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现场见闻 从巴颜喀拉山到渤海,黄河奔流万载,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催生了辉煌的中华文化; 兰州,作为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千秋大业中,源头治理的任务更为艰巨。 保持黄河水体健康,不让污水入下游,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是关键。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就是兰州正在实施的重点工程之一。作为西北地区的首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这里的所有污水处理构筑物均在地下,地上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及各类绿植,建成开放式景观公园,成为兰州“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又一处城市地标。 2020年6月18日,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在“抗疫情、保增长”的劳动竞赛和誓师大会的锣鼓中顺利开工;一年多来,中铁一局500余名建设者日夜鏖战在母亲河畔,破解了诸多工程建设领域的难题,向着2021年底通水运行全力冲刺! 挑战世界级施工难题 “在黄河边挖深坑,这样的施工难度可谓前所未有。”项目开工后,面对长达227.5米,宽136米,深近21米的深大基坑,曾让有着多年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鲁佩林犯了难。由于这里距黄河直线距离仅有60余米,地下水丰沛、地质条件复杂、开挖难度大,最让他头疼的还是红砂岩地质基坑施工,这是世界级施工难题。 红砂岩地质会随着风化程度、干湿循环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在没有遇水时坚硬如岩石,而一旦遇水,则迅速变软、膨胀,进而成为流沙,没有任何承载力,稍有不慎便出现地表沉降、涌沙涌水,就仿佛在“豆腐渣”上施工。 项目部成立了深大基坑施工技术攻关小组。经过细致的勘察和多方论证,攻关小组最终采用“拦、截、堵、排、降”的办法确保基坑施工顺利推进。 “拦”是指带有承压水流出时预埋导管将承压水拦截并导出,减轻基坑压力;“截”是指将基坑内的水节流汇聚至集水井后抽出,从而避免引起周边地表及建筑物、管线沉降,围护结构变形失稳;“堵”是指基坑边的渗水区域采取直接堵漏方法,采取速凝剂堵漏并喷射混凝土加固;“排”是指在基坑周边敷设排水管道800余米并最终汇入一期水厂进行集中处理;“降”是指在基坑周边设置61口降水井进行连续抽水,每天排水量达到29280立方米…… 经过100余天日夜攻坚后,基坑土方开挖成功见底。正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新的难题又摆在了他们面前。 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项目基坑内杂填土深达7米、红砂岩地质条件,地下水丰沛,在开挖深度近21米的深基坑施工中,基坑南侧紧邻着一期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车间,北侧紧邻小区住宅楼,东侧和西侧是兰州市重要的交通主干道。任何异常沉降都会给周边建筑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测量员裴腾辉介绍说,“在基坑开挖后,为了确保周边建筑安全,我们多次论证,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在基坑内设置170个观测点,同时还编制了基坑监测专项方案,对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桩顶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及地下水含沙量,锚索轴力,周边既有管线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观测和记录并形成书面监测日报。” 地空联防,抗击汛情 今年入夏以来,受上游降雨和水库泄洪影响,黄河兰州段水位逐渐高涨。 “黄河汛期期间,我们时刻关注着地下水位的变化,一旦超过警戒线我们就立刻采取措施。”基坑精测组组长牛犇说道。 黄河进入汛期后给深基坑作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项目部专门成立了测量队,购置了国内先进的测量设备,同时通过智慧化工地建设,引进无人机监测技术,通过地空联防,应用BIM+智慧化工地技术,推动了项目高效建设。 项目部通过BIM技术构建实时高效的远程智能监管平台,将人员监控、工作考勤、进度管理、物资管理、模型浏览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现场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建立了以进度为主线、成本为核心、项目为主体的多方协同、多级联动、管理预控、整合高效的智能化生产经营管控平台,保障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控目标安全可控。 同时,通过BIM技术算量,解决了传统手算中出现的漏算、重复算等问题,利用BIM技术对基坑出土车道、塔吊作业、管线布设等进行施工模拟,不断调整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材料损耗,降低安全质量风险。 项目部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创新,通过运用新型TPO高分子防水卷材自粘胶膜防水施工技术,总结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预铺反粘)做法的优点,并探索形成推广经验。 得益于该类型防水做法施工方便、工期短、成形后不需养护,施工完成可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优点,项目部仅在防水卷材铺设这一项的工期就比原先节省了50%。 项目部技术团队还与当地混凝土施工队伍、商混站等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对混凝土施工工艺做出相应调整,在西北地区大风沙尘天气频繁、常年干燥降水少、蒸发强、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气候条件,有效控制项目各构建筑物混凝土裂缝产生。 “工匠”精神换来碧水蓝天 在项目工地,有三支这样的队伍——党员先锋队、工人先锋号和青年突击队,成为攻坚克难的“尖刀连”。 施工现场用电机械陡增,原先的线路不堪重负,经常发生停电,制约着土方开挖工作。党员先锋队自发组织项目职工架设备用电源,肩扛手拉,喊着劳动号子,仅用半天时间便将备用电源架设完成,解决了因停电导致工期拖延的问题。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项目部青年突击队勇敢的站了出来,在日常消杀、体温监测、核酸检测等抗疫一线,“年轻人”是最具代表的中坚力量。 进入盛夏以来,兰州市持续高温天气为施工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党支部副书记张智勃介绍说,为抢抓施工进度,项目党支部和工会全力做好防暑降温各项工作,采购11500余支防暑降温药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抢抓工期进度。 “一个夏天下来,牛犇黑了好几度……”一起的同事总是这样调侃他。为了确保基坑安全和平稳度汛,牛犇连日来一直顶着烈日,每天要对监测点不间断的进行测量和复核。他心里明白,在周边居民楼林立的深大基坑施工犹如在心房动刀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他比任何人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项目总工周鸿玉是现场最忙碌的人。由于要在21年底实现通水试运行的目标,自项目开工以来,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红砂岩地质、深大基坑施工的难题,还要确保各项构筑物精准到位,丝毫不能影响后期污水处理设备的安装,用他的话说,“就仿佛在显微镜下施工。”他带领技术团队抢晴天,战雨天,抗严寒,斗酷暑,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持续改进施工工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每天在现在协调组织。400多个日夜下来,光鞋就磨破了好几双。 出手必出色,完成必完美。在母亲河畔,历经400多天昼夜奋战,目前土方开挖完成98%,底板完成90%,顶板完成54%,完成整个进度计划的71%,年底实现通水试运行已经胜利在望。 盐场污水处理厂是一个缩影,随着同步实施的西固、七里河安宁、雁儿湾等其余三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的推进,今年年底前,兰州市污水日处理规模由60万m3/d提升到80万m3/d,出水标准均为一级A标准,在强化污水厂运营监管和污水应急排查整治的同时,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6%,超过国家“水十条”要求的95%的标准,将顺利实现一河清水送下游的目标。 (来源:百度-工人日报客户端,作者:记者康劲、通讯员张煜学、张晨鸣、马斌,2021-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