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模式”新探索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1月13日讯)走进诸城农村社区,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村镇景象,平坦的公路两旁是整齐的绿化带,一排排住宅错落有致,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态、和谐、小康的城镇特色。在这里,居民和城里人一样,享有水、电、暖、有线电视等集中配套的基础设施以及各种保障。这是诸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 农村:公共事业与城市接轨 以前的农村就是“落后”的代名词。因为环境脏乱差,因为沙石土路、交通不方便,因为不像城市那样有图书室、有活动室、有健身房,农村的生活单调而枯燥。而如今诸城的农村社区,农民们享受的各项服务和城区居民的差距正日益缩小,农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正悄然改变。 在龙都街道邱家七吉社区里,不仅有棋牌室、农家书屋、台球室、篮球场,还有健身房、敬老院、书画室,每天都会有数十位村民陆续来喝茶、打牌、下棋、健身,有的一直待到傍晚。目前,该市已建成了208处“农村社区”,“农村社区”配备了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区治安、社区环卫、社会保障救助、志愿者服务站和服务中心等“七站一中心”,还有商品超市、农资超市、农民活动室等便民场所。 近几年,诸城围绕构建以中心城区―――乡镇(街道)驻地(包括城区副中心)―――农村社区中心村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按照城乡一体的原则,在已经实现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基础上,又初步实现了道路、供水、供气、供热、治污等基础设施的城乡联网。城乡交通一盘棋,让以往密集于城区的公交资源,也能兼顾到乡村的农民群众。近几年来诸城先后投资10亿元,加快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新修农村公路2385公里,油路通村率达到100%,公交站点延伸到了该市所有农村社区中心村,客车通村率达到99%,在各个社区设立停靠站,农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开往城区的公交车,而且很多偏远的乡村也第一次开进了公交车。 城乡供水一体化,他们组建水务集团,整合全市饮用水资源,扩大龙光山水、康源两大城市水厂的供水范围,建设乡镇自来水供应站和村级自备水源,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在进一步扩大城区原有供气管网覆盖面的同时,他们与中石化天然气总公司合作,于今年启动了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工程,3年可实现城乡供气管网全覆盖。同时,还依托金安、恒阳、同路、龙光、良丰热电五大热源,开始规划建设8处乡镇热源,在5年可基本实现城乡供气供热一体化。 在治污方面,诸城通过BOT运作方式和发行治污减排债券融资11亿元,先后建成了舜河、银河两大城区污水处理厂,又开工建设了5处乡镇污水处理厂和5处乡镇输污管线,全市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到35万吨,城乡污水基本实现集中处理。他们还与中德科技环保公司合作,投资3.6亿元,于今年启动建设了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接着,制定出台了城乡垃圾集中处理办法,对城乡垃圾实行“户集、村收、乡运、市处理”,实现了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一体化。 随着道路、供水、供气、供热、治污等基础设施的一步步完善,诸城农村的公共事业正逐渐与城市接轨。 农业:以工促农城乡经济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首先要打破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为此,诸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改变工业和农业分离的格局,走上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诸城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龙头企业既属于工业,又属于农业,是融合工业与农业的有效载体。目前,该市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20多家。在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该市70%的农产品得到了就地加工转化,70%的农民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收入的70%来自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了工业带动农业、农业支持工业、一、二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局面。 如今,诸城农村已发展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80多家,带动农户13.6万户,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这一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完善了农业产业化链条,大大拓展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 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又一条有效途径。他们围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将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扩大了生产规模,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营效益,就地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目前,该市已有100多家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镇村为城区骨干企业配套的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00多家,有10万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变成了工人。 另外,该市积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民群众通过转让、互换、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10万多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该市烟草公司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发展烟叶农场205处4.1万亩,每年有近万名农村劳动力进烟叶农场当工人领上了工资。 农民:城里人有的保障咱也有 在昌城镇道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来卫生室看病的王仲玉老人。“现在看病可方便了,有病在家门口就可以打针吃药,不用再跑到镇上或市里的医院排队了。” 今年67岁的王大爷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一直生活在农村,以前曾想过能像城里人那样报销医疗费,现在实现了。村里给我们入上了合作医疗,有病住院咱也能报销医疗费,城里人有的保障咱也有了。”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由“社保”、“医保”等组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让诸城的农村人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该市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每年出资1000万元,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的20%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进行补贴。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由市乡财政、村集体、被征地农民个人按照40:50:10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金。通过公共财政的补贴、扶持、引导,该市已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 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他们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在208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对企业用工信息和求职信息,通过市人力资源市场、乡镇(街道)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农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立了共享共用的城乡劳动力就业信息资源库,实现了城乡就业信息一体化,有效地提高了就业成功率。近3年来,该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万人。 同时,该市还配套出台文件,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一体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加快了以农民变市民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在这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正逐步转变成为社区居民,跟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了各种保障! (来源:潍坊日报,上海供排水项目网胡旺云编辑,2008年11月1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