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两江清水 从财政倾斜到机制建设——区(市)县小流域水环境整治观察 成都,一座被水滋润着的城市。 从秦昭襄王时期的李冰治水开始,这座天府之国就因水而名扬天下,丰富的水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成都人的骄傲。岷江水从都江堰奔涌而下,锦江、沙河如城市主血管,供养人们生息,凤凰河、南堰河、高攀河等42条小流域,如同一根根毛细血管,支撑着主动脉的活力。 然而,在工业文明逐步取代农业文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的多条小流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保护生命之源!成都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2007年,市委、市政府下达“还两江清水”的行动命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市11个区(市)县下大力气进行21条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起47座污水处理设施、9座污水处理厂,整治排污工业企业上千家……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沿河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 治水,还任重道远。今年,我市又将进行另外21条小流域治理,新一场的治水战役已经打响。各地治水效果如何?经验何在?连日来,本报记者分赴郫县、双流、武侯、温江等小流域治理现场,就我市部分地方治水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 污水变清水养鱼又浇花 ■做法:投入5000多万元,建起5座污水处理厂 ■效果:污水经末端截流和处理后达到一级水质 “真是太神奇了,被污染得这么脏的水,处理后还可以养鱼。”在金花堰支流的凉水井一组,刚刚建成的固定式污水处理站正不断地纳污吐新,专程从下游双流白家常乐村来“看稀奇”的农民胡勇还半信半疑,原来流经自家门口的黑臭水,就是在这里被“变魔术”,成了清澈透亮的干净水。 污染严重种出的谷子是黑的 距离污水处理厂不到10米远,就是流往双流方向的江安河。一直以来,金花堰支流的脏水也是直接排进江安河。“以前,这里是江安河最大的一个排污口。”武侯区一体局副局长杨成根带记者来到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河水乌黑发臭,表面还油腻腻的,飞满了小蚊子,河床也被染成了黑色。据介绍,沿金花堰有大量皮革制品厂,很多生产废水暗地里排进了金花堰,同时,因为市政管网不配套,周边居民的生活垃圾、污水也直排到河中。 “夏天臭得不敢开窗子,根本没法住人。”家在河岸边三河村4组的王英大姐一家对这臭水沟很无奈。住在下游白家的胡勇家也深受其害,“种出来的谷子都是黑的,没人敢吃。”就这样,胡勇家的三亩多地就白白荒了。 生物过滤污水达到一级水质 “我们采用的是末端截流。”杨成根介绍说,为了让已经受污染的水不再流到下游产生二次污染,污水处理厂就建在金花堰支流的最尾端,还将附近的四条支沟的污水全部引过来。记者在现场看到,污水处理设备主要是几个大型的铁盒子,污水收入盒子里,逐一流过每道清理池。据介绍,每天都有大约10000吨的污水全部流入生物流水床和生物滤池,通过有机消化的化学方法,大大降低了COD、BOD的污染指数(COD、BOD:指污水污染度,即进水的污水浓度和出水的污水程度)。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价为5角钱左右。 在出水口,处理后的水清澈透明,闻不到一丝臭味。出水口放置了一台COD在线监测仪,仪表上显示,进水的COD指数高达600,而出水的BOD指数仅有31.68,水质达到一级A类。据预测,该处理站将每年减少河道COD污染排放量1000吨。经过处理的干净水,就可以放心地排入江安河,不再给下游造成污染。 效果直观用处理后的清水养鱼 为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处理效果,污水处理厂还利用处理后的清水建起一个占地3亩的养鱼池,上千条锦鲤在水里欢快游弋。“别小看这个鱼池,不仅仅美观,还能起到软化水质的作用。”污水处理厂旁边的一个苗圃,经过协商,该苗圃还将处理后的河水引过去,用来浇灌花木,到现在,苗圃的花草都在茁壮成长。“这么干净的水,给我们洗衣服都可以。”附近的村民还向有关部门提出,能否将河水用到日常生活中。不仅如此,这个污水处理厂还成了附近一个休闲点,每天下午,江安河一带的村民都会来这里观水、赏鱼。胡勇告诉记者:“这样干净的水流到我们那里,就完全放心了。” “能建起这样的污水处理站,全靠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武侯区一体局负责人介绍说,在去年的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中,依托规划的市政主干网,对有条件的区域实施了截污入网。对很多城乡结合地区,没有配套市政管网的,就采取新建污水处理站的办法,从根本上治理水污染。到本月,成都市和武侯区两级财政共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5座污水处理站:除凉水井一组外,金花堰的簇桥马家河二组、五组,黄堰河末端支流、楠杆堰华兴三河十组等建起了4个移动式污水处理站。 今年新动作 将新建两座污水处理站 今年,武侯区将进行四条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包括清水河、三吏堰、机投二道河和金花陆坝斗渠,流域总长18547米,涉及面积19.98平方公里。其中,在前期成功经验中,今年还将在机投二道河、金花陆坝斗渠新建两座移动式污水处理站,其日处理规模将分别达到5000吨和3000吨。 建了涵养林还要对河流封闭管理 ■做法:建生态涵养林和人工湿地、对河道实施保洁等 ■效果:水质有了较大改善 为饮用水提供了坚强保障 上风上水的郫县河流纵横,境内共有柏条河、徐堰河、蒲阳河、府河、毗河、江安河、清水河、沱江河8条干渠,总长158公里,其中流向市区的干渠6条,总长145.1公里。位于郫县三道堰境内的成都市自来水六厂,水源就为柏条河、徐堰河,担负了全市95%的供水量,流经郫县的府河、蒲阳河、毗河还是成都市自来水二厂、五厂、铁路水厂和青白江区、新都区自来水厂的上游水源。 “由于地处成都上游,郫县的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成都市区和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全县水源保护区涉及一半以上的镇,对此,我们坚持将饮用水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郫县水务局局长贾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再建一条生态涵养林 沿河两岸,绿树成荫,源自都江堰的徐堰河,流经郫县新民场时,经过生态涵养林的呵护,水流清澈见底。为了更好地保护成都水源,郫县于2003年实施了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取水口上游徐堰河(新民场镇段)生态防护工程,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宽50米、长5.2公里,总面积780亩的生态防护林。 作为我市饮用水源保护的主体区域,如今郫县又将扩大生态涵养林的效应,在柏条河唐元镇段再造一条7.1公里的生态涵养林。“我们将租用沿河两岸50米的土地,种植速生杨、巨桉、雷竹、香椿等,今年内就将种植1000亩。”郫县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水源涵养林由郫县政府牵头,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唐元镇负责组织实施,投资期限9年,不仅能起到生态涵养的作用,还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帮助沿河农民致富增收。 与此同时,郫县水源保护区域的沿河,还将建设像高速公路那样的隔离带,对河流实行封闭式管理,而河流上的桥梁则将建设防撞墙,以防止突然性交通事故对河流带来污染。 各镇建设污水处理厂 预水处理系统+人工快渗+生态湿地,让流进来的漆黑污水,流出去就变成了白花花的清水,这是郫县安靖镇凤二沟人工湿地创下的奇迹。这个人工湿地每天处理污水500吨,处理后的水流进入了金牛境内,这就为下游的治污减轻了压力。结合水污染治理工程,安靖镇还在茅草堰左支方碑村、土地村段,投入800多万元建设了长达1.5公里的绿化带,下一步还将建设一个休闲广场,为当地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好去处。 在城市建设范围内的河流治污整治,原则上通过截污工程将污水截入城市市政管网,农村土地上的河流整治,原则上采用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或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减污处理。在去年完成郫筒镇二环路、犀浦镇城区雨污管道改造工程、东南新城部分截污管道铺设的基础上,今年郫县又将启动建设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镇级污水处理厂大都位于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这将为成都市饮用水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 河道将与村道共同管理 每天9∶00,郫县安靖镇方碑村40多岁的彭何蓉和赛驰村50多岁的贺泽富就会带上钉耙、垃圾筐等工具,奔赴他们的工作岗位——镇上的茅草堰左支、杨泗堰等渠道,打捞河中的漂浮物,为河道清洁美容,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到18∶00。“自从有了专人负责之后,镇内的渠道比以前干净多了,水中再也看不到垃圾了。”村民们兴奋地说,去年实施河道集中清淘后,这里的河道就焕然一新了。 事实上,不仅仅在安靖镇,在郫县各镇的河道,都活跃着为河道保洁的美容师。“下一步,我们将把河道保洁与农村垃圾清运、村道清扫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农村保洁格局。”郫县水务局副局长王登勇说,三者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形成农村保洁的合力,“河道与村道共同管理,就避免了为村道保洁的把垃圾扫到河中,而河道保洁时也不会出现把打捞起来的垃圾堆放在道路上的现象。” “对河道的一次性清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贾建平告诉记者,在郫县已经建立了水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涉及到水环境整治的水务局、环保局、城市管理局、旅游局、商务局等各个部门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从而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郫县水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得到了保证。 今年新动作 完成沿河500米范围整治 郫县去年完成了杨泗堰、摸底河、四合桥沟(南堰河)、茅草堰4条河道流域范围内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全市第二批小流域综合治理,郫县涉及柏条河、徐堰河、清水河、晨光支渠、红光左支、东风总干渠、府河、红旗支渠8条河渠。今年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沿河500米范围的工业企业整治、农家乐整治、养殖场整治、屠宰场整治、固体垃圾清运、直排厕所拆除、违章建筑拆除等非工程措施任务。年底前,全面完成截污管道、污水处理厂(站)等工程措施建设任务。实现8条河道水环境明显好转,河道出境断面水质达标。 实施生态修复还河水自净能力 ■做法:修建截污堰将污水截入管网,回归生态河流 ■效果:让脏水止于此,减轻了下游河道治理难度 “去年,我们重点整治了摸底河、文家排洪河、苏坡支渠3条河道,今年清水河、苏坡排洪河以及苏坡斗渠将是青羊区小流域治污的重点河道。”昨日,青羊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局副局长王素萍向记者介绍了青羊区今年的小流域治理工作,“仍然将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将通过比选产生施工单位对全区斗渠以上的河道进行全面清淤,并对沿河固体垃圾进行清运。” 截污入网脏水止于此 起于青羊区文家街道,流经红碾、快活、中坝、黄土社区的苏坡排洪渠河段全长4.6公里,最后在苏坡街道汇入清水河。可就是这么一条不算长的河道,其实是一条被污水严重污染了的河道。记者了解到,今年青羊区将重点对这条河流采取截污的办法,让脏水止于此,绝不向下游清水河里排污。“黄田坝街道的一个大型企业是这条河的主要沿河污染源,目前这个企业已经在实行雨污分流的工作。为了截住污染源,我们计划在货运大道修建截污堰,将污水截入成温管网。还准备对人口聚集量较大的快活村实施雨污分流。同时还将对沿河的2家排污企业、1个农家乐、工业区进行污水监控和治理,对沿河搭建的棚户进行清除。”青羊区流域办主任贺文忠告诉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二道河在青羊区境内的这段叫苏坡斗渠,在其流域有一个兴建较早的小区万西苑是排污的重点户,该区今年计划对万西苑实施雨污分流。在二、三、四斗渠沿岸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截入光华大道管网,这将减轻下游武侯区境内的二道河治理难度。 末端治理减少了污水量 在青羊区文家、康河、乐平、七里建设的4座污水处理站,通过采取生物硫化醇+生物载体的方式,对污水站上游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后再回放入河里,这种末端治理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水量。但是相比这种“无奈”的末端治理方式,一种目前在国内外河流治理工作上声誉很高的生态修复方式已经进入了青羊区小流域治理者的视线。 对河道进行生态打造,逐渐恢复区内部分河流,例如清水河等河流(河段)的湿地和洪泛区滩地,让两岸的堤坝自然化,改善水质,重新建立河流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明渠不用砌河堤,河底不能砌水泥,两岸保持坡度自然状态。”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艾南山曾说过,“城市河道,是回归自然的时候了。” 今年新动作 实施河流“生态修复” 今年清水河、苏坡排洪河以及苏坡斗渠将是青羊区小流域治污的重点河道。今年,青羊区将积极实施河流“生态修复”,在部分河段试点,还河水自净能力。“具体做法就是除去人工在河岸或河底建造的水泥板,软化河床,尽量使河流自然弯曲;让两岸长出多种野生植物,使河水中的水生生物与岸边的植物、栖息昆虫、小动物、鸟类等,形成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平衡,借助天然植被和湿地改善水质。”贺文忠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构想。 整治污染源处理厂将实现全覆盖 ■做法:去年投入1.3亿元专项资金完成4条小流域治理 ■效果:污水通过治理后达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 清清的杨柳河畔,碧绿的水草轻轻荡漾,时而有野鸭、白鹭出没……日前,记者在双流县杨柳河彭镇段上看到一幅生态景象,村民们告诉记者,由于水域环境的整治,依依杨柳河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在重点做好黄堰河、金花堰、栏杆堰、鹿溪河4条小流域治污工作的同时,该县还对杨柳河等其余11条小流域全面实施了河道整治工作。今年,双流县又将目标瞄准洗瓦堰、三吏堰等7条小流域,其承担的小流域治理项目数量,占了全市目标任务的三分之一。 去年提前完成4条小流域治理 2007年,双流县投入1.3亿元专项资金,采取各镇包干,部门协同,充分动员和组织沿河受益群众及有关专业施工队伍实施河道清淤、清除固体垃圾,完成了4条小流域沿河直排厕所以及搭建棚户的拆除工作,清除河道两岸垃圾1.1万立方米及河道内淤积物3.8万立方米,在重点做好4条小流域治污工作的同时,该县还对杨柳河等其余11条小流域全面实施了河道整治工作。 对全县小流域纵深500米范围内所有排污养殖场进行关闭补偿,全部关闭养殖户65家,对小流域范围内的13家农家乐的生活排污进行了重点整治,目前农家乐通过治理后已达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并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 对小流域范围内的排污企业进行排查治理,完成排污企业的摸底调查,对工业废水排放的29家进行治理和关闭;依法关闭取缔非定点屠宰场和小家禽宰杀点5家,对定点宰杀场废水进行治理,全面达标排放,并完成了新兴、新兴庙山、籍田、兴隆四座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的建设等系列工程。 制定了相关长效管理机制 据双流县水务局介绍,为巩固小流域治污工作整治成果,该县制定了相关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双流县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办法》,定期、定人实施河床清淤、垃圾清淤、执法监察等工作,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口工程建设的申报、审批制度,确保河道区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该县已经在杨柳河、黄堰河、金花堰、栏杆堰河道沿线设置了垃圾回收点、配置了垃圾筒、安排保洁员进行日常保洁和垃圾收集,切实解决了小流域沿途垃圾回收问题。 全县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整治、限期达标”的原则,将小流域治污工作纳入相关部门、镇(街道)的目标考核内容,并实行工作进度跟踪督查、督办制度。同时对小流域内的32家排污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对日排有机废水100吨以上的企业实行污染源在线监测,对废水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实行限期治理,确保工业企业废水100%达标排放。双流县财政对各镇(街道)清除沿河倾倒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打捞河道中漂浮物等日常管理生产的经费进行补助,并进行年终考核奖励。 今年新动作 污水处理厂镇镇全覆盖 4月2日,双流县召开了“2008年小流域治理工作会”。据了解,双流县今年治理的小流域全长达95.6公里,其工作量在全市都属较重,在去年1.3亿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今年该县更是追加投入到1.5亿元,将完成洗瓦堰、三吏堰、白杨沟、大坝沟、青(宏)兰沟、剪刀堰、大安河河道等小流域河道水环境。 昨日记者从双流县获悉,该镇彭镇、黄龙溪镇的污水处理厂已规划选址,正在进行方案评审和设计,将于年底前动工,加上去年完成的新兴、新兴庙山、籍田、兴隆4座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双流县将在年底达到全县25个乡镇(街道),镇镇有污水处理厂,在全市率先实现污水处理厂的全覆盖,这为小流域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6年辛苦不寻常要到国际拿大奖 ■做法:累计投入近5亿元,对城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 ■效果:城区三河恢复清流,曾获建设部人居环境奖 记者日前从温江区获悉,建设部推荐“成都市温江区城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申报“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该奖项由联合国人居署和阿联酋首都迪拜市政府共同主办,旨在表彰那些在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学术机构等,每两年评选一次。 曾获建设部人居环境奖 今年年初,建设部公布了获得“200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获奖城市(项目)名单,其中,温江区城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名列其中,成为我省2007年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项目。 记者了解到,温江区城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历时约6年时间,经过不懈努力,城区三河恢复清流,河岸变得靓丽美观,治理前曾经带来灾害的河水如今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亮点。与此同时,作为岷江的上游水系,温江城区河流水系治理对整个岷江水系的环境起到了良好保护作用。 治理之前环境恶劣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温江区城区有三条河流(江安河、杨柳河、凤溪河)穿过,在整治前,这三条河流沿岸集中了老城区的大部分低洼棚户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杂草丛生,垃圾遍布,水质污浊不堪,脏乱差现象触目惊心。每年雨季、汛期,沿凤溪河两岸住户几乎每户都进水,江安河、杨柳河每年都有一些河段被洪水冲毁,危害了沿岸居民的生活,造成了相当大的财产损失。 6年辛苦整治不寻常 对城区水系的系统性治理始于2002年前后,当时,温江城市的建设者发动全区人民,利用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方式,投入大量资金对城区水系进行系统性综合整治,分期实施了江安河、杨柳河、凤溪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据统计,温江区城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近5亿元,拆迁旧房6万平方米,整治河段长度近10公里,共计新改扩建桥梁24座,新建道路长度16公里,沿河两岸50米范围内新增绿化小品景观32处,新增绿化面积约计10万平方米。从2003年到2006年底,对新、旧城区雨污管网进行了全面分流改造,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目前,全区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行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污管道总长度达180公里,雨污分流管网实现了全城覆盖。 三条河流凸现地理重要性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综合整治中,温江的企业和市民始终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参与。经过治理,目前三条河流已经凸现出其地理上的重要性:以江安河为主线,温江生态园区、新老城区被串联在一起;以杨柳河为纽带,将老城区和科技园区、大学城融为一体,成为温江经济发展的工业、科技支撑点;而凤溪河这个昔日的丑小鸭,正在逐渐形成集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传统服务产业带。 今年新动作 打造沿河旅游产业带 在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之后,温江区城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江安河为主线,打造云湖天乡、国色天乡、城市公园、花博园沿河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产业带;以金马河“万亩大湖-金马湖”项目建设为载体,打造都市近郊复合型旅游发展区,又一次开始建设生态河道、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城市品牌的新征程。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作者:记者张渝、赵一、李娟、陈方耀、摄影谢明刚,2008年04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