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州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一、2012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12年,全州紧紧围绕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目标,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两大主题,坚持“上两个大台阶”和“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以重建促进发展,以重建缩小差距,以重建打破瓶颈”的工作主调,积极推进灾后重建、改善民生,努力培育产业,统筹推动灾区和非灾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年内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2亿元,同比增长10.7%,超越年初目标任务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3 亿元,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主要来自重建投资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3亿元,同比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84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灾后重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9亿元(不包括灾后重建项目中的清虚、征地拆迁、基础测绘、省交通厅实施的部分交通项目等完成投资额),常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8.94亿元。全州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灾后重建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12年是我州灾后重建的决战之年,全州上下以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戮力同心、感恩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而不懈努力。结合重建工作实际,因地制宜优化调整重建项目,通过各方积极努力争取落实了国家新增灾后重建资金近50亿元,有效弥补了重建资金的不足。科学组织施工,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重建进度, 98%的重建项目已开工,完工率为73%,累计完成投资379.25亿元。城乡居民住房完工率达97%,绝大多数居民入住新居,大部分公建项目竣工投运,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修复、和谐家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170.62亿元(包括灾后重建项目中的清虚、征地拆迁、基础测绘、省交通厅实施的部分交通项目的完成投资额),基本完成三年恢复重建工作的主要任务,灾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社会主义新玉树初展雄姿。 (二)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 全州上下牢固树立要发展先抓项目的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建设、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与经济协作等重大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及省上的支持,加快玉树发展,为缩小灾区与非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统筹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下大力气狠抓非灾区常规项目的争取力度。2012年,共争取各类常规项目229项,总投资20.9亿元(其中:社会事业项目67个,总投资5亿元;能源项目1个,总投资0.26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10个,总投资 10.7亿元;农牧业项目51个,总投资5亿元)。年内已开工建设177个,完成总投资8.94亿元。其中:交通,总投资1.47亿元,完成了小苏莽乡至毛庄乡、索加乡至唐古拉山镇公路、本江村曲江河2号桥等农村公路、便民桥项目36个,筹措资金942万元,建设囊谦县吉尼赛拉宫村、杂多县昂赛乡、玉树县仲达乡让娘寺等8个乡村实施乡村公路和桥梁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杂多县扎青乡、治多县立新乡、曲麻莱县叶格乡垃圾填埋场及环卫设施项目及曲麻莱县城污水处理厂。水利,投资4620万元,完成了称多县珍秦乡康纳寺及周边等14项人饮安全工程,实施投资891万元囊谦县香曲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争取长江、澜沧江、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预防保护三期工程投资300万元。基层政权,落实囊谦、治多、曲麻莱三县社会区服务设施建设资金186万元。地质勘查,投资5.83亿元,实施各类地勘项目135项,其中:基础地质调查项目39项,科学研究项目8项,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项目8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34项,矿产资源勘查项目46项。 (三)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2012年,全州年存栏各类牲畜252.64万头(只匹),繁殖仔畜94.33万头(只匹),育活仔畜85.62万头(只匹),育活率90.77%;成畜减损17.66万头(只匹),减损率6.8%。出栏牲畜98.83万头(只),出栏率达到38.03%,实现牧业产值19.08亿元。 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54万亩,同比增长3.1%。由于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08万亩,总产量1252.5万公斤,油料作物总产量26万公斤,蔬菜产量1973.9万公斤,饲草料种植面积8.64万亩,产量达1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6.03亿元。 强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5处集中连片日光节能温室1781栋,畜用暖棚3393栋,贮草棚310栋,养殖小区5处,防疫注射栏260个。全面完成生态畜牧业第一阶段组建任务。共完成200个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完成计划任务的112.3%。 (四)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按照省政府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落实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机制,强化以资金为重点的项目管理措施。2012年共下达退牧还草、移民社区配套工程、封山育林、建设养畜、黑土滩治理、湿地保护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新建项目6个,投资3.22亿元。完成了我州三江源二期规划的编制及上报工作,全力以赴配合省相关部门争取国家在项目投资规模、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等多方面的支持。实施好“生态补偿” 政策, 2011年度5.81亿元的生态补偿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加强对水资源、土地、森林、草原、湿地、矿产等资源的依法保护,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天保工程”和国家重点公益林的建设管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全州上下把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作为改善民生工作的根本,更加重视民生工作,下大力气实施民生项目,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了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落实了农牧区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和藏区“1+9+3”教育经费保障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农牧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非灾区投资15736万元的41所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和投资1.7亿元的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45所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争取工作正在有序开展。27876名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了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全州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初中阶段入学率65%,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22%,“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投资2500万元,启动实施了4个中心乡镇卫生院、94个村卫生室、1个疾控中心、2个高压氧舱和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村卫生室设备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极大改善。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预防和处置能力。加大计划生育投入力度,落实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政策,大力发展“康福家行动”和“优生促进”工程,兑现“少生快富”“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三项制度奖励资金474.2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继续实施广播电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进村入户项目,共完成“户户通工程”12204户。加大非灾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新华书店、剧场及非灾区乡镇文化活动场所等项目的争资立项工作。进一步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强了文化产业的开发,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抓好玉树文化产业发展和研发工作。支持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加大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保护和推广,支持发展玉树特色文化体育事业。 社保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得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共有81418名城乡居民纳入保障范围,领取低保金19292.74万元。有五保户5984人,落实发放五保资金1244.57万元,为11986名70岁以上老人发放老龄补贴469.83万元,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和无人抚养补助金2144.28万元。共发放离退休职工养老金2232万元,个人基金建账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6649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6.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10003人,征缴保险金217万元。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5387人,参保率82.5%,基金收入611万元,支出479万元。新农合参保人数290703人,参保率95%,基金收入7029万元,支出1343万元。不断完善各项就业政策,重点扶持零就业家庭、特困家庭、“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其中:教师岗位招录368名。落实特岗教师156名,医疗卫生岗位招录254名,公安特警、民警、交警岗位招录75名,临聘学校、医院后勤工作人员67名,解决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安置2011年城镇退役士兵41名,安置率10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0%。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370起,涉及金额3416万元,涉及农民工3731人,清欠农民工工资结案率达100%。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州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在中央和省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带动下,农牧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落实各种减灾增产措施扎实有效,新农村牧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劳务输出转移力度加大,农村牧区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牧民收入逐步提高。农牧民收入结构逐步发生变化,收入渠道和来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493.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6.19元,增长3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3.57元,增长8.41%。 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年内实施了投资949余万元的玉树、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县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投资100万元对6县进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投资1430万元,实施了巴塘乡八吉村科技示范项目;投资140万元的称多县农业科技园区项目正在有序开展。加强农牧区适用人才的培养,认真开展了“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科普宣传面,农牧民群众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投资5649.92万元,实施了覆盖全州六县20个乡镇3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投资1800余万元实施了安置两县6个乡(镇)7个贫困村的贫困户559户,贫困人口3014人的“易地搬迁”项目,投资48万元,顺利完成了300人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实现了15000人脱贫目标。投资128万元,实施了囊谦县老化农田改造以工代赈项目。编制完成了《玉树州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 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落实中央及省级政府资金1200万元,安排实施了300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游牧民定居3500户,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00户,切实改善了城乡群众居住条件。 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全年客运量达到20.48万人,旅客周转量达24877万人公里,货运量25.24万吨,货运周转量13748.28万吨;电信、移动业务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其中:电信业务总量达到8267.5万元,比上年增长58%;移动业务总量达8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联通业务总量达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投资858万元,完成了全州39个乡镇邮政所建设。邮政业务总量达到884.87万元。 (六)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全州人民关注和期盼已久的投资达24.69亿元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330千伏联网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1.86亿元的查隆通电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结古镇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灾后重建用电矛盾。投资11亿元查日扣电站已全面开工建设。投资8500万元金太阳示范工程称多县8兆瓦太阳能电站项目进展顺利。加大力度协调完成了总投资2100万元灾后重建囊谦县毛庄乡35千伏供电线路建设项目和投资420万元的称多县城电网改造项目的可研和设计等前期工作,项目资金正在落实当中。通天河流域玉树等三座梯级电站预可研编制及外业勘察等工作接近尾声,立新电站前期地堪工作正在开展。编制完成了子曲、扎曲和吉曲三条支流水电资源开发规划及规划评审工作。投资1040万元的五县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并已进入建设。 (七)财政收支较快增长,金融运行平稳。 全州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亿元,比上年相比增收12397万元,增长60% 。其中,增值税完成783万元,比上年增收179万元,增长29%;营业税完成23516万元,比上年增收8936万元,增长61%;企业所得税完成201万元,比上年增收174万元,同期增长644%。财政总支出54.56亿元(剔除灾后重建项目支出),同比增长22.2%。 全州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落实金融调控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信贷结构得到改善,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州各项存款余额174.98亿元,比年初减少9162万元,同比减少0.52%。全州各项存款余额17.5亿元,贷款余额7.86亿元。 (八)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居民消费价格趋稳。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按行业分,全州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4亿元,增长11.5%;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610万元,增长9.8%;住宿餐饮业7727.8万元,增长7.9%。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8亿元,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亿元,增长11.52%。连续几年的培育,三江源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6.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旅游总收入8434万元,增长9.8%。 充分认识当前价格调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断完善价格调控机制,继续积极采取保供稳价措施和政府价格干预措施,不断加强市场巡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63件,向经营户发出整改通知书102次,落实群众投诉35件,立案查处32件,处罚金额5.96万元,保证了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效满足了灾区人民群众和援建大军生产生活需求。 (九)改革不断深化,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 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各项配套改革措施进展顺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已全面完成。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科技人员管理体制等相关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深化财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使用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继续积极推进粮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和粮油检测体系及放心粮油工程建设。 按照《北京市对口支援玉树藏族自治州“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根据各县的实际情况,重点支持非灾区、西部六乡涉及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设。2011、2012年共争取落实共70个对口支援项目(含续建12个),总投资达3.74亿元,所有固定资产类项目完成可研的报批工作。实施了新寨村小市镇建设、囊谦、曲麻莱两县人民医院等20余个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完成对口支援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近2亿元。完成党政机关业务骨干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共举办10余次,培训人数达400人次;农牧民技术人员培训3000人次。援玉干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近4000万元,支持了玉树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完成了《玉树州对口支援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为今后对口支援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创新社会管理,保持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新举措,创新灾后重建社会管理的“玉树模式”,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解决突出信访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消除了群体性事件苗头和隐患,经受住了重大敏感节点和灾后重建期间维护稳定的严峻考验,始终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全州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州经济和社会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基础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州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期,区域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发展放缓,统筹灾区和非灾区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任务艰巨,产业结构单一,支柱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还较弱,投入和自我发展能力还显不足,农牧民增收渠道狭窄、难度还较大,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仍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与经济协作等政策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做好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主要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州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州灾后重建的收官决胜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初步确定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州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5%,第二产业增长17%,第三产业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不含灾后重建投资);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旅游收入达到9000万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10000人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收官决胜信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玉树。 全面完成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计划完成灾后重建投资50亿元,全面完成25项未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按期开工建设。全面完成剩余住房建设任务,同步做好小区配套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谐家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大电网、水利设施等重大支撑工程,从根本上改善灾区和非灾区的发展条件。全面完成所有灾后重建中小学校和卫生项目的收尾工作。全面实施产业恢复提升规划,抓紧建设一批生态畜牧业、民族手工业、高原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造血功能。管好用好已建成项目,科学谋划公建项目运营管理,确保发挥最大功能和效益。注重城乡环境整治,推动新玉树规范化管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玉树。 (二)坚持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大涉及三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准确定位,理清思路,加大财政投入,狠抓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和兑现农牧业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全力推进牦牛奶、牦牛肉、藏绵羊肉等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和饲草料贮备站(中心)建设,实施以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奖励性住房、游牧民定居点建设等为重点的各项配套齐全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开展行政村的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逐步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支持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力争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明显提高。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实施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快发展农牧区劳务经济,加大劳动技能培训扶持力度,不断开辟农牧民增收渠道,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 (三)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工作,统筹灾区和非灾区协调发展。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趋向,结合我州实际谋划和筹备一批新项目和重点项目,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抢抓机遇,统筹非灾区加快发展,加大项目衔接和争取的工作力度,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配合支持好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308、309、312省道升级改造,青藏专项“358”地质勘查等工程项目。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着重在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上加大支持力度。年内实现常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的目标任务。实施称多县称文镇市政道路,杂多县滨河北路、北山路,治多县城幸福路曲麻莱县布曲路、叶格路等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称多县城集中供热温暖工程二期、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曲麻莱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曲麻莱县城集中供热二期、曲麻莱县拉日那滩河桥梁工程,杂多县县城街道整治及亮化、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囊谦县城供水二期、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积极推行建设项目法人制,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加强项目稽察和项目资金审计,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确保建设项目工程进度、建设质量、安全生产、资金使用不出问题。加强可行性研究等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进行项目审批。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工作。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继续落实藏区“1+9+3”教育经费保障补偿机制,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和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对已完成灾后重建学校的运营管理,以努力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后备优秀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等硬件建设,继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训等软件建设方面的工作力度。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小学标准化、教师生活周转房等一批项目,进一步完善农牧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基本均衡。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科医生培训、儿童诊疗中心、农村急救体系、妇幼保健体系、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支持藏医药加快发展。完善利益导向政策,强化责任措施,继续实施好计划生育家庭"三项制度"工程,落实好相关政策。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30000余户,实施五县地面接设施转换工程21000余户,开展广播电视进寺院活动。启动西新工程五期,完成投资540万元的我州东风工程三江源报社建设项目。加快改善基层群众体育设施条件,继续实施藏区县级体育场馆和县级民族体育场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设立州、县两级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促进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繁荣。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探索三江源探险及高端体育发展项目,支持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加大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保护和推广的工作力度,支持发展玉树特色文化体育事业。抓好玉树赛马节等文化活动,提升影响力,积极搭建产业项目推介服务平台,稳步推进玉树赛马节由地区性小规模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向全省性、全国性的转型。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产业规划共同促进就业的机制,努力促进充分就业。面向尚未就业的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实施专项就业培训工程,开展三江源生态移民技能培训计划,解决好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劳务输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水平。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转移农村牧区劳动力10000人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养老、医保、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覆盖面,适度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费、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和五保供养等保障救助标准,加大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力度。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继续抓好社区服务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站、儿童福利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完善村级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土地供应和配套建设资金,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科学规划保障性住房区位布局,统筹考虑就业、教育、卫生医疗、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等公共服务设施,尽快具备入住条件,形成有效供应。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运行管理体系,完善规范保障性住房分配、退出、管理等各项制度建设。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持集中连片,结合《青海六盘山片区和青海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全面实施《玉树州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程,抓好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等社会扶贫工作,重点支持非灾区26个乡(镇)、尤其是囊谦、曲麻莱两县自然条件恶劣、边界偏远地区的投资力度。统筹以工代赈等项目,优先解决道路、供电、供水、教育、医疗、通讯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避灾和抑制返贫长效机制,缩小与州内其它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全年完成29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进一步巩固生态移民成果,强化移民社区综合管理,扶持生态移民创业。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突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突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创业行动,围绕发展生态畜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与省科技院所多领域农牧业实用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工作,加大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依靠科技支援发展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继续争取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和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及综合节能示范项目。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规划先行、打好基础、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美化环境、强化管理”的思路,以玉树县撤县建市为契机,以结古镇为中心,各县县城及国、省道公路沿线乡镇为重点,农牧区村落化建设为亮点,着力实施好县城总体规划、小城镇和中心村规划,推进各类专项规划与县域体系规划衔接配套;统筹供水、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向小城镇、中心村延伸,提升县城和小城镇承载能力;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扶持壮大一批物业管理企业,逐步实现小区物业规范化、人性化管理;积极创建融资平台,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开放运行,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城市投资格局,加快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镇”、“创建卫生城镇”等城镇建设共享共建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文明市民培训,切实发挥群众在城镇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大力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抓好一期扫尾工作,确保任务全面完成;加快实施二期工程,推动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城镇、产业、水资源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与省规划的衔接和报批实施。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与三江源生态补偿的政策衔接和资金整合。继续实施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4项,投资4.04亿元,其中:退牧还草围栏休牧860万亩、草原补播34.92万亩、舍饲贮草棚建设10650户,封山育林31.74万亩,黑土滩综合治理93.41万亩,保护重点沼泽湿地40万亩。继续推进城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综合整治和乱采砂石、乱取土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扩大“白色污染”治理范围、对重点城镇及村社加大白色污染治理力度。全面实施结古镇造林绿化项目一期工程。继续实施地质灾害区的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和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继续执行严格的环境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培育传播生态文化理念,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加快能源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步伐,完成能源建设重点项目。 切实提高可再生绿色能源产业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的认识。加快查日扣、当卡电站建设。编制完成通天河流域梯级电站玉树、立新水电站预可研报告,完成跟着、若钦、勒义三个梯级电站的预可研阶段的地堪工作。积极协调玉树与青海主网330千伏联网工程建设,实现2013年6月投运。实施无电地区通电工程,采用大功率太阳能户用光伏电源和实施光伏电站项目,着力解决边远高寒牧区电网无法覆盖到的牧民群众用电问题。完成金太阳示范工程称多县8兆瓦太阳能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投资4.37亿元的杂多县3兆瓦、治多2兆瓦、曲麻莱7兆瓦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建成五县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为城乡居民和群众提供清洁、便利的生活能源。编制并完成《玉树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及省相关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为我州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积极主动推进曲麻莱县大场金矿、杂多县纳日贡玛钼矿、玉树县赵卡隆铁多金属矿以及小型煤矿等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努力改善地堪外部环境,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七)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11个A级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嘉纳嘛呢——勒巴沟——文成公主庙、结古镇、拉司通藏民俗村、隆宝滩等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建设,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开发。多渠道、广泛深入与北京等发达地区开展玉树三江源生态旅游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强力打造“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品牌。鼓励和支持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微小企业快速发展,在政策、资金、融资等方面加大对虫草精深加工、唐卡、佛像、藏服、藏饰、民族家具、石刻、陶器、绘画等民族特色手工业和商贸服务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玉树纯种藏獒育种繁育技术支持力度,加大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稳步推进繁育基地建设,为农牧民提供优质玉树纯种藏獒,树立品牌,带动群众致富。 (八)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采购工作,促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强与云南迪庆州、西藏昌都地区和四川甘孜州在教育、文化、旅游、生态保护、商业贸易等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市和国家有关部委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等多方面的汇报沟通和联系协调,在认真组织实施好已确定的对口支援项目的同时,主动搭建平台,进一步拓宽援助领域,使对口支援工作纵深发展,从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智力支持等方面谋划一批对口支援项目,逐步推进对口支援由“输血援助”向“造血提升”的转变,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继续组团积极参加“青洽会”、“京港洽谈会”和毗邻等地区举办的经贸洽谈会,争取多方位合作与交流,更广泛多渠道的开展对外宣传玉树活动。 (九)进一步推动创新社会管理,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更加注重全方位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建立社会管理长效机制,针对性地加大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工作力度,有效解决突出信访问题,及时消除群体性事件苗头和隐患,确保全州社会治安与政治稳定,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稳定环境。 (来源:青海省经济信息网,2013-07-31) “......实施称多县城集中供热温暖工程二期、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杂多县县城街道整治及亮化、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囊谦县城供水二期、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 |