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气魄描绘城市蓝图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围绕贯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宁波的城市建设以“提升主城区、统筹全市域”为行动导向,集中资源、集成智慧、集聚力量,通过“主城区十大提升、全市域五大统筹”,通过对重点区域、重要设施、重大项目的规划引导,全力推进城镇治理,大力提升中心城集聚辐射能力,加快构筑“一核两翼多节点”的网络化大都市,勾勒宁波城市建设的美丽画卷。 宁波的城乡规划,以构筑现代都市为先导,以新型城市化为动力,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注重区域谋划,强化其引领与服务作用,为宁波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十大工程提升主城区品质 “主城区是加快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只有提升主城区品质形象才能满足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的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副市长王仁洲说。 在主城区层面,以做大做强城市经济为目标,以加快推进“两心一轴、三江六岸”城市核心景观系统和12个城市重点功能区规划为重点,着力做好各项规划引领和服务保障工作,使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其重点是推进三江口核心区品质提升、东部新城统筹提升、中山路轴线强化提升、三江六岸拓展提升、城市重点功能区提升、旧城整治提升、交通拥堵治理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提升、民生保障综合提升、防涝(防潮)防洪提升,通过这十大提升使重点区块基本成形,街道门户基本成景,地铁高架基本成网,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三江口核心区品质提升:着力打造高品位的滨水开放空间,展现滨水城市新形象。启动江厦街地段,加快江东核心滨水区、江北核心区地块等重点功能区块的开发建设。对外围主要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建设交通保护壳和停车设施。 东部新城统筹提升:基本建成核心区,全面启动东片区。通过东部新城高端要素的集聚,提高自身能级和辐射力。推进大东部地区整体协调发展,重点统筹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 中山路轴线强化提升:深化完善中山路综合整治方案,包括道路市政工程、街道景观、建筑立面整治及沿线改造等内容,把中山路打造成宁波最具品位的生态绿廊、繁华商道和城市主轴。 三江六岸拓展提升:三江六岸提升范围余姚江拓展至蜀山大闸、奉化江至方桥和甬江的全流域,以打造独具宁波特色、展示宁波城市形象的滨水公共空间和城市功能带。 城市重点功能区提升:围绕12个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包括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南部新城、姚江两岸地区、甬江两岸地区、空港经济区等开发建设,引领宁波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旧城整治提升:推进旧村、旧住宅区和旧市场改造提升。建立城市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长效机制,逐步推进有机更新。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完成月湖西区和莲桥街文化商业综合区、南塘河历史地段保护性开发及孝闻历史地段保护性整治。 交通拥堵治理提升:重点着眼于缓解核心区交通拥堵问题、完善外围道路交通结构,推行“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形成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绿化美化提升:以三江六岸为骨架,形成中心放射状的生态休闲绿道。大力实施城市门户和干道整治提升,对机场路沿线、长途车站、火车站、高速出入口等城市门户区及与其相连的城市干道进行整治提升。加快园林绿化提档升级,规范户外广告设置。 民生保障综合提升: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工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快供水系统建设,推进环卫、生态系统建设。结合内河整治进行雨水系统污染控制试点工作,继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 防涝(防潮)防洪提升:加快骨干河道、闸门及沿江翻水泵站建设,提高河网行洪能力,加强河道堤防建设。提高新建配建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化建设。启动城市低洼地段、立交区域排水系统改造,完善防洪排涝应急机制。 五大网络工程统筹全市域 全市域的规划,重在统筹。 市域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大平台,只有合理统筹区域性各项要素资源的配置,才能实现城乡融合、产业互动、资源共享、集聚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对此,在我市的规划蓝图中,市域统筹的主要任务是统筹空间、统筹生态、统筹产业、统筹交通、统筹公共服务,通过这五大统筹促进“一核两翼多节点”的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格局。 构建生态安全网络: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维育生态廊道(生态隔离带),合理管控海岸带空间,明确生活、生产、生态以及养殖等不同类型岸段的管制政策要求,推进区域绿道建设实施。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布局建设郊野公园、生态湿地公园,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实施严格保护。 构建城乡一体化网络:加快推进南北两翼发展,北翼余慈地区重点加大区域统筹协调力度,南翼地区进一步强化象山、宁海两大功能节点建设,推进奉化融入宁波中心城。加快卫星城和中心镇建设,推进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优化村庄规划布局。 构建产业战略平台网络:形成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主体的产业集聚大平台,以特色产业园区和都市工业功能区块为支撑,卫星城镇、中心镇为传统优势产业承接地的梯度有序、集约高效、网络协作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形成全市域10+10产业布局体系。 构建一体化区域交通网络:通过完善高速公路与铁路网络,提升城市辐射能力,缓解疏港交通压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通过市域快速干线公路和市域轨道建设引导新型城市化发展,推动全域都市化。 构建民生服务均等化网络: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为导向,完善城乡文教卫、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建成安全、稳定、可靠的城乡给排水、通信、能源供应等市政基础设施网络,构筑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的宜居氛围,切实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五大举措助绘城市蓝图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规划统筹。近期,我市将建立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切实发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的审议职能,形成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规划、市政府审批规划的决策机制。建立“强化两头、简化中间”的规划管理模式,强化规划编制和监督,简化并下放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提升服务效率。在加强主城区规划编制统筹工作上,还将探索市区两级联审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工作,研究制定规划审批工作规程。研究制定控规实施管理规定,处理好规划实施刚性与弹性关系。 围绕总规实施,突出规划引领。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强化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统筹引领作用,形成层级分明、覆盖城乡的空间管治体系。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成果的指导下,我市将在市域层面率先开展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区块布局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生态控制线规划,为市域五大网络构建工程、逐步形成市域资源统筹控制体系奠定基础。 优化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市化。对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长三角城镇群空间布局规划,努力实现市域空间开放格局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生态环境更为优良的全域都市化总体目标。加强次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开展象山港区域整体空间设计研究。深化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规划和奉化融入宁波中心城的规划和研究。深化主城区功能结构研究,发挥轴线带动功能,整合各片区发展,进一步明确分片区推进的方向和要点,以规划统筹带动区块功能整合。 注重功能区块规划,助推城市转型升级。围绕新区建设,完成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三江六岸、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集士港综合区块、宁南物流贸易园区等新拓展区块规划。做好旧城改造更新规划专项研究,加强对旧城低效空间的整理利用。 完善设施布局,加强民生保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布局,引导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开展城市防洪(防潮)防涝专项规划,提出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分步推进的思路。加快道路、立交设施改造升级步伐,加强低洼地段、低洼区域排水设施改造升级力度。启动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明确避难场所设置体系,完善配套应急交通及生命线系统。健全公共设施服务体系,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继续做好文化、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专项规划的深化和完善,保障民生,服务发展。 交通运输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对于拉开城市框架、支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几年,我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实现了“基本缓解”到“总体适应”的跨越。 今后三年是我市实现“两个基本”和建设“四好示范区”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作为宁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先行官”和“先锋队”的交通行业,提出了2016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未来三年,全市交通将实施重大项目100个,计划投资约580亿元(项目总投资为1306亿元),争取到2016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96公里,铁路总里程达到364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750万人次/年和12万吨/年。 建城际“动脉”,再度发力 为城乡统筹,交通先行 城市快速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支撑。便捷、快速的交通路况不仅有助于群众舒适出行,同时会起到经济带动作用。今后三年,我市将新建5条高速公路,计划投资157亿元。这5条高速公路分别是:三门湾大桥及接线、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宁波石浦高速连接线以及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同时启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道、象山湾疏港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余慈连接线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水运项目17个,计划投资74亿元。重点加快梅山保税港区6#-10#集装箱码头以及多用途码头、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梅山港区进港航道、石浦港区进港航道等深水码头和航道建设。 优化完善铁路网络布局。铁路项目3个,计划投资22亿元。重点建成投用宁波货运北环线、铁路宁波南站、铁路北站迁建工程。启动甬金铁路、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北仑支线扩能、穿山支线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着力提升机场基础设施能力,改变大海港小空港的局面。开工建设机场三期工程、机坪扩建、空港物流园区一期和宁波空港物流园区工程,建成投用T2航站楼以及配套设施等。 未来三年是我市实现“两个基本”和建设“四好示范区”总目标的攻坚时期,我市将以推进城市环境“四化”(洁化、靓化、美化、序化)整治、构建城市管理“四大”(大城管、大协作、大服务、大宣传)格局为重点,以“八大工程八项行动”为抓手,打造更加清爽、舒适、精致、有序、和谐的城市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标,根据宁波市城市建设管理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今后我市将全力推动事关城市管理长远发展、引领带动作用强的八大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实施24个城市管理重大项目,涵盖城市防洪排涝、园林绿化、市政环卫和供排水等八大重点行业,总投资245亿元。 完成城市建设管理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其项目之多、投资之大、任务之重、时间之紧,在我市城市管理领域前所未有。为此,我市立下任务书,绘出路线图,明确推进表,力争到2016年,主要指标保持国内前列、省内领先,逐步实现更加清爽、舒适、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 找准城市管理症结“下药” 如何把握政策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实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找出城市管理工作的症结所在,“脉”把得“准”了,才能“对症下药”。根据当前城市管理的重难点工作,我市明确提出“五治”目标,攻克挡在“美丽宁波”面前的拦路虎。 治水体。以“五水共治”为契机,以“治水强基”为抓手,全力通过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举措,实现城区排涝有效有力、供水服务优质优用、节水工作走在前列、污水处理成效明显、城区河道亲水宜人的目标。 治环境。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内河水质、景观照明“三大提升工程”,深入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和户外广告整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深化道路清爽行动,加快城市形象提档升级,使市容环境清爽大气,市政设施完善安全,园林绿化生态亮丽。 治秩序。继续推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使违建长效管控机制切实形成;深化街面巡控保序工作,全力构建科学、高效、文明、实用的执法勤务模式。 治细节。依托智慧城管平台,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社会化建设,构建全时段、全空间管理网络,有效提升即时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治队伍。加强城管系统队伍建设,全面构筑惩防体系,狠抓作风养成,突出阳光操作,强化规范管理,进一步树立城管队伍亲民、爱民、惠民、利民的整体形象。 经过三年优化整治,力争实现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有序,城区环境更加优美,薄弱环节明显改善,中心城区防洪排涝能力逐年提高;城市河道水系沟通顺畅,沿河景观和水质维护有力提高;水环境、公园绿地、生态湿地保护成效显著,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城市标准;市容环境整洁整齐;城市供水保优增量继续前列,治污减排扩能实现流域统筹。 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今后三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八大建设”。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如何打造城市防洪排涝真“本领”备受关注。我市将全力推进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实施17座公铁立交和公路立交排水系统改造。加快城区主干道路管网提标改造,沿江雨水系统强排设施建设,完成6个沿江地区雨水管网强排系统建设改造,排水标准达到3年至5年一遇,保障三江高水位时沿江片区雨水及时排放。对18个低洼小区进行改造,将排水标准从1年一遇提高到3年至5年一遇,全面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沟通内河13条,疏浚70条,打通行洪的阻断河段,提高城区内河调蓄和行洪能力。 城区园林绿化建设。按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结合自然资源和城市空间布局,拓宽绿地空间,以美化彩化、转型升级为主线,注重点线面联动,拓宽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量”。未来三年,中心城区计划实施18座公园绿地,实现新增公园绿地560万平方米目标。 核心区域景观照明建设。以三江六岸、东部新城和鄞州新城及主要商圈为重点,打造动感美感兼具的现代都市夜景,不断提高城市照明建设品质。 内河景观水质提升建设。我市将以提升河道水质为核心,坚持最大引水、最优配水、好水尽用、河水尽活的原则,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沿河景观、水质维护“双提升”,全力打造生态河、亲水河、景观河。 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建设。实施世行城镇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完成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迁建工程,确保厨余垃圾处理厂和6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建成投用。 市政设施基础改造建设。全面完成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整治,结合道路改建、街景整治,对城区部分道路实施柔化改造,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便捷度。完成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背街小巷整治共266条。 城市供水增量建设。完成桃源水厂主体建设和江东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谋划鄞东大工业水厂建设前期工作。加快供水管网旧管改造,结合城区道路改建、街景整治等,对供水管网旧管实施改造,有效提升龙头水水质。 治污减排扩能建设。建设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展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完成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天,再生水回用6万吨/天和一期工程提标改造、污水深度脱水处理及除臭工程;视情开展宁波南区污水处理厂新增8万吨/天污水处理和2万吨/天再生水处理设备的采购及调试,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整体水平。 推进城管工作“破局”转型 三年看头年,首战最关键。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市将以城市建设管理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为纲领,实施一系列项目建设硬件改造,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居质量。 继续推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全面开展“无违建”创建活动,力争全市15%县(市)区、20%乡镇(街道)达到创建标准,确保“三改”完成600万平方米、“一拆”完成100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核心区域专项拆违、农村“一户多宅”和民间信仰场所违法建筑等专项整治,切实拆出新品质,改出新面貌,树立新形象。 全力落实“六小十题”整治行动。坚持从小事件、小案子、小环境、小隐患、小细节、小愿望改起,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托智慧城管平台,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建立基于成果的垃圾分类考核激励机制,中心城区10个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行,区域内居住小区和农贸市场做到全面覆盖,示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 持续开展城市道路清爽行动。推广精细化作业理念,逐步消除保洁空白点和薄弱环节。提高公厕建管标准,加强餐厨垃圾处理收运监管,切实维护整治成果。 继续深化街面巡控保序行动。加快停车引导机制建设,缓解核心区域交通拥堵。深化执法勤务制度改革,各县(市)区至少打造2条至3条严管街、示范路。 切实加强建筑垃圾整治行动。进一步理顺建筑垃圾监管体制,健全责任机制,深化铁腕治渣行动,始终保持高压管控态势,加强日常监管,全面遏制乱排乱倒现象。 着力实施安全监管长效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安全质量生产责任制,加快质量安全监督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成效,有效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全面加强轨道交通建管保障行动。加强轨道交通工程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构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实现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形势持续稳定。 2014 “美丽宁波” 换装路线图 ●完成17座下穿立交应急综合维护改造;开工建设3座沿江雨水强排设施建设,年内确保1座力争3座;启动河道沟通工程,启动6条完成2条,提升内河水质维护,完成24条内河疏浚治理,指导督促各区开展低洼小区积水点改造,年内实施完成4个低洼小区积水点改造工作。 ●完成路林公园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夏禹公园、新典公园工程,督促海曙区落实盆景园补建工作,力争年内建成投用,指导镇海、鄞州、东部新城等加快宁波植物园、鄞州公园二期(原鄞州湿地公园)、东部新城中央广场、东部新城市民广场等公园绿地建设进度,计划为公园“增绿”151万平方米。 ●完成城市夜景美化工程前期;内河景观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年内完成3条河道景观提升和护栏改造工作;开工建设江东、鄞州、东钱湖分类运站,做好江北、镇海、海曙分类转运站和厨余垃圾处理厂开工准备工作;完成70条背街小巷整治和桃渡路柔化升级改造。 ●做好桃源水厂及出厂管线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建设江东水厂改造工程,完成城区供水老旧管网改造30公里;完成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土建主体并形成每天6万吨再生水的回用投产能力,基本确保宁波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方案。 为城乡统筹,交通先行 宁波地处平原与丘陵接壤地带,城市与农村特别是中高山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根子还是在“路”上。未来三年,我市将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完善国省道、县乡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三个层次的城乡公路网络布局。 投资68亿元对18条国省道进行提升。重点推进浒溪线(车岗头至奉化段)改造工程(余姚)、梁周线拓宽改造工程一期(姚州大桥至329国道段)、甬临线宁海段梅林至山河岭段改道工程、江拔线奉化段大张至沙堤段改道工程、盛宁线宁海段力洋至城区段改道工程、茅石线新桥段改道工程、新国道G527象西线桥头胡至深甽段(宁海)、新国道G228与江拔线交叉口改造工程、甬临线鄞州段改建工程(鄞州大道至奉化段)、新国道G228宁海段西店至梅林段改建、盛宁线东陈至茅洋段改建工程、329国道黄家埠段改建工程、329国道改建(北仑段大榭叉口改造)工程、骆霞线镇海段K7+700-K11+000段改建工程、甬余线(姚州大桥至余姚大道段)改建工程、甬梁线大隐段提升工程(通途路西延工程)、甬余线江北段提升工程二期、盛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 计划投资125亿元改造29条县乡干线公路。重点推进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横河段)拓宽工程、余梁公路北延工程、明州大道洞桥至东钱湖段、胜山-陆埠公路等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并基本完成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和抗灾能力。三年安排农村公路494公里,计划投资7.6亿元。 保民生服务,脚踏实地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一直是群众比较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公共建设中下了很大工夫,但是与经济社会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比较集中。 为此,我市将贯彻国家“公交优先”战略,以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发展。今后三年,安排城市公交项目13个,计划投资11亿元,重点推进东部新城综合停车场、宁波市公交场站调控中心、中医院站等11个公交枢纽(首末站)、孔浦出租车服务中心以及600个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 去年,我市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6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5000辆。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计划新建200个网点,增投公共自行车6000辆。这些新增网点将围绕市民实际出行需求,同时结合轨道交通运营和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比如,去年未涉及的宁波高新区、保税区等,今年也将初步规划各增设12个网点、各投放360辆自行车。 此外,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要求,加快综合客货运输枢纽建设。三年安排综合客货运枢纽项目10个,计划投资30亿元。重点建设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邱隘综合客运枢纽和宁波梅山公路集装箱综合场站等项目。 交通大项目事关你我他 三门湾大桥 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目前已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初步设计现场审查。这个全长约54.5公里的项目,将于年内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底建成通车。继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和象山港大桥后,我市境内将再添一座“海上飞虹”。 根据初步设计,工程起自象山戴港,接已建成通车的象山港大桥接线,经茅洋、岳井洋、宁海长街,通过蛇蟠岛跨越三门湾,止于三门县六敖,接在建的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三门湾大桥长约11.8公里,两岸接线长约42.7公里。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项目估算总投资129.16亿元。 前景:三门湾大桥建成后,宁波市区与象山、宁海南部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经连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台州湾大桥及接线、乐清大桥及接线之后,我省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将最终成形,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将大大缓解。同时,该项目对加强浙东南沿海港口之间以及港口与腹地的联系,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优化沿海经济产业,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栎社机场三期工程 目前,宁波机场仅有一个4.3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早已“捉襟见肘”。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新建T2航站楼,面积达10.3万平方米,相当于现有航站楼的2.5倍。 2011年开始,宁波启动机场三期扩建工程。2012年8月,该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总投资77.7亿元。 除T2航站楼,三期工程还将新建5万平方米货运站、1.4万平方米快件中心以及41.2万平方米停机坪等。届时,旅客吞吐量能达到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能达到50万吨,宁波机场将列入繁忙机场的行列。 前景:栎社国际机场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在现有栎社机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以航空运输方式为主导,集合城际铁路、公路、旅游交通、城市轨道、城市公交、出租车和私人小汽车等交通运输方式,服务于宁波及周边地区。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 近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公路工程(余夫公路至小曹娥互通段)建设用地获得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批复。根据批复意见,该项目建设用地共36.707公顷。 该工程全长18公里,设三处喇叭互通(马渚、方桥、泗门),三处收费站。项目为全线高架桥,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总投资47.02亿元,计划于2017年完工通车。 前景: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余夫公路至小曹娥段)工程是宁波“一环六射三复三连三疏港”高速公路网中重要的“一连”。项目呈南北走向,南与杭甬高速肖东互通至余夫公路相接,经过余姚马渚镇、阳明街道、朗霞街道、泗门镇、小曹娥镇以及慈溪周巷镇,利用兰曹大道中间的分隔带建造高架桥,终于小曹娥枢纽,与规划杭甬高速复线相接。 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 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位于海曙区,东北至南站西路,东南至南塘河,西南至甬水桥路,西北至苍松路,总用地规模为27公顷。是一座以铁路运输方式为主导,集合公路、城市轨道、城市公交、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发送能力19.5万人/日。 前景:目前,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已初步建成并投用,作为宁波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主要承担整个宁波大市域范围及舟山市的中长途距离的出行。配套的汽车南站正在抓紧建设,主要承担市域内城乡公交及舟山方向的中短途旅客运输,主要为火车南站提供集疏运服务。配套的轨道交通场站、出租车站和社会停车场主要为枢纽客流提供集疏运服务,同时兼顾旅游集散功能。 邱隘综合客运枢纽 宁波邱隘综合客运枢纽位于宁波东部新城区,宁穿路与沙洲路交叉口西南角,东至沙洲路,南至河道,西至盛梅路,北至宁穿路,总用地规模约7公顷。 前景:以公路交通运输方式为主导,集合城市轨道、城市公交、出租车和私人小汽车等交通运输方式,服务于宁波中心城。其中公路客运站为一级客运站,主要承担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直达、快速、高档化中长途旅客运输,服务于南向温台方向为主;配套的轨道交通场站、城市公交场站、出租车站和社会停车场主要为汽车站客流提供集疏运服务。 梅山公路集装箱综合场站 宁波梅山公路集装箱综合场站位于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内,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后方。项目总投资145694万元,于2013年开工,计划2016年完工。 前景:该项目是宁波-舟山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公路运输枢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是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对推进梅山保税港区发展集装箱物流具有积极作用。 当前宁波正处于“十二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宁波城市建设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梳理、统筹谋划一批切实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今后几年必须全力推进的重大城建项目和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促进城市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 按照计划,2014年-2016年,宁波将实施129项重大城建项目,总投资估算1378亿元,3年计划完成投资783亿元,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优化工程57个,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工程25个,住房民生保障工程47个。 通过3年攻坚克难,宁波的交通网络将明显优化。至2016年,中心城区“两横两纵”口字型快速路网络基本建成,田字型快速路网建设全面推进;跨江桥梁和主次干道密度进一步增加,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层级分明、内联外通的立体化路网体系,初步构建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网络,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有效改善。 城区品质将明显提升。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15公里核心区段全面建成,36公里核心区外围段有序推进,三江口一小时步行圈初见成效;城市组团和重点区块连接道路、城市核心区主次干道基本完成整治提升,道路不平整、不通畅、不美观现象有效改观,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持续提升。 居住条件将明显改善。基本满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线以下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需求;建立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模式;以城镇危旧房屋解危和城中村改造为重点,有序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努力实现旧住宅区房屋的居住安全、配套完善、环境优化、管理有序和文明和谐。 优化城区路网 城市“血脉”更畅通 129个重大城建项目中,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优化工程数量最多。今后3年,城区路网建设将主要着眼于缓解核心区交通拥堵,突出优化城区路网结构,推行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 快速路将成环成网。3年内,将加快推进快速路联网工程,建成南北环快速路、机场快速干道永达路连接线、杭甬高速互通立交等项目,完成东苑立交、机场路北延等快速化改造。开工建设世纪大道等快速路项目,启动环城南路东延快速路(东外环至富春江路)的前期工作。 跨江通道布局更加合理。推进跨江桥梁沟通工程,建成新江桥、澄浪桥,开工建设院士桥、中兴北路跨甬江大桥、西洪大桥等工程,启动新典桥、四明桥等项目前期工作。 主次支路网体系更加完善。推进主次干道连通工程,今年开始继续实施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完成云飞路二期、金达路延伸、宁东路延伸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姚隘路改造,开工建设宁镇路改造、大庆北路、环城北路中段等项目,启动大庆南路北延二期等前期工作。 一体化公交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今后几年,公共交通建设势在必行。我市将通过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工程,建成“八横八纵”公交专用道网络,推进慢行立体过街设施,通过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缓解旧住宅小区和老城区停车难。 提升中心城区品质 新城老城“齐步走” 今后3年城区品质提升将以缩小老城与新城差距为导向,以三江口核心区为重点,点线面结合,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三江六岸”提升首当其冲。全面完成滨江休闲带核心区段建设,加快推进滨江休闲带核心区外围段和三江口一小时步行圈建设,同步实施沿江两岸道路改造、灯光升级和停车场建设,“三江六岸”交通网络更通畅、便捷。 中山路改造提升也是“重头戏”。今年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将建成试运营。作为宁波城市的“主轴”,中山路改造也提上了日程。今后几年,结合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将启动实施中山路改造,完成道路改造、街景整治和环境景观同步提升,同步推进沿线功能性区块开发建设,将中山路打造成功能性景观大道。 主要干道整治“大提速”。结合轨道交通、旧城改造、区块开发和路网建设,基本完成机场路、解放南北路-大庆南路、江南路等跨区域道路和江东北路、开明街、大沙泥街等核心老旧主次干道综合整治,实现道路设施厚重稳定,市容街景明显改善,交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保障民生住房 打造“宜居幸福城” 今后3年以坚持推进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和农村改造示范村建设三大工程为重点,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注重实效的原则,持续做好保障性房源建设、分配和管理,多措并举改善百姓住房条件。 持续推进建设保障性住房。今后几年将建立完善以公共租赁为主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以具体项目为载体,探索实践公共租赁住房后续管理模式。特别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0万平方米、5000套,推进在建保障性住房190万平方米、3.2万套,建成保障性住房150万平方米、2.5万套。 因地制宜改造城市棚户区。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城市非成套房改造、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为重点,结合城市规划、房屋状况、文保价值、居民意愿等因素,有效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3年内核心区完成棚户区改造1.5万户,启动安置房建设258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实施海曙区姚丰村、甬丰村、震丰村、江东区桑家村、江北区双桥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13个。 农房改造建设“美丽乡村”。按照“村庄集聚、产业优化、功能整合、设施配套、环境美好”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规划设计、质量安全、风貌特色、生态环境、社区管理”一流的农房示范村,塑造现代农村的新形象。至2016年底,全市争创100个左右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的目标。 4643亿元 构筑网络型现代大都市 实施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建设,是市域内各种要素集约配置、优化组合、合理运行的具体表现,也是夯实城市经济发展基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今后三年围绕构建“一核两翼多节点”网络型现代都市的战略目标,以功能区块开发与提升、产业集聚与创新为重点,加快核心城区、主城区、南北组团和卫星城镇等40个重点区块建设,3年完成投资4643亿元。 到2016年,实现城市布局网络化、城市功能高端化。重点功能区块融合互动发展,综合开发成效明显,中心城区辐射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南北两翼新城新区新面貌突显,卫星城城市化进程加速;“一核两翼多节点”网络型都市区新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卫星城协调发展、互促互进。 城市“大平台、新基地、功能区”建设成效明显,建成一批高品位、辐射能力强的城市综合体和产业新基地,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基本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都市型产业体系。中心城区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城市辐射功能、创新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强化。 做精中心城核心区 通过推进城市三江核心区块及东部新城、南部新城等9个重大功能区块开发,进一步增强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发挥中心城区核心引领作用。 作为宁波城市的又一“心脏”,东部新城将重点建设国际会展、航运、金融等高端服务业、高端商务文化功能区域,基本建成核心区,全面启动东片区;宁波历史文化核心区重点建设莲桥街、月湖西区、南塘河等历史街区;两江北岸综合商务区块重点开发建设甬江北岸区块、姚江北岸区块、湾头休闲商务区、老外滩延伸段等现代都市文明与近代文化传承交相辉映的综合型城市新区。 优化主城区重点区块 为了提升中心城区整体发展水平,3年内将重点推进新材料科技城、镇海新城、北仑滨江新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机场物流园区等8个主城区重大功能区块开发。 镇海新城逐步建成为综合高品质的行政、商业、商务、居住等功能的综合性新城区;北仑滨江新城重点建设大青墩片区、滨江新城区、滨江拓展区、临港产业园区、装备产业基地等五个功能片区;新材料科技城将重点建设宁波国家高新区和宁波市大学科技园;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东钱湖时尚水城,重点建设新城区、老镇区、村庄区;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打造成集航空枢纽港、物流经济区、综合商务区于一体的航空城。 做强南北两翼功能区 以做强都市区南北组团为目标,充分发挥两翼各自区位优势、资源特色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区域联动发展,提升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水平。 3年重点培育建设15个区块,主要有杭州湾新区、余姚南部生活城区块、姚北新城、余姚北部商贸区、慈溪城南板块、慈溪新城河综合改造区块、慈东滨海区、慈溪市场物流园区、奉化滨海新区、奉化城市中提升区块、宁海新城市中心区、三门湾区域、宁海湾区域、象山城市拓展区、象山大目湾区域。 加速卫星城城市化 大力推进周巷镇、慈城镇、石浦镇等8个卫星城建设,初步建成一批现代化小城市,成为“一核两翼多节点”的现代都市体系的重要支撑。 其中泗门镇初步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工贸发达的姚西北区域发展中心;周巷镇建成杭州湾南岸工贸联动功能复合型现代化活力小城市;观海卫镇逐步建成浙东生态休闲文化名胜区;慈城镇打造成为江南第一古县城、宁波中心城西北门户区。 (来源:宁波日报,作者:张燕、叶建明,2014-03-13) “......治污减排扩能建设。建设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展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完成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天,再生水回用6万吨/天和一期工程提标改造、污水深度脱水处理及除臭工程;视情开展宁波南区污水处理厂新增8万吨/天污水处理和2万吨/天再生水处理设备的采购及调试,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