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1. 空气环境质量 2015年仪征市环境监测站大气年均值如下: 表3-1 2015年仪征市环境监测站大气年均值 监测项目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数值(μg/m3) 24 24 93 二级标准(μg/m3) 60 40 70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仪征地处长江下游,长江仪征段西起青山镇小河口渡口,东止朴席镇军桥闸,全长27km,平均流量达30000m3/s,流速在0.4~1.0m/s。长江仪征段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具有很强的稀释自净能力,其江岸平直,自潘家河下游依次建有仪征和仪化水厂水源地、仪化公司码头、南京港仪征港区等。长江仪征段水质污染物主要有来自上游客水中的污染物、仪化公司等沿江工业污染物、市区生活废水污染物等。 根据仪征市环境监测站对长江仪征段监测结果,2015年1-12月长江水质年均值见表。 表3-2 长江仪征段水质监测统计结果 监测项目 pH(无量纲)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悬浮物 氨氮 数值(mg/L) 7.72 7.9 1.9 40 0.104 Ⅲ类标准 6~9 5 6 30 1.0 根据监测结果,长江仪征段水质pH、CODMn、氨氮、DO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悬浮物超过《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三级标准要求,达四级标准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仪征市环境监测站2016年4月19日环境现状监测资料,监测结果见表3-3,具体监测点位见附图2。由监测结果可知,东、南、西、北各厂界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2类标准,居民点处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1类标准。 表3-3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 监测区域 功能类别 监测结果 标准限值 监测点位 2016.4.7昼间 2016.4.8夜间 北厂界 2类 N1 51.0 48.4 昼间≤60, 夜间≤50 东厂界 N2 49.4 42.4 南厂界 N3 49.9 47.2 西厂界 N4 50.5 47.2 声源处 / N5 59.7 / / 居民点 1类 N6 49.8 44.9 昼间≤55, 夜间≤45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江阴秋毫检测有限公司2016年4月14日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下表。监测点位见附图9。 表3-4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 监测因子 单位 检测点编号 D1项目所在地 D2红旗新村 D3红旗花苑 D4红旗五组 D5沙河村 D6金升外国语学校 钾 mg/L 1.3 1.3 3.86 / / / 钠 mg/L 58.3 60 30.8 / / / 钙 mg/L 138 140 99 / / / 镁 mg/L 28.4 28.9 15.3 / / / 砷 mg/L ND ND 0.0036 / / / 碳酸根 mol/L 0 0 0 / / / 碳酸氢根 mol/L 8.92 8.96 5.04 / / / 氯离子 mg/L 49.6 48.5 31.7 / / / 硫酸根 mg/L 57.8 60.2 39.8 / / / pH 无量纲 7.1 7.07 7.35 / / / 氨氮 mg/L 0.116 0.131 0.409 / / / 总硬度 mg/L 470 483 314 / / / 氟化物 mg/L 0.14 0.16 0.22 / / / 硝酸盐氮 mg/L 3.34 3.56 16.2 / / / 亚硝酸盐氮 mg/L 0.012 0.016 0.01 / / / 挥发酚 mg/L ND ND ND / / / 六价铬 mg L ND ND ND / / / 溶解性总固体 mg/L 7 8 812 598 / / / 高锰酸盐指数 mg/ 1.8 1.8 2.4 / / / 硫酸盐 mg/L 61.6 62.2 42.6 / / / 氯化物 mg/L 52.1 51 32.8 / / / 水位 m 4.6 3.5 2.7 3.2 1.9 2.2 注:砷的检出限为0.0003mg/L,挥发酚的检出限为0.0003mg/L,六价铬的检出限为0.004mg/L,ND表示未检出。 对照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可知,D1、D2点pH、氟化物、挥发酚、六价铬浓度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Ⅰ类标准要求,硫酸盐、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氯化物浓度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Ⅱ类标准要求,氨氮、亚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浓度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总硬度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Ⅳ类标准要求。D3点pH、氟化物、挥发酚、六价铬、硫酸盐、氯化物浓度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Ⅰ类标准要求,亚硝酸盐氮浓度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Ⅱ类标准要求,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氨氮、总硬度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Ⅳ类标准要求。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项目周围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表3-5建设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对象名称 方位 距离(m) 规模 环境功能 空气环境 红旗村 S 150 90户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 SW 21 1300人 仪征职教中心滨江校区 W 22 7500人 红旗五组 W 225 40人 水环境 长江 S 700米 大河 GB3838-2002Ⅲ类标准 声环境 红旗村 S 150 90户 GB3096-2008 1类标准 生态 / / / / / 表4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即SO2、NO2、PM10、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氨气、硫化氢参照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标准具体见表4-1。 表4-1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单位:µg/m3,除注明外) 评价因子 浓度限值 标准来源 1小时平均/一次值 24小时平均 年平均 SO2 500 150 60 GB3095-2012 表1中二级标准 NO2 200 80 40 PM10 / 150 70 NH3 0.20 /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H2S 0.01 / / 2、地表水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03年9月),长江仪征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标准限值具体见表4-2。 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L,pH无量纲) 项目 pH COD BOD5 SS* NH3-N TN TP Ⅲ类 6~9 20 4 30 1.0 1.0 0.2 注:SS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的三级标准。 3、区域环境噪声 根据噪声功能区划,项目建设地所在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4-3。 表4-3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2类 60 50 污染物排放标准
1、环境空气 本项目臭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表4二级标准,具体详见表4-4。 表4-4 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 单位mg/m3 序号 控制项目 二级标准 1 氨 1.5 2 硫化氢 0.06 3 臭气浓度(无量纲) 20 2、废水 本次提标改造后,仪征污水处理厂进水仍执行现状接管标准,尾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具体见表4-5。 表4-5污水接管标准和排放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 项目 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mg/L) 排放标准(mg/L) COD 280 50 BOD5 130 10 SS 200 10 氨氮 30 5(8)* 总氮 35 15 总磷 3 0.5 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3、厂界噪声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2类标准,即昼间(6:00-22:00)≤60dB(A),夜间(22:00-6:00)≤50dB(A) ,具体见表4-6。 表4-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时段 白天 夜间 2类 60 50 施工期厂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即昼间(6:00-22:00)≤70dB(A),夜间(22:00-6:00)≤55dB(A) ,具体见表4-7。 表4-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昼间 夜间 70 55 注: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苏环办[2011]71号)的要求,结合项目排污特征,确定总量控制因子为: 废水:COD、NH3-N,特征因子为SS、TP、石油类; 废气:NH3、H2S; 固废:固废。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见表4-8。 表4-8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单位:t/a) 污染物名称 技改前 技改 工程 排放量 技改后 技改前后 增减量 实际 排放量 批复 排放总量 以新带老 削减量 预测排放 总 建议 申请量 废气 无组织 NH3 0.622 0.622 0.622 0.622 0.622 0.622 0 H2S 0.0438 0.0438 0.0438 0.0438 0.0438 0.0438 0 废水 废水量 18250000 18250000 18250000 18250000 18250000 18250000 0 COD 1095 1095 912. 1095 912.5 912.5 -182.5 BOD5 365 365 182.5 365 182.5 182.5 -182.5 SS 365 365 182.5 365 182.5 182.5 -182.5 氨氮 274 274 91.25 274 91.25 91.25 -182.75 总氮 365 365 273.75 365 273.75 273.75 -91.25 总磷 18.25 18.25 9.125 18.25 9.125 9.125 -9.125 固废 一般固废 0 0 0 0 0 0 0 危险固废 0 0 0 0 0 本技改项目污水排放量为18250000t/a,COD、BOD5、SS、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为912.5t/a、182.5t/a、182.5t/a、91.25t/a、273.75 t/a、9.125t/a。比当前企业批复的总量指标有所削减,故不需要重新申请总量。 本项目废气主要是NH3、H2S,无组织排放量分别为0.622t/a,0.0438 t/a,作为该企业考核量。 固体废物的排放总量为零,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表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一、生产工艺 图5-1提标改造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图 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均采用A2O工艺,从现状运行情况可知,出水TN、TP未达一级A标准。本工程拟对现状调节池、水解酸化池以及A2O池进行适当改造,将生化段改造成“改良型A2O”工艺,进一步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果。 ※生产工艺简述: (1)污水通过截污主干管自流入厂内污水提升泵房,污水提升泵房前设粗格栅,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此工段粗格栅会有泥渣(S1)产生,水泵运行会有噪声(N1)产生,并会散发恶臭气体(G1); (2)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房的潜污泵提升输送至沉砂池,沉砂池前的进水渠道上设置阶梯式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在沉砂池的出水端设置一根集油管以撇除污水中的油类,通过以上部分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及砂砾、油类,为污水的预处理阶段;此工段细格栅和沉砂池会有泥渣和废油(S2)产生,设备运行会有噪声(N2)产生,并会散发恶臭气体(G2); (3)污水通过沉砂池配水到改良型A2O生物池,以完成生物脱氮除磷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生物池通过鼓风机鼓气,该过程会有鼓风机运行噪声(N2)产生,同时生物池会产生设备运转噪声和水流声(N3),并会散发恶臭气体(G3); 其中“改良型A2O”工艺的反应池由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四部分组成,具体的改良型A2O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5-2 改良型A2O 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图 “改良型A2O”工艺的反应池由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四部分组成。该工艺中,一小部分进水(10%)进入预缺氧段,一部分进水(50%)进入厌氧段,一部分进水(40%)进入缺氧段,污泥在厌氧段进行释磷反应后,依次进入缺氧区、好氧区。 改良型A2O生物池在现状调节池、一期A2O池,现状水解酸化池、二期A2O池基础上进行改造,其中各设施改造后具体参数如下: 表5-1 生物池设施改造情况 设施 设计参数 构筑物 调节池 设计流量Q=2.5万m3/d=1041.67m3/h 设计水温:≥12°C 反硝化污泥负荷:0.019kgNO3-N/(kgMLSS·d) 总磷负荷:0.013kgTP/(kgMLSS·d) 污泥浓度:3.5g/L 污泥产率:0.85kgMLSS/kgBOD5 总水力停留时间:4.48h(其中,1.73h仅作为进水段) 预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0.50h 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2.25h 外回流比:50~100% 利用已建调节池。 数量:1座 预缺氧段平面尺寸8.5×9.0m,水深6.2m,池高6.8m 厌氧段平面尺寸42.0×9.0m,水深6.2m,池高6.8m 池体改造:增加三道隔墙,拐角处设置倒角。 进水管改造:现状进水管支出三根支管,多点进水,分别接进预缺氧段、厌氧段与缺氧段,控制预缺氧段进水量为10%Q、厌氧段进水量为50%Q、缺氧段进水量为40%Q,后期根据实际运行处理效果改变进水流量比。 一期A2O池 设计流量Q=2.5万m3/d=1041.67m3/h 设计水温:≥12°C BOD5污泥负荷:0.079kgBOD5/(kgMLSS·d) 总氮负荷:0.027kgTN/(kgMLSS·d) 污泥浓度:3.5g/L 污泥产率:0.85kgMLVSS/kgBOD5 污泥龄:16.4d 总水力停留时间:11.51h 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3.84h 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7.67h(末端设置0.3h的脱气区) 内回流比:100~400% 利用已建一期A/A/O池。 数量:1座(2格) 池体改造:拐角处设置倒角。 内回流改造:现状内回流泵位于好氧区第三个廊道的起端,造成了好氧区的浪费,结合本次提标改造工程,将内回流泵移至好氧区的末端,将好氧区出水附近的混合液提升至缺氧区的前端。同时,末端位置设置0.3h的脱气区,减小回流液中溶解氧对缺氧区的影响。 水解酸化池 设计流量Q=2.5万m3/d=1041.67m3/h 设计水温:≥12°C 反硝化污泥负荷:0.017kgNO3-N/(kgMLSS·d) 总磷负荷:0.015kgTP/(kgMLSS·d) 污泥浓度:3.5g/L 污泥产率:0.85kgMLVSS/kgBOD5 总水力停留时间:3.63h(其中,1.13h闲置) 预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0.50h 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2.00h 外回流比:50~100% 利用已建水解酸化池。 数量:1座 池体改造:增加三道隔墙,拐角处设置倒角。 进水系统改造:现状进水管支出三根支管,多点进水,分别接进预缺氧段、厌氧段与缺氧段,控制预缺氧段进水量为10%Q、厌氧段进水量为50%Q、缺氧段进水量为40%Q,后期根据实际运行处理效果改变进水流量比。 二期A2O池 设计流量Q=2.5万m3/d=1041.67m3/h 设计水温:≥12°C BOD5污泥负荷:0.077kgBOD5/kg(MLSS·d) 总氮负荷:0.026kgTN/kg(MLSS·d) 污泥浓度:3.5g/L 污泥产率:0.85kgMLVSS/kgBOD5 污泥龄:16.9d 总水力停留时间:16.18h 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3.03h 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9.52h(末端设置0.5h的脱气区) 内回流比:100~400% 利用已建二期A2O池,不增加土建费用。 数量:1座(2格) 池体改造:拐角处设置倒角。 内回流改造:需对现有内回流泵的出口增加管道,将好氧区出水附近的混合液提升至缺氧区的前端。同时,末端位置设置0.5h的脱气区,减小回流液中溶解氧对缺氧区的影响。 (4)改良型A2O生物池的出水配水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二沉池污泥部分通过污泥回流泵房泵送回到生物池,剩余污泥泵送至储泥池,经污泥脱水泵房脱水,脱水泥饼外运;该工段二沉池、污泥回流泵房、储泥池和污泥脱水机房会有恶臭气体排放(G4、G5、G6、G7)释放,同时污泥回流泵房会有污泥泵等设备运转噪声(N4)排放,污泥脱水机房会有各类泵机、空压机等设备运转噪声(N5)排放; (5)二沉池出水配水至高效混凝沉淀池,投加混凝剂、助凝剂后进一步沉淀去除生化出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胶体物质及色度。可进一步去除悬浮物、BOD5及COD等,有效除磷,去除污水中的乳化油和其他工业水污染物;该工段会有泥渣(S3)产生,同时有设备运转噪声(N4)排放; 深度处理主要针对SS和TP的进一步去除,为此本项目新建高效混凝沉淀池。高效混凝沉淀池是“混合凝聚、絮凝反应、沉淀分离”三个单元的综合体,即把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在平面上呈一字形紧密串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该工艺是在传统的斜管式混凝沉淀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加速混合原理、接触絮凝原理和浅池沉淀原理,把机械混合凝聚、强化絮凝、斜管沉淀分离三个过程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获得常规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高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集混合、絮凝、沉淀、泥渣浓缩于一体,水头损失小,系统效率高;二是采用斜管沉淀、泥渣回流等措施大幅提高沉淀区表面负荷,沉淀效率高。高效混凝沉淀池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高效混凝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在混合反应区内,依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整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高密度矾花使得污泥在沉淀区的沉降速度较快,不影响出水水质。澄清区内,矾花慢速地从预沉区进入到沉淀区,使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余矾花进入斜管沉淀区完成剩余矾花沉淀过程。矾花在沉淀区下部累积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斗上部,经泵提升至反应池进水端以循环利用;另一层位于排泥斗下部,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 高效混凝沉淀池中絮体循环使用提高了絮凝剂使用效率,节约10%~30%的药剂;斜管的布置提升了沉淀效果,具有较高的沉淀速度,可达20m/h~40m/h;排放的污泥浓度较高,可达30~50g/L;耐冲击负荷,对进水波动不敏感;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土建投资低,尤其适用于改扩建工程。 经计算,本方案确定高效混凝沉淀池1座,平面尺寸28.1×27.5m,总高度6.94m,包括混合池(1格)、絮凝池(2格)、沉淀池(2格)和泵坑,总水头损失0.6m。 表5-2 高效混凝沉淀池设施情况 设施 设计参数 构筑物 高效混凝沉淀池 设计规模:5.0万m3/d 变化系数:KZ取1.37 设计流量:2854.17m3/h 混合时间:3min 絮凝时间:15min 斜管沉淀区表面负荷:8.0m3/(m2·h) 新建高效混凝沉淀池,包括土建和设备,同时斜管沉淀区顶部增加遮阳棚。 数量:1座(其中絮凝池、沉淀池分2格) 平面尺寸:28.1×27.5m 池高:6.94m (6)高效混凝沉淀池出水配水至ClO2消毒池,杀灭出水中的细菌和部分病毒; 现有紫外消毒工艺受尾水浊度以及灯管易老化等因素影响,消毒效果不稳定,无法达到一级A标准对粪大肠杆菌数量的要求,因此需更换消毒工艺。由于二氧化氯杀菌效果好,无气味,有定型产品,能保证一定余氯,且基本不产生消毒副产物,因此本项目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表5-3 ClO2消毒设施情况 设施 设计参数 构筑物 ClO2消毒池 设计规模:5.0万m3/d 变化系数:KZ取1.37 设计流量:2854.17m3/h 接触消毒停留时间:30min 数量:1座 平面尺寸:36.0×10.2m 水深:4.5m 池高:5.0m 由于新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原紫外消毒渠及设施停用。 加氯加药间及配电间 设计规模:土建5.0万m3/d、设备5.0万m3/d 变化系数:KZ取1.37 有效氯最大投加量:10mg/L PAC原液最大投加量:78ml/m3(注:市售液体PAC,有效物质(Al2O3)含量10%,密度1.12 g/cm3。)(相当于固体PAC投加量30mg/L) PAM最大投加量:1mg/L 乙酸钠最大投加量:35mg/L(可利用现状加药间) 加氯加药间: 数量:1座 尺寸:25.0×10.0×6.0m PAC原液储罐(置于室外,加盖遮阳棚): 数量:2只 尺寸:D2.8m×H3.4m,容积20m3 材质:PE 配电间(与加氯加药间合建): 数量:1座 尺寸:5.0×10.0×6.0m (7)消毒池出水排长江,非汛期时,尾水不经过排江泵房,自排长江;汛期时,长江水位较高,尾水须经加压后排入长江。根据多年运行经验,每年约4个月时间需要开启排江泵房,8个月时间可自流长江。 二、主要污染工序: 1、废水 本次技改前后设计处理能力不变,提标后采用“改良A2O+高效混凝沉淀”,尾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即排放浓度COD 50mg/L,BOD 10mg/L,SS 10mg/L,TN 15mg/L,NH3-N 5mg/L,TP 0.5mg/L。本次提标改造后将有效地削减排入长江的入河污染负荷,会使长江仪征段水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改善,具体的排放量见表5-4。 表5-4 技改后项目尾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单位:t/a 污染物 水量 COD BOD5 SS NH3-N TN TP 排放浓度(mg/L) - 50 10 10 5 15 0.5 一期排放总量(t/a) 9125000 456.25 91.25 91.25 45.625 136.875 4.5625 二期排放总量(t/a) 9125000 456.25 91.25 91.25 45.625 136.875 4.5625 全厂排放总量(t/a) 18250000 912.5 182.5 182.5 91.25 273.75 9.125 项目尾水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长江,本次提标项目依托现有项目排污口。 2、废气 污水处理厂由于接纳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富含大量蛋白质等有机物质,极易腐败,会产生诸如硫化氢及氨气等敏感性恶臭物质。本污水厂采用改良的A2O+高效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污水厂内散发臭味的工段主要有:进水泵房、前处理段(格栅、沉砂池)、生物处理工段,二沉池、污泥储存和处理工段,主要成份为硫化氢、甲硫醇、氨、三甲胺等,最常见的是硫化氢和氨。上述恶臭气体性质和嗅阈值见表5-5。 表5-5 恶臭气体性质和嗅阈值 恶臭物质 臭气性质 嗅阈值(ppm) 硫化氢 臭鸡蛋味 0.0005 氨 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0.1 污水厂产生恶臭物质的主要构筑物为进水泵房、沉砂池、污泥脱水机房。项目提标前后接管的废水水质和水量不变,产生的恶臭气体总量基本不变。故参考现有项目环评报告,恶臭污染物产生源强见表5-6。 表5-6恶臭污染物产生源强 污染源位置 污染物名称 产生量(t/a) 排放速率(kg/h) 面源面积(m2) 面源高度(m) 进水泵房 NH3 0.4117 0.047 30×17 5 H2S 0.0219 0.0025 沉砂池 NH3 0.0088 0.001 40×10 5 H2S 0.00438 0.0005 污泥脱水机房 NH3 0.1927 0.022 40×12 5 H2S 0.01314 0.0015 生物池和二沉池 NH3 0.0088 0.001 150×130 5 H2S 0.00438 0.0005 3、噪声 本次技改新增噪声主要为各种泵、鼓风机等设备,均位于室内,声源源强见下表。 表5-7 主要噪声源及噪声强度一览表dB(A) 序号 设备名称 等效声级 距离边界(m) 台数 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降噪 效果(dB(A)) 1 风机 90 10 9 减震、消声、建筑物隔声、低噪声设备等 ≥25 2 各种泵 80 10 19 ≥25 4、固废 本次技改不新增废水处理量,但由于生化段工艺的改进和新增高效混凝沉淀池,技改后污泥量将增加。 实康污水处理厂现状生化系统剩余污泥先进入储泥池,再送入脱水机房经带式压滤机脱水,出泥含水率79%,日均污泥产量22t/d。根据本次提标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标改造后,一期生化段产生的污泥量约372.7t/d(含水率99.2%),二期生化段产生的污泥量约362.4t/d(含水率99.2%),高效混凝沉淀池产生的污泥量约29.2t/d(含水率96.0%)。其中,一期生化段剩余污泥排至一期储泥池,停留时间3.0h;二期生化段剩余污泥与高效混凝沉淀池污泥排至二期储泥池,停留时间5.1h。总污泥量约764.3t/d(含水率99.1%)。提标改造后,污泥混合送入脱水机房脱水,产生的脱水污泥约32.8t/d,含水率79%。 建设项目所有副产物的名称、主要成分、形态,具体如表5-8所示。 表5-8建设项目副产物产生情况汇总表 序号 副产物 名称 产生 工序 形态 主要成分 预测产生量 (吨/年) 种类判断 固体废物 副产品 判定依据 1 脱水污泥 脱水机房 固 污泥、水 11972 √ 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名称、类别、属性和数量等情况,详见下表5-9。 表5-9营运期固体废物分析结果汇总表 序号 固废名称 属性 产生工序 形态 主要 成分 危险特性 鉴别方法 危险 特性 废物 类别 废物 代码 估算产生 量(t/a) 1 脱水污泥 一般工业 固体废物 脱水机房 固 污泥、水 / / / / 11972 5、以新带老 污水处理厂自2006年运行以来,脱水后的污泥直接堆放在泥棚中,落地后用装载机装入运输车辆外运处置。由于污泥直接落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污泥应避免落地造成二次污染,并应投资建设污泥泥斗,确保污泥存放周边环境符合要求。因此,本工程中脱水机房增加污泥泥斗装置。 污水处理厂自2006年运行以来,已10年,部分设备老化,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如进水泵房的粗格栅、旋流沉砂池的桨叶分离机等。本次技改项目将对部分老化设备进行更新。 表6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种类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 (mg/m3) 产生量 (t/a) 排放浓度 (mg/m3) 排放速率 (kg/h) 排放量 (t/a) 排放去向 大气污染物 燃料 燃烧废气 / / / / / / / 工艺废气 / / / / / / / 无组织 排放 产生量t/a 排放量t/a NH3 0.622 0.622 H2S 0.0438 0.0438 水污染物 污染物名称 废水量 (t/a) 产生浓度 (mg/L) 产生量 (t/a) 排放浓度 (mg/L) 排放量 (t/a) 排放去向 污水 COD 18250000 280 5110 50 912.5 排入长江 BOD5 130 2372.5 10 182.5 SS 200 3650 10 182.5 氨氮 30 547.5 5 91.25 TN 35 638.75 15 273.75 TP 3 54.75 0.5 9.125 固体废物 产生量 (t/a) 处理处置量(t/a) 综合利用量(t/a) 外排量(t/a) 备注 一般 固废 11972 11972 / 0 集中收集 定期清运 危险废物 0 0 / 0 / 生活垃圾 0 0 / 0 环卫公司 定期清运 噪声 设备名称 等效声级 (dB(A)) 所在车间 (工段)名称 距最近厂界 位置m 备注dB(A) 风机 90 / 10 优先选择用低噪声设备,置于室内,车间厂房隔声,距离衰减 各种泵 80 10 其他 / 主要生态影响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