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第3586929个访问项目信息论坛
论坛首页
     
主题总数:59143 | 回复总数:100774
 
欢迎『yibo』最新加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您的操作因为以下原因被限制:没有登陆、权限不够)返回首页

回贴 发新帖 发布小字报

  『项目信息论坛』>>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拟在建项目汇编』 | 本分论坛共58558贴 | 100702回复 | 分论坛版主:
作者信息\文章标题
4760-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一期工程 (2009/5/28 0:17:00)
楼主

姓名: admin
发贴数:57587
回复数: 96230
等级: 管理员
登陆否: 已经登陆
注册时间:
2003/1/1 13:19:00
最近登陆时间:
2025/4/27 19:16:00
联系方式: 给他发邮件
   
  1056-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
http://www.waterchina.com.cn/bbs/viewarticle.asp?articleid=6575&classid=858

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60平方公里污水零排放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5月27日讯)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启动我国第一个工业园区综合循环用水工程,将使得60平方公里辖区的污水最终实现零排放。日前,工业污水处理专家新加坡胜科水务在张家港保税区的中水回用项目正式奠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8万吨/天的再生水生产规模。作为中新两国政府的水处理示范项目之一,此工程将对我国工业园区污水综合利用、有效实现节能减排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新加坡胜科工业集团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综合性服务公司,也是亚太地区最具领先地位的基础设施公司,其在新加坡石油化工园区裕廊岛的废水处理做法,被誉为工业园区综合循环用水的典范。 2006年,张家港保税区引入胜科水务为区内企业尤其是众多化工企业提供优质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服务,通过一、二期建设,胜科废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3.5万吨/天。因其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和强大的污水处理能力,人们比喻说,张家港保税区目前只有一个“排污口”,所有工业企业的废水都集中到胜科水务统一处理。

此次启动的中水回用工程,则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并被列入中新两国政府的水处理示范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额为1.7亿元,是国内第一家利用工业园区综合污水作为水源,生产纯水级别的除盐水向园区企业供水并实现零排放的企业。项目规划总规模为生产各种等级的再生水8万吨/天,分期建设。届时,最后一个“排污口”将被取消,达到不排放或零排放。本次建设工程为一期工程,规模为生产高等级工业用水和除盐水2万吨/天,预计明年中期完工。

为做到循环用水和零排放,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全厂设置有污水回流系统,一方面将地面污水全部回流入污水处理系统,另一方面使部分工艺段产生的废水通过回流进入前段工艺,减少废水外 排。而无法回流使用的废水则通过使用先进的膜处理技术高度浓缩,产生浓缩盐水,然后进行蒸发处理。同时,考虑到蒸汽能源的消耗,该项目还将分期建设多效蒸发系统。

该项目的建成,可以提升整个张家港保税区的品质,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同时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减少排放,有效改善区域地表环境。据估计,每年可节约水资源730万吨,减少长江排污COD511吨、SS146吨、氨氮36.5吨、总磷3.65吨、甲醛7.3吨、石油类36.5吨。这不仅对张家港保税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也将对我国工业园区污水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新华报业网,作者:首席记者陆晓华,上海供排水项目网helen编辑,2009年5月27日)

“......本次建设工程为一期工程,规模为生产高等级工业用水和除盐水2万吨/天,预计明年中期完工。......”
(此帖子已被作者于2009-5-28 上午 12:18:20修改过)

 
     
作者信息\文章标题
admin的回复(2011/12/20 6:18:00)
1


姓名: admin
发贴数:57587
回复数: 96230
等级: 管理员
登陆否: 已经登陆
注册时间:
2003/1/1 13:19:00
最近登陆时间:
2025/4/27 19:16:00
联系方式: 给他发邮件
   
  张家港保税区中水回用项目启用 五年内实现污水“零排放”

张家港保税区60平方公里辖区将在五年内实现污水“零排放”。今天(12月13日)上午,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水处理示范项目之一——张家港保税区胜科新生水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厂一期竣工投产。据介绍,该项目作为污水零排江的试点,运营后将对我国工业园区的污水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记者了解到,这是国内第一个利用工业园区综合污水作为水源,生产纯水级别的除盐水向园区内企业供水的中水回用项目,总投资达1.7亿元,通过采用先进的膜工艺技术,把达标排放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总规划为生产各种等级的再生水4万吨/天。今天先期运营的是4000吨/日去离子水项目和20000吨/日工业用水项目。胜科新生水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处理后,去离子水的指标不低于电厂锅炉用水的标准,工业用水的指标不低于自来水标准,“这些再生水完全可以满足园区内工业用户的锅炉给水或工艺用水需求,减少新鲜水耗。”

据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460万吨,减少长江排污化学耗氧量(COD)1168吨、总悬浮物438吨、氨氮73吨、总氮219吨、总磷7.3万吨。“届时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节约水资源,有效改善区域地表环境,还可以向园区内企业提供各种等级的工业用水,实现上水、中水、下水一条龙服务,改善招商引资的环境。”张家港保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张家港保税区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达10多亿元,并于去年通过了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的联合考核验收,日前被正式授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区内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被联合环境署确定为中国地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示范地区。”作为一个高密度的化工产业集聚区,张家港保税区的治水方略更是堪称典范。数据显示,区域内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已从2006年的8.8立方米/万元降为如今的7.16立方米/万元。

为了让区域内众多化工企业产生的污水有一个好“出路”,2006年,张家港保税区请来了世界知名的污水治理“专家”——新加坡胜科,建立了日处理能力达3.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为区内企业提供优质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服务,企业通过铺在地下的120多公里管道将各自产生的污水汇集到胜科水务处理,整个区域也只有胜科水务一个“排污口”,并安装了COD在线监测装置,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确保处理尾水达标排放。“随着中水回用项目的启用,五年内这惟一的一个排污口也将消失,届时区域将实现真正的‘零排放’。”胜科新生水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源:苏州新闻网,作者:记者小贝,2011年12月13日)

 
     
作者信息\文章标题
admin的回复(2011/12/20 6:23:00)
2


姓名: admin
发贴数:57587
回复数: 96230
等级: 管理员
登陆否: 已经登陆
注册时间:
2003/1/1 13:19:00
最近登陆时间:
2025/4/27 19:16:00
联系方式: 给他发邮件
   
  中新合作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在张家港保税区投入运行

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合作的水处理示范项目13日在张家港保税区投入运行。该项目作为污水“零排江”的试点,它的运营将对国内工业园区的污水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国内第一个利用工业园区综合污水作为水源,生产纯水级别的除盐水向园区内企业供水的中水回用项目——张家港保税区胜科新生水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厂,总投资达1.7亿元,通过采用先进的膜工艺技术,把达标排放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总规划为生产各种等级的再生水4万吨/天。13日先期运营的是4000吨/日去离子水项目和20000吨/日工业用水项目。

胜科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邓健辉介绍说,经过处理后,去离子水的指标不低于电厂锅炉用水的标准,工业用水的指标不低于自来水标准,“这些再生水完全可以满足园区内工业用户的锅炉给水或工艺用水需求,减少新鲜水耗。”

新加坡公用事业局企业发展署署长卓金福表示,新加坡很注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在污水处理、废水回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希望张家港这个中新两国间的合作项目能有很好的示范效应,能在中国更多城市推广。

据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460万吨,减少长江排污化学耗氧量(COD)1168吨、总悬浮物438吨、氨氮73吨、总氮219吨、总磷7.3万吨。“届时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节约水资源,有效改善区域地表环境,还可以向园区内企业提供各种等级的工业用水,实现上水、中水、下水一条龙服务,改善招商引资的环境。”张家港保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加坡胜科集团是世界知名的污水治理“专家”。胜科工业污水处理厂和胜科中水回用厂为张家港保税区提供了一体化闭环水管理模式。此创新模式除了被膺选为中新两国政府间污水处理示范项目,还荣获国际水协颁发的2010年全球项目创新奖和东亚区域项目创新奖的荣誉奖项。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周建琳、李克祥,2011年12月13日)

 
     
回贴 发新帖 发布小字报
快捷回复 (作者: )
标题
内容
图片连接
(没有可以不填)
FLASH连接
(没有可以不填)

普通板块 已锁定板块 普通帖 热门帖 置顶帖 精华帖 锁定帖 发新贴 查看精华帖 发布小字报
在线人数:人
您的IP地址是:18.118.209.158,操作系统是:ClaudeBot/1.0,浏览器类型:compat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