心两侧6m的范围内,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有植被基本消失;在中度影响区,即管沟两侧2.0~4m、进场道路两侧6~10m的范围内,由于挖掘施工中,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践踏、碾压以及土石方的堆放,造成的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在轻度影响区,即管沟两侧5~10m、进场道路两侧10~15m的范围内,由于人为活动的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程度较轻。 在污水处理厂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区的平整其植被将遭到严重破坏,原有植被几乎消 续表7 失;在场界外1m内区域,由于人为活动的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程度较轻。 工程建设中对树木实施就地保护或移栽,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工程区无珍稀动植物、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等,故不会造成影响。 4、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管线建设基本上为临时占地,无永久占地问题,主要沿自然坡地、道路两侧和田坎铺设,工程建设基本上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拟建项目场区及周围分布有菜地、农地等,不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拟采取征地和经济补偿的方式解决,且占地较小,不会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明显影响。 5、管线施工影响分析 污水管线的建设会占用部分土地,将直接影响到区域土地利用状况,从而改变占地内的土壤环境质量。 管线占地属临时性占地,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且管道埋在地下,大部分地段回填后仍可维持原来的用途,影响不大。施工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施工时地表土产生堆积、挖掘、碾压、践踏等作用,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土壤原有的结构,降低土壤生产力; (2)施工过程中,土地的开挖及临时堆土如控制措施不当,将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的肥份流失; 减缓及保护措施: (1)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即分段开挖土石方、敷设管道后,立即回填恢复原貌。 (2)施工作业时,尽可能缩小作业宽度,减少临时占地面积。挖沟主要采用人工挖沟,避免机械挖沟带来更多的土地破坏; (3)在管道施工中执行“分层开挖和分层回填的原则”,挖掘管沟时分层开挖,单侧堆放,并保持原来土层顺序。回填时按原有层次逐层回填,并尽量保持原有紧实度,恢复原来地表平整度,以最大限度的减轻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扰动; (4)合理选线布线,管线走向尽量按地形走向弹性敷设,减少填挖工作量,使沿线尽量保持原状,有效防止冲刷; (5)缩短穿越工程的施工时间。 续表7 6、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1)在管道建设施工期,要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不必要破坏,将管道建设对现有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对于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植被,要制定补偿措施,进行补偿。对于临时占地,竣工后要进行植被重建工作。在开挖地表土壤时,尽可能将表土堆在一旁,施工完毕,应尽快整理施工现场,将表土覆盖在原地表,以恢复植被。通过加大对作业带有机肥料的投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恢复土壤团粒结构,减轻对土壤的压实效应。 (2)管道定向穿越灌渠、交通道路时,要规范施工,严格管理,在施工前应制定出泥浆、土石方处置方案,应限制临时堆放占地面积和远距离转移,用于就近加固堤防、路坝时应考虑绿化或硬化。 (3)开挖穿越道路应避开交通高峰,应尽最大可能不采取断路开挖的方式,回填多余的土石方要及时用于加固路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