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拱星镇灾后重建规划通过论证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9月16日讯)9月8日,江苏省泰州市对口援建的四川省绵竹市拱星镇灾后重建规划《绵竹市拱星镇总体规划(2008-2020)》顺利通过绵竹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昨天,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2010年,一个崭新的拱星镇将拔地而起。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邢秀华告诉记者,拱星镇灾后重建规划近期到2010年,远期至2020年。按照总体规划,近期将投入建设资金3.23亿元,恢复重建拱星镇。 “未来的拱星镇将是‘一心二轴三区’的发展格局”。邢秀华说,“一心”指以拱星镇区为全镇的社会经济服务中心。“二轴”指以贯穿拱星镇的两条道路(桑绵公路、汉拱公路)为一级发展轴线,该轴线是全镇交通的中轴线,是拱星镇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也是拱星镇域经济发展的主骨架。“三区”指按照自然条件的相似性、主导产业的相关性,将全镇划分为三个经济片区。其中,北部经济片区,规划发展传统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及以商贸服务、集市贸易、交通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西部经济片区主要以水果、食用菌、蔬菜、粮油种植为主。东部经济片区发展以蔬菜、花卉、粮油为主的高效农业。 拱星镇原来没有水厂,主要供水方式为直接抽取地下水源由高位水池为居民供水,完全不能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总体规划中,将在镇区西北侧新建一座水厂,供镇区和附近村庄用水,水厂规模为2000立方米/日。各中心村和基层村设集中供水站,规划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拱星镇原镇区道路功能不完整,未铺设下水道,老街和小巷主要用两侧的阴沟排水,不成系统。规划中将采用雨污分流制,近期尽量将污水汇总后排放,远期建污水处理厂。各村污水由化粪池处理,雨水经雨水管沟就近排入沟渠和农田。 此外,规划中还有设置完善的行政、经济管理机构,有配套的商业金融机构、教育设施、文体科技设施、医疗保健设施等。中心村设置村委会、幼儿园、科技文化站、医疗站。基层村设置医疗站、农技服务点等。 针对拱星镇特有的地质状况,规划中特别强调防洪抗震指标。防洪按20年一遇标准设计建设,疏浚河渠确保泄洪畅通。镇区抗震烈度按7.5度设防,镇域沿山地按8度设防。同时在镇区设置若干避震疏散场所以及疏散道路。 (来源:泰州晚报,作者:记者高裕明,上海供排水项目网胡旺云编辑,2008年9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