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为保护“青海母亲河”,这家污水处理厂叫工程菌来帮忙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7月23日讯)“通过投加复合高效工程菌剂等措施,就可以将生活污水净化到准Ⅳ类标准,排入河道。”7月21日,湟源县污水处理厂原位提标新技术示范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哈尔滨工大博实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李新博士指着身边滚滚涌出的污水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这家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的污水处理厂,自2009年建立以来,承载着该县13.66万居民生活污水净化的重任。从这里净化而出的水,将被排入湟水河。 就在本月初,这里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污水,这一项目使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一级A标准提升至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同时,该项目实现了‘原位提标’,即在不增加新构筑物及池容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改造,提升出水水质,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等核心出水指标提高约40%。”李新说。 湟水河,是黄河的上游支流,被誉为“青海母亲河”。这条全长约349公里河流穿西宁市而过,几千年来水流不息。“湟源县位于湟水河上游的扎麻隆断面,这里的水环境直接决定了湟水河整个流域水体质量。”李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17年为了进一步稳定这里的地表水质量,减少入河污染物量,县政府争取到了污水处理原位提标新技术示范项目。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主要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项高效工程菌剂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转化。 李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工业菌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完成净化,同时微生物利用分解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合成为新的细胞质组成部分,使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 想要让微生物进行代谢,就得有充足的氧气,而且是溶解在水中的。“自然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十分有限。因此需要人工充氧,我们称之为曝气。” 除了提供“大氧吧”,污水厂还给微生物们准备了一间间“工作室”——“XQ”生物亲和填料。 “为了能让水体净化更为高效,微生物在水中最好处在‘集团作战’的状态。”李新指着污水池中的一片白色圆球说,圆球内部就是这种填料,它可使微生物附着其表面生长并繁殖。“这样不仅能提高污泥浓度,还能形成微环境,使附着的微生物在微环境内具有更强的分解、合成代谢效果。” 此外,微生物繁殖对温度要求很高。通常情况下,15℃~33℃是适宜的繁殖温度,低温状态下微生物就会失去代谢外源物质的能力,难以完成污水净化任务。 但也有例外。一些微生物偏偏可以适应低温环境,甚至在0℃也可生长。“在0℃~15℃可生长的微生物是耐冷菌,它们在低温条件下也可对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由于湟源县秋冬季气温较低,所以我们在污水池中人工投加耐冷菌,来改善低温时污水的处理效果。”李新说。 据悉,该项技术不仅应用在湟源污水处理厂,还在天津市武清区、内蒙呼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河北省保定市和陕西省西安市多地落地。 目前,“原位提标”新技术示范项目1期工程已经完成,日污水处理能力5000吨;2期工程即将实施,届时整体每日12000吨污水出水指标均达到准Ⅳ类标准。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记者许茜,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戴晓红编辑,2018年7月21日) “......目前,“原位提标”新技术示范项目1期工程已经完成,日污水处理能力500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