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加速崛起成合肥市发展重要特征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01月07日讯)市长吴存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08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厚积薄发、加速崛起已成为新时期合肥发展的重要特征。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30亿元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财政收入301.2亿元,增长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0.9亿元,增长57.8%;市国税组织收入143.5亿元,增长20.9%,地税组织收入99.1亿元,增长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5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分别增长15.8%和1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城镇登记失业率4.1%;人口出生率1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6.5%。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均完成省控目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总体看,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厚积薄发、加速崛起已成为新时期合肥发展的重要特征。 ·一批超20亿元重大项目有突破性进展 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促增长、增后劲的关键举措,千方百计争项目、促投资,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年累计向国家和省申报项目339项,总投资872.6亿元。特别是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后,我们快速反应,上报项目125个。全年争取国债资金8.1亿元,是2007年的3.3倍。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635亿元,增长35.7%,其中,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432亿元,增长一倍。 强化工业发展投入,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23亿元,增长56%。京东方六代线、熔安动力、大陆轮胎、合肥电厂6#机组等一批超20亿元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美的冰洗工业园、格力产业基地一期、长虹工业园等建成投产。 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070亿元,实现增加值605亿元,增长25%;八大产业实现产值1430亿元,增长2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1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75户。 ·新增贷款量占全省四成以上 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撑作用,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50条具体政策,重点扶持14个领域。加大金融工作力度,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当年新增贷款量占全省43.8%。 东亚银行、民生银行来肥设立分支机构。新开工大型商贸重点项目37个,现代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等加速推进。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全年举办广告节、家博会等各类会展120场。特色产品开发及宣传促销成效显着,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0亿元。 ·一半以上乡镇开通公交车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向县域倾斜,城市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加快向县域延伸,一半以上乡镇开通公交车。 县域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三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均突破百亿元,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4%。 ·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 强化规划引领功能,编制省会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启动合淮同城化规划,完成37项专项规划。被批准为全国第一个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全年完成大建设投资206.6亿元,新建、续建项目323个,建成道路218.8公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和形象进一步提升。 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合宁高铁正式运营,合武高铁建成通车,合蚌高铁及铁路南站搬迁建设启动;新桥国际机场、合肥港综合码头、派河码头及航道疏浚工程开工建设;105公里的外环高速全线贯通,“一环六射”高速路网正式形成;合六路等城市出入口道路建成通车,合店路一期工程等开工建设。 路桥建设向城市核心区拓展。全年新建、改建道路45条、桥梁48座。长江中路综合改造全面完成,安徽第一路面貌焕然一新;宿州北路、清溪东路、长江东大街、临泉路东段、紫云路等竣工或即将完工,主城区骨干路网由“十字形”转为“井字形”布局;北一环、二环改造工程顺利竣工。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着。南淝河流域河道全面实施截污,铺设管网560多公里;蔡田铺一期、塘西河一期、十五里河、职教城、科学城污水处理厂及清溪路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工程全部竣工。 完成道路绿化整治改造54条,实施大蜀山森林公园二期、逍遥津公园扩绿、三国遗址公园及蜀峰湾公园续建、城市景观水体污染治理等工程,新增园林绿地1。1万亩,新建、续建公园30个。 44条道路景观整治及亮化工程同步实施。 ·滨湖新区“城湖辉映”初步展现 “141”组团联动推进。滨湖三校二期投入使用,滨湖世纪城等大型生态居住区相继开工,巢湖沿岸生态治理工程及路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滨湖新区“城湖辉映”初步展现。 政务文化新区功能加速拓展,八中新校顺利开学,大剧院及生活、商业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老城区及城中村、危旧小区改造稳步实施,安纺一、三、四村及劳动村等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四大组团建设亮点纷呈,与主城区同步推进。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以合钢、国风、市属化工企业等12户大企业大集团为核心,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攻坚取得重大突破,208户企业实现转机建制,除公用事业企业外,市属国企改革基本结束,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国有资产转让重组成效显着,建总行增资扩股兴泰信托,中盐总公司重组搬迁市属化工企业。国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国有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领导人员聘任制等制度顺利实施。 在全国率先试行公务员跨部门交流轮岗,市直82个部门1632名公务员走上新岗位,交流轮岗面达到25。8%。 ·实现招商引资782亿元 组建第五批招商小组537个,多层次、高密度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实现招商引资782亿元,增长36。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9户,实际到位外资12亿美元,增长18。6%。高新、经开、新站三大开发区共引进资金近200亿元。 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进出口总额75亿美元,增长20%。 ·28项民生工程惠及400万人 实施28项民生工程,全年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8.4亿元,惠及城乡居民400万人。 实施“零就业家庭”援助工程,坚持创业促进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9万人,超额完成1.9万人。 农村低保实现提标扩面,保障人数超过10万人。实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市级统筹,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惠及18.2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307.8万人次,新增60.8万人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保人数突破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96%;18。3万人次享受城乡医疗救助。 做好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新开工蓝天公寓等廉租房项目6个、总面积近9万平方米;建成经济适用房17万平方米。 继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免除53.5万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增加到77所。市区新建、续建中小学24所,改造农村学校D类危房3.6万平方米。职教基地建设快速推进,17所院校签约入驻,完成投资10亿元。举办首届技工节,年培养各类技能人才15万人。 (来源:合肥晚报,作者:蒋勇,上海供排水项目网胡旺云编辑,2009年01月07日)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着。南淝河流域河道全面实施截污,铺设管网560多公里;蔡田铺一期、塘西河一期、十五里河、职教城、科学城污水处理厂及清溪路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工程全部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